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策划生命成长 精致助力能力提升
——以培智学校中年级生活适应《乘坐公交车》教学为例

2018-12-20 02:27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刘丹丹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乘车智障课例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刘丹丹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现实生活中,他们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明显,自信心缺失,面临着各种生存、发展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指出:培智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必须从生活适应课程入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遵循智障儿童的实际状况和成长规律,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培养有效生活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乘坐公交车》这一课例以“乘坐公交车”这一基本活动为内容,通过认识、模拟、实践,帮助智障儿童在体验中学会“乘坐公交车”这一基本生存技能。这一课例以其开放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给了智障儿童最宽松的交流环境,最真诚的交流对象,最有效的体验环境。他们在纯生态氛围中充分了解自我,扎实训练语言,本真释放情感,积极展示个性。

一、积极探寻情感原点

卢梭曾说过: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所以,智障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也应有获得关照、得到关爱的权利。他们思维迟钝、行动迟缓、活动空间狭窄,“生与死”这一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对他们而言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孤独,更可能遇到危险,遇到危险时,更难以顺利逃生,于是,引导他们珍惜生命,学会保护生命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生活适应力提升的“乘坐公交车”这一课例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发现智障儿童只有掌握了站台(路线)知识、行走本领、沟通交往,才能从封闭的课堂走进崭新、立体的世界。同时,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阐述、传达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也能间接使学生懂得“安全乘车、珍惜生命;礼貌乘车、丰满生命”的重要意义。《乘坐公交车》这一课例就是通过知识学习、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环节,让智障儿童学会乘车技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理想地。

二、精心分析教材版块

《乘坐公交车》这一课例含七个板块:大眼看世界、我们来挑战、快乐学习屋、趣味游戏场、社会实践吧、生活万花筒、我为你点赞。怀特海曾说过:“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进步。”以上板块的设定恰恰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让他们能尽早地进入课例环境。

第一部分“大眼看世界”,以一首简单押韵的儿歌,阐述了乘坐公交车的步骤、注意事项;第二部分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第三部分为“快乐学习屋”,包括“我是乘车小能手”“我是小小安全员”,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如何乘坐公交车和掌握乘车时的安全知识;第四部分“趣味游戏场”,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乘车我能行”游戏活动;第五部分“社会实践吧”,通过学生参加乘坐公交车的实践,发展学生乘车技能、礼貌表达自己想法的生活能力;第六部分“生活万花筒”,主要是总结和归纳乘坐公交车的步骤,上车、乘车过程中及下车时的相关安全知识;第七部分“我为你点赞”,主要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其中,掌握乘坐公交车的步骤、乘坐时的安全,培养学生乘车技能,是本课的重难点。

基于生活实际需要,本课分四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三、完美实践生命价值

帮助智障儿童提升生活适应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以生活为舞台,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已经掌握的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形成从课堂到社会的知识迁移,进一步完成智障儿童在生命领域、生命价值方面的突破。

镜头1:来到公交站台,带领学生观察,认读起点站、所经站点、终点站站名,认识车辆开往方向等。他们一个个没有大声喧哗,而是认真地找到所在的站点,明白了要去的地点,掏出硬币排着队准备依次上车。

镜头2:在上车过程中,学生们和驾驶员叔叔有礼貌地问好,不争抢座位,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还能主动让座。通过乘车体验,学生们把平时所学一一展示、运用,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了驾驶员叔叔和乘客的称赞。

镜头3:在经过一个站点时,教师有意询问学生“是否已经到了下车地点”;在遇到颠簸的路段时,教师提醒学生抓紧安全杆;在学生看到有趣的建筑或美景时,教师提醒学生不要大声欢呼,注意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貌……教师相机发掘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完整、全面的乘车知识,让其乘车能力趋于完善。

福禄培尔说过:假如你们希望以后在适当的时候你们的孩子能够帮助你们的话,那么就要及早地在他们身上培养活动的本能。所以,将智障儿童带到社会、带进生活、带入活动,我们所期盼的,他们所收获的,都会是让人出乎意料的,甚至是百倍、千倍的“报答”。

1.提升自信力

乘车的过程就是提升交往能力的过程,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可以彻底改变长期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觉察到适应社会的真实性、迫切性,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教师预设乘车环境并带领真实体验,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开始可以将距离设定短些,之后再逐渐增长,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能让智障儿童逐步找到成功感、幸福感。

2.增长认识力

智障儿童长期生存的空间狭窄,走出去融入社会的机会少之又少。这首先是因为他们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其次是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条件不足,所以,教育者更应该牢牢把握好生活这一重要阵地,帮助智障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社会认识力、生活自理力的最大提高。

3.丰富适应力

“乘坐公交车”是智障儿童安全出行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他们体验社会生活的常态化“技能”。这一提升,从某个角度而言就是生命价值的有效提升,能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每一步的适应和体验中,也许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但积少成多的美丽成长不会遥远。

生活适应力的有效提升既是生命质量的重要体现,又是生存价值的美丽升级。从此,生活里会出现智障儿童更多灿烂的笑脸和动听的声音。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合理主导,智慧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适应力课程才会洋溢生命的激情,当然这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本真追求。♪

猜你喜欢
乘车智障课例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乘车的问题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