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018-01-26 11:29江苏南京市御道街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

江苏南京市御道街小学 浦 炜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语言是承载思想、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用语言描述出来,是一个内在的逻辑思维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表达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不够大,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说话的顺畅性和清晰度,因此,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低年级阶段,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生动有趣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课堂氛围,消除“怕说话”的心理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甚至抢着表达,而有的学生却坐在座位上默默无语。探寻其中原因不难发现,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有畏难情绪,不敢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的确,口语交际与写话一样,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当学生不知怎么说或不敢说时,说的积极性很容易受挫,无法尝到成功的喜悦,可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赏识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对于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榜样作用;对于那些有想法但不敢说的学生,教师则要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发言,激发其参与说的积极性;对于有些不太会说,总是在班级中当听众的这部分学生,教师要降低训练要求,创造机会让他们说,多鼓励,少挑错,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自信,逐渐消除畏难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一定会逐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

二、形象生动,多途径激发表达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多选择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内容,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教材中配有大量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图画,这些图画常常能够唤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适当引导便能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望。如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练习1”,为“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这四个成语配了一幅欢庆节日的舞龙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教学伊始,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人在哪里干什么?表情如何?猜猜这是在欢庆什么节日?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相机出示成语,读一读交流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上其中的成语,说说自己过春节的感受。说到“普天同庆”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家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再根据图画想象全天下的中国人是怎么庆祝佳节的。充分的说话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成语,把成语和其表现的情境、情感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借助课文内容,表演“说”

低年级学生十分爱听童话故事,并且好动,当他们讲述某件事情时,喜欢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伴以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表演“说”。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读”,熟悉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复述,最后脱稿分角色表演。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动”起来,通过“动”引发说的欲望,让学生在说和演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积累,不断提高说话的兴趣。

3.借助游戏,练习“说”

儿童永远是生活在游戏中的,他们大多数的学习是在“玩”中习得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采用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可以把口语交际训练融于各种游戏之中,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能增加学生练说的机会,扩大口语交际的“广度”,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学生有兴趣,交流的火种才能燃起;有兴趣,思维的火花才会活跃。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的口语交际“教你玩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开展“贴鼻子、丢手帕、我说你猜、老鹰捉小鸡、一二三木头人”等游戏活动。学生爱玩,自然会全身心投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游戏的名称、规则,明确游戏中的分工合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打开话匣子,不仅愿意说,更会说。

在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中,教师如能研读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能“玩”的素材,运用游戏于教学中,学生一定会乐于做、勤于思、善于说,从而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识字8”时,有一组关于动作的词串:弯腰、踢腿、挺胸。这些动作是学生平时经常做的动作,如果只是机械地让学生看图读词就会枯燥无味。教师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进行口语交际。玩一玩“你做我猜”的游戏,学生做动作老师猜,同座位同学做动作互相猜。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动作的理解也更加到位。这时,教师让学生用上动作说一句话,再连贯起来说几句话,由浅入深,学生越说越好,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升。

三、创设情境,拓展口语交际空间

李吉林老师曾指出,任何言语的发源地都有具体的情境,情境是产生语言的动机,只有提供符合语言的情境,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这告诉我们,要努力把口语交际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或创设情境,紧抓学生的好奇心,步步深入,引人入胜,使学生如临其境,自发产生表达欲望,感受语言魅力,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得有周密的观察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真实或虚拟情境,使学生逐步养成细致观察、思而后说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提高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

如在进行“爱吃的水果”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桃子、香蕉、苹果、西瓜……在满目鲜艳、满室芬芳中,创设一个“好又多水果超市”的生活场景,并以营业部主任的身份招聘水果推销员,让学生置身于培训、竞聘、上岗的虚拟生活情境中。以香蕉为例,让学生从外观上观察香蕉的形状、颜色,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接着上台进行竞聘介绍,看谁把水果介绍得更吸引人。介绍得好的奖励他(她)一根香蕉,其余学生大流口水之际猜猜这根香蕉味道如何。然后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学生会立即说开去:吃了还想吃、甜丝丝、回味无穷……最后,在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与色、尽情品尝了水果的美味后,让学生介绍水果,推销水果,看谁能成功地推销给同学或老师,人人都成了小推销员,乐此不疲,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在这样的情境中,既使学生学会了观察,又鼓励了学生大胆交际,学生兴趣盎然,激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人人互动、生生交流中,词汇量增大,语言也变得生动、活泼。

四、善于发现,拓展说的语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科间整合,架起语文课程与生活的桥梁。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教育,口语交际的内容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教师要用心捕捉生活中能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点,春风化雨般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比如:在春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景物,观后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课间活动时,与学生交流讨论热点问题,如“遇到陌生人问路怎么办”“学习之余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放学后如何安排学习玩耍时间”“客人来了,如何招待客人”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合理安排时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待人处事能力……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说话,随处都是口语交际的舞台。

五、展开想象,打开口语交际的一扇门

学生头脑中爆发的想象力不可小觑,他们是编故事的天才,教师千万不可设置条条框框,阻碍他们的创造力。学习“云房子”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去看千姿百态的云,引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西边那块云像一团棉花糖。”“这片云像一群骏马。”“这朵云像……”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云儿还会说话呢!它会向你们说些什么?学生想象的风帆就扬起来了。“那一朵云,就像一只大雁。它看着我,依依不舍地向南飞。好像说:‘秋天到了,我要去南方了。再见,小朋友。’”“小囡囡云爱吃棉花糖,阿婆带她上街买棉花糖。哇,好白好大的棉花糖呀,小兔子云可高兴啦!乌拉拉吹来一阵风,棉花糖变小了,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呢……”在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想象中,学生的语言变得更丰富、更有感染力。

“补白”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课文中有不少打了省略号的地方,补充练说,不仅可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还能充分展开想象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我学写字”一课,可让学生想象说话:我还学会写什么字或词?眼前出现了什么?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舞台,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一名想象丰富的诗人,教师及时对迸发出的精彩语句喝彩、鼓励,使学生品尝到开启思维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消除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

实践证明,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精心呵护乐于表达的“种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使他们愿说,会说,乐说。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展开“说”的翅膀,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情境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交际羊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两块磁的交际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