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家校同频共振,给学生不一样的成长

2018-12-20 02:27山东青岛市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山东青岛市实验小学 王 蔚

山东青岛市实验小学在 “家校立体化融合发展”理念引领下,探索实施了“7+N”家校合育模式。“7”是指学校开放日、校长接访日、教师家访日、成长恳谈日、公益课堂日、家长驻校日、家长课程日的七日行动。“N”是指除此之外,家长能够N次走进校园,教师能够N次走近家长,学校与家庭合力开展N次融合发展的活动、事宜。如: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义工团,教师面向家长的教育宣讲团,家校共同参与的亲子实践体验活动等。

近年来,我校的“7+N”家校合育模式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抓在实处,落到细处,融到深处,一个“公益性、普惠性、开放型”的家校大课堂已蔚然成风,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教育已经真正成为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的自觉行为。

一、学校开放日,全面打开教育场域

作为家长,希望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想对自己的孩子以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判断,但常常因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整体的认知而导致对学校、教师的不熟知,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孩子的能力。基于此,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举办各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当天,学校邀请所有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从教育、教学两大领域进行深度感受。

全面开放式的家长日活动,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零距离感受学校为孩子成长提供的优质教育,也让家长真切地感知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让家长深入地了解同龄孩子,帮助家长修正对自己孩子的认识、判断,在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校长接访日,全面打通教育渠道

如何让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家长的实际需求有机对接、高效落地?学校在全面畅通沟通途径的基础上决定设立“校长接访日”。设立校长接访日,就是要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了解学校、支持学校,这样教育才有生命力——这是校长做出这个大胆决定时的讲话。

于是,每周五,梁校长全天接访家长,为家长创建畅通便捷的沟通渠道。上午,她会与驻校办公家长就社会化评价反馈的问题、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孩子成长方向等内容进行真诚而深入的沟通,让他们在全面感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成为家校合作交流的有力伙伴。下午,梁校长还会与来访的家长见面,对家长提出的学校日常管理及课程等方面的内容做出回复,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提案,学校会积极采纳,并在接访后细化改进措施,将家长建议落到实处。

自从“校长接访日”设立以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直线上升,学校收获了诸多发展良策。家校合力打造和谐校园,为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注入了不竭动力。

三、教师家访日,全面打破教育壁垒

每月第一周周五是家校合育“教师走访日”。当天,全校班主任会利用下班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探讨教育良策,跟踪学生成长足迹,针对受访学生特点,结合学生表现,有的放矢地确定教育方向与问题解决方案,为受访家庭送出真情实意的教育温暖。

通过家访,家长体会到教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师也更加理解了家长的育儿所需。这种及时、全面、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情谊和彼此理解更加深了一层。

德国哲学家雅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灵魂。”教师家访日,就是力求以教育专业者的群体去摇动家长群体,以家长群体的发展促进学生群体的成长,从而实现教师发展家庭,家庭协同学校发展学生的美好愿景。

四、成长恳谈日,全面打牢教育基础

每月最后一周周五是“学生成长恳谈日”。当日下午,家长应不同学科教师的邀约走进学校,与各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成长和发展方面的问题。恳谈前,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在班主任的协同下,有的放矢地确定恳谈对象,精心制定恳谈方案,确保恳谈的深度性和个性化。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潜能、特长适时引导,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烦恼与困惑并提出合理建议……

“学生成长恳谈日”通过过程性跟踪与指导,在家庭与学校间架起一座实时互动的桥梁。让参与学生成长的教师、家长更充分、更及时地认识、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为实施更适合个性化的教育奠定有力基石。

五、公益课堂日,全面打造教育“同行”

帮助学生的最佳途径就是帮助他们的父母,让父母成为懂教育、会教育的教育同行者是学校“家长公益课堂日”的目标所在。学校的公益课堂主要课程之一就是“家庭教育品质课程”。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筑孩子的品德长城,这种“建筑”需要家长与孩子一点一滴的共同努力,并在日常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面向家长分别实施了“孩子独立品格的养成”“孩子核心能力的培养”“做好孩子的表率”“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青春期的亲子沟通”等系列人格培养课程。高水平育子专家的高位引领有力促进了家长的成长和进步。亲子关系的改善,学生们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这扇育子之窗强大的“枢纽”功能: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教育园丁的专业行列中,他们开始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顺应孩子的天性,开展着最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

六、家长驻校日,全面打磨教育视角

每学年,各班级的家长代表会到学校参与一次驻校办公。周五驻校办公日这天,家长驻校佩戴袖章,可以走进食堂感受学生午餐的完整制作程序;走进班级参与孩子们的课堂学习;观看孩子们的晨读、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与孩子们共进午餐;与学校领导一起管理决策……

驻校家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着学校的美,探寻着学校前行的方向,他们已成为学校教育事业“最亲密的合伙人”。驻校家长每周一期展示的“驻校微分享”让更多的家长借他们的眼睛了解了学校、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七、家长课程日,全面共享教育资源

家长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邀请家长进课堂,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在“家长课程日”,学校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家长担任学校“榉树园丁”,给学生讲授各种知识。通过多元的讲座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为家长与孩子的深入认知创造了机会。目前家长到校开设了海洋知识、传统礼仪、时间管理、理财窍门、生命成长课程、天文知识、交通安全等100余门讲座课程。

“家长课程日”的设立,将优质的家长教育资源引进学校,以其超越学科、超越主体、超越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而有意义的生动课程。家长课程日有力地助力了学校课程的改革,将教育领域无限延展。

八、N次立体融合,全面协同教育力量

“七日行动”把学校和家庭融合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家校紧密携手,让成长的声音清晰传递,引领着教育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创造各种机会,多次开展各种形式家校互动,凝聚多方力量,画出教育最大同心圆。

1.开通微信平台,了解学校动向

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活动,每周发布一篇有价值的育子文章,使家长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活动,掌握育子策略。

2.聘请家长义工,见证孩子成长

依托学校义工品牌“我做榉树一片叶”,吸纳家长为校园义工,学校重大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如:校运会家长义工来做裁判,“唱响新年合唱节”请家长前来观摩,“传承传统节日”请家长参与……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清晰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使自己的育子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逐步契合。

3.开展亲子活动,托起多彩童年

学校要求每个学期每个班级至少开展两次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感知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又可以通过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交流吸取他人的育子经验。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描绘出家校共同发展的新蓝图。

4.评选最优家长,激活自主发展

为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最美家长”“最奉献家长”“最成长家长”等不同项目的家长多元评选。通过评选最大限度地激活家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7+N”家校合育的同频共振,激发了广大家长关注教育的强大凝聚力,唤醒了家长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出一种基于尊重和信任、零距离接触、无缝隙融合的立体化校内外教育治理体系,实现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生命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别样精彩的成长高地!♪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