例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2018-01-26 11:29安徽淮北市实验小学李店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所学布置形式

安徽淮北市实验小学 李店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复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条件。而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所学之外,还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思维空间地拓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情感,可见作业具有更为丰富的价值。作业是学生生长的关键点,学生每次完成作业的过程,都会经历生成、探究和解决这三大步骤,从中学生就能实现数学成长。为此,教师应遵循“学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数学作业。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激发数学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往往影响最大的是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程度,倘若他们的兴趣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就会觉得数学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负担。布鲁纳认为:兴趣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应沿袭以往以写为主的作业形式,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童真的基础上,增添作业的趣味性,实现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的对接。把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巧妙结合,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适应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到作业的生动和趣味。

1.设计游戏式作业,激发数学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假如教师能在数学作业中融入游戏元素,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作业的乐趣,从而从心底接受这种作业形式。

以教学“乘法口诀”一课为例,教师以“对口令”的游戏环节作为学生课后作业,采取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随时与身边的人进行,除了同学,还可以在家同家长一起游戏。如A同学说:“三八”,B同学回答:“二十四”,再交互对口令提问。学生在这一游戏作业中,就能实现比死记硬背更好的记忆效果。

通过游戏作业,学生就能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下,增强所学新知在脑海中的印象,并从中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这样完成数学作业,能推动学生从更全面地角度去理解和感知知识。

2.设计绘画式作业,激发数学兴趣

与成人的思维相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常常习惯于通过可感知的色彩、形象和声音等进行思维活动。故而教师就可基于教学内容,以绘画的方式布置作业,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新知。

以教学“有趣的图形”一课为例,当教学完大纲规定的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图形,自主设计并绘制出喜欢的图案;又或者开展校园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图形并加上喜欢的颜色来装扮校园。这类绘画作业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发挥,所以他们会更专心地投入其中。例如,在教学“面积”一课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设计自己的装修风格;教学“时间”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制作一天的时间计划图等。通过绘画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思维也能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增强了作业的艺术性。

二、设计实践型作业,提升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注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而以往的书面作业,很少能把数学的生活性充分地展现出来。故而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生活探究型作业形式来拓展学生能力。

1.设计生活实践型作业,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作业应该凸显出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具体地可以是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者不同学科进行关联,这时教师应注意作业设计的要点。增强作业的生活实践性,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就能有效地培养个人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而且学生亦能从中体味到数学的乐趣,进而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下更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以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物进行面积测量和计算;以教学“比”为例,可让学生回家按自己的喜好进行饮料的配制。这就把“学”和“玩”共同融入到了作业中,学生就能在“玩”中“学”,其掌握知识的效率会更高,同时还能赋予作业更多的趣味。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就能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学会更好地应用。

2.设计生活设计类作业,提升数学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故而教师就可以以生活设计类作业的形式来帮他们内化所学内容,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地有效发展。

以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为例,教师就可联系生活,布置一个设计30平方米空中花园的作业,鼓励学生自行对花园的形状和布置进行设计。这个题目给学生留出的思考空间是非常广的,而且学生在完成设计中需要大量的使用数学知识,所以此举能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自主化作业,突显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需要他们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以保证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时,可通过自主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定期完成,从而感受完成过程中的乐趣,推动学生自主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附加式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附加作业顾名思义是在必做题后作为选做作业附加在后面的,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超前性的作业内容,所以要求学生按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完成。

以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自主作业的设计上可以以如下形式进行添加:

基础题1:现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其面积为2000平方米,通过测量得到它的长为50米,那么这块地的宽的长度为多少?

基础题2:现在,需要利用这块长方形空地,在其中建一个正方形花坛,那么这个花坛的最大面积为多少?

附加题:花坛建成后,要求在花坛中利用一半的面积来种草坪,假如让你来设计,你觉得怎样设计好?试画出你的设计草图。

从这一课后作业可以看出,其中基础题有两道,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的一道附加题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的。这种形式的作业就照顾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改变了传统作业布置的形式。

以上作业题中,设计了两道基础题,这两道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而对于附加题则要求中上学生完成。这样,就可以避免作业“一刀切”的现象,能够让全体学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

2.递进式作业——让学生自主发展

递进式作业突出的是作业题的层次递进关系,主要指“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设计,需要以多个小题以由简到难的顺序层层递进”,每个小题都在前一个小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种形式能分解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能更轻松地解答问题。而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需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按顺序完成或者直接做最后一问。当然,针对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最好是直接完成最后一问。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可布置如下作业:

①2是6和8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其最小公倍数为24。

②计算可得6×8=48,且2×24=48。

③请观察上述规律,并随意选择两个数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计算,写出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④有两个数,其中一个数为12,假设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4,最小公倍数为24,那么另一个数为( )。

分析以上各小题,可以发现其中体现了层层递进的思维层次,为了实现对最后一问的解答,题目为学生提供了结合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计算的思路,学生在观察规律的同时,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改革传统作业形式,不仅落实了新课标对作业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来布置作业,不仅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符,而且也注重了他们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作业的生动和乐趣进行体会。而且这样的作业形式也体现了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的照顾,能让每位学生都从作业中实现进步,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作业内容中,增强他们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

猜你喜欢
所学布置形式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非所学
非所学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特别号都有了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