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莫高窟》为例浅谈“核心素养”概念下阅读教学

2018-12-20 02:27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毛文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彩塑莫高窟壁画

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毛文娟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语文素养之言语基础

若只是让学生了解 “莫高窟”,教师应引入图片、影视、历史资料等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明遗产的信息。然而在呼唤人文精神的同时,阅读教学在实践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忽视了语言基础性学习,导致课堂出现空泛议论。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这篇课文,要思考想用教材做什么?通过对文本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其实,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注定是以语言发展为基础的。

1.关注词语,发现遣词精妙

师:圈画文中四字词语。

生1:第二排词语都是描述彩塑的个性,第三排都是描述飞天。

生2:词语排列按课文顺序,第一列在第一自然段,第二列在第二自然段……

生3:描写彩塑和壁画的词非常多,意味着彩塑和壁画最有特点。

师:这是作者的描写重点,把描述彩塑和壁画的词放进句中读一读。一句话中有这么多四字词语你感觉怎么样?

生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把飞天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事物的形象变得生动。

生2:这些四字词语表现出飞天优美与自由的样子,准确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教材文后习题列举了一些四字词语,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这篇文章遣词上的独特。正是因为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才使得课文在介绍莫高窟时更简洁明了。回忆曾经出现在教材中的《九寨沟》《黄河的主人》,也有大量四字词语。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寻找、观察、朗读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四字词语的妙处。

2.聚焦排比,丰富语言表达

师:两个自然段中都用了很多排比句,但这些排比句却不大相同。你们发现了吗?

生1:先描写彩塑,写菩萨、天王、力士的静态,又描写飞天臂挎花篮、怀抱琵琶等各种动态,显得栩栩如生。

生2:第一段用了有……的……,第二段用有……的,第三段是有的……,句式不同。

师:分别写出什么?

生1:写彩塑种类多。

生2:写菩萨、天生、力士的特点。菩萨慈眉善目,天王威风凛凛,力士强壮勇猛。

出示:

我班人才济济,有____________的________,有__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__的______。生1:写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每幅壁画都不同。生2:作者展开丰富想象,这个句子把飞天动态写得栩栩如生。

师:同为排比,表达形式、内容不同。同学们学会了排比就能在写作中大显身手。(出示图片)这是南京图书馆。我们可以用排比来刻画不同读者的特点,可以介绍藏书丰富,还可以细致描摹读者的姿态、神态、动作。

出示:

南京图书馆里人真多呀。有________的老人,有________的孩童,有________的青年。

南京图书馆藏的图书种类丰富,有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的,有________的。南京图书馆阅览室里静悄悄的。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文章多处使用排比,但有本质区别,作者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表达的丰富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是变化多端的,语言表达可以不断创造和变化。语文教学比较忌讳空泛的概念,知道形式的变化只是第一步,还要再通过比较发现:语言的形式是和内容挂钩的,这才是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当我们瞄准核心目标后,就该有“深挖一口井”的决心,这时就需要将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迁移训练尽可能糅合在一起,变知为行,学以致用。三种句式的表达训练,采取分层式练习,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练习,学生也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跳一跳可摘桃”的成功感与满足感。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奠定语文素养之认知基础

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通常比较感性,有时也会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含蓄,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通常会忽略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必须承认,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都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从而使课堂“教我学习”变为“自觉学习”,直至最后达成“自能学习”。

师:本单元带我们领略祖国河山。我们欣赏黄山奇松,观赏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来到莫高窟。大家都为这篇课文设计了思维导图,你们能说说自己都是怎么设计的吗?

生:我是使用气泡图的形式设计的,作者围绕莫高窟写地理位置、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总结莫高窟是历史宝库。

师:观察这三张图有何发现?

生:三张思维导图不同。《黄山奇松》作者选取三种典型素材细致描写。《黄果树瀑布》按照移步换景顺序写,可以使用流程图。《莫高窟》首先介绍地址位置,然后介绍彩塑、壁画,最后总结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师:《莫高窟》一文为什么不按浏览顺序写?在文中找答案。

生:不按照浏览顺序写是因为莫高窟太大,有400多个洞窟。如果一个个看得话,不知要写到什么时候,所以分别介绍有代表性的事物。

思维导图是思维工具中的“瑞士军刀”,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化抽象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思路、文章结构的剖析有独特的优势与功效。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关于莫高窟的关键信息在结构图中体现,就能轻而易举地理清文章内容何层次。在一个单元三篇文章思维导图的对比中,学生可清晰领悟《莫高窟》一文与游记的本质区别,这样的写法更适合向别人进行整体性的介绍。

三、自我探索与理解,奠定语文素养之能力基础

学校不叫“教校”,可见课堂“学”比“教”重要。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将教学的重心由“重教”变为“重学”。摆脱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课堂学习应围绕活动展开,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也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基于学生学习所需,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经历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语文素养。

师:默读第二、第三自然段。思考相同和不同,进行批注并小组交流。

生1:两个自然段都是点面结合。第二自然段的“点”在“有一尊卧佛……”“面”是“这些彩塑个性鲜明……”

生2:第三自然段“点”是写成百上千的飞天,“面”是写壁画丰富的内容。

师:都先整体描写,接着聚焦典型,分别是一尊卧佛及飞天。

生1:最后都是写游人感受。

生2:都是总分结构。第二自然段总写彩塑神态各异,第三自然段总写壁画宏伟瑰丽。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第二、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两段结构一样,正是作者要突出的,也就是《莫高窟》这个文本的典型写法:开头总领、整体概述、典型镜头、畅谈感受。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我探索的任务驱动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活跃思想,使认识充分、深刻,从而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正是学生学习力的落实与养成之处。

学生的思维得以激发,语言的奥妙得以探索,“学习”真正在课堂中“发生”,这才是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就能够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阅读教学课堂自然也就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阵地。♪

猜你喜欢
彩塑莫高窟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泥彩塑:天地之美
莫高窟第95窟水月观音图为西夏考
北朝、隋唐壁画
莫高窟西魏第288窟男窟主装束及身份再探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里看藻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