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环境文化创建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2018-12-20 02:27山东青岛仁爱学校侯昱倩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特需自闭症儿童

山东青岛仁爱学校 侯昱倩

学校环境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我校作为一所自闭症儿童占到40%的特殊教育学校,环境文化的营造充分考虑到了自闭症儿童的特性、特需,使之成为学生康复的有效教育手段。

自闭症患者是“视觉思想家”。学校根据凯文林奇的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为儿童的世界创建视觉地图。我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突出情境化、趣味化和实用性,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疗愈、多感官康复进行了有效探索,也成为学校特色的隐性课程。

一、校园环境——创设园艺疗愈的温床

园艺疗愈是实现人与自然的联结,并舒缓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园艺活动,如花卉蔬果栽培、干花手工艺制作、治疗性园景设计等,让参与者在社交、情绪、身体、认知、精神及创意方面受益。这是一种有效应用于自闭症患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辅助疗法。

园艺疗愈适用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其他系统的康复。校园里不同的铺装材质(砖、混凝土、石板、树皮等)可以用于指示由一种空间转换到另一种空间,土壤在其纹理上也各不相同。不同颜色、形状、纹理和大小等的植被也都可以运用于感觉统合活动中,并且植物还供给了多种香气,树皮也形成了多种视觉和触觉的差异。其他可能在花园里发现并运用于感觉统合活动的元素包括:树枝、卵石、石块、树叶、花、水果和蔬菜等。沙箱、水池、喷泉、风车、风铃等也都可作为感觉统合活动的元素。在嗅觉方面的训练,可采用如洋甘菊、薰衣草、天竺葵、檀香等,它们都能使人平静或减轻焦虑。基于园艺疗愈的理念指导,我校在校园中对学校的室外景观分三个板块进行了自闭症园艺疗愈设计。

1.仁者庭

这是一个木结构的庭轩,爬满了视、嗅觉刺激较为鲜明的紫藤、金银花等植物,盆栽四季盛开着美丽的花朵,古朴的水池里荷叶田田,鱼儿嬉戏,精致的鸟笼里鸟儿鸣叫。师生在这里侍弄花鸟,与鱼儿对话,修心性、怡性情,感受自然与创意之美、环保与艺术之魅。

2.爱之苑

这是一个集沙疗之效、攀岩之趣、饲养之乐的功能区,风竹瑟瑟,野花绽放。有对学生进行脱敏治疗的沙具沙池,由沙坑改造成点赞大拇指形状的感统攀岩区,还有供学生饲养的小兔子等动物。

3.主题雕塑群

用蜗牛形象组成一组雕塑群。彰显教育内涵。第一个雕塑名为“慢慢长大”,一个大蜗牛背上驮着小蜗牛,后面领一只小蜗牛。这个雕塑表现了师生之爱、亲子之爱、家校之谊、社教之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步伐和成功的标准,尊重差异,个性发展。陪学生们在爱与智慧的路上慢慢长大,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的核心。第二个蜗牛雕塑名为“仁爱学童”,两只拟人化的小蜗牛,一只手举一本书,上面写着“天天向上”寓意学会知识,另一只手持锅铲在煎蛋,寓意学会生活,具象诠释我校的育人目标。

4.户外游艺设施区

刺激内耳前庭和本体感受器的体育活动,刺激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的体育活动,提供释放压力、体力消耗的活动,以及定向的、自由的游戏活动,这些都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极为有效。另外,球类运动、小型蹦床、爬行空间、跷跷板、旋转木马、摇摆玩具等,也能对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提供支持。

二、楼道环境——创建康教结合的情境

根据自闭症儿童直观性、具象性的认知特点,我们在进行楼层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时突出情境化、趣味化和实用性。具有灵活的可适应性(支持多元化学习路径)、更开放的环境(促进师生互动)、适宜的人类尺度、增加亲密度、视觉多样化等基本特征。将环境疗愈作为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疗愈的有效方法,也是我校的环境隐性课程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课堂可以在走廊、在校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情绪安抚和提高学习效果。

英国专家从信息接收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人们从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自闭症儿童的感知技能普遍存在一定缺陷。多感官训练理论指出,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感官经验不仅阻碍对自身的认识及机能的发展,也会形成对外部环境的认知障碍。

基于以上理论,我校将三层教学楼分别以海洋探秘、森林乐游、太空畅想为主题进行了楼道文化的整体设计构建,为自闭症儿童的多感官训练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

一楼大厅的中庭设有水族箱。自闭症儿童普遍喜欢水及动物,通过观察鱼类,促进注意力追踪和分配,也利于他们的心理安抚。海底世界的氛围营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通过声光电的多感官刺激,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相关感统训练。二楼的森林畅想,以优美的漫画风格创设童话情境。仿真大树下,学生可以在树桩年轮状的休闲椅上读书游戏、爬滚。墙面上放置着艺术音符和奥尔夫乐器,学生们可以随手取拿,即兴演奏,对锻炼机体协调性和艺术疗愈提供了适宜的氛围和支持。三楼的太空遐想,渗透了天文教育,巧妙设计的筋斗云,对学生的平衡感的训练有效而有趣。墙面上有可以自由设计造型的磁性七巧板,可以综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立体感、想象力和精细动作。

此外,每层楼都设有墙面玩具区,有用手操作的,也有坐在脚垫上用脚操作的,设有数前概念、生活技能、学科渗透等内容,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知识、练本领。墙面上还装有多个电子屏,展示的是和整体氛围相对应的美图欣赏、音乐疗愈、班级活动等内容。多媒体形式更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氛围的立体化营造。

三、模拟体验区——提供功能补偿的媒介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场馆——仁爱梦乐园,这是学校专门为特需儿童建立的社会生存体验馆,也能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消减交往障碍。

梦乐园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改造后的场地达到了功能共享的效果。乐园分为主题长廊和主题体验馆两部分,充分体现了我校办学理念中“尊重关爱,和谐共享”的内涵。主题体验馆设有购物休闲吧、梦幻小剧场、温馨巴士站、健身俱乐部等多个体验场馆,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将课程中学到的生活技能用于体验和训练,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目前,生活数学、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等课程和每周一次的“梦乐园”特色德育课程都在这里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必须切合特需儿童的成长需要和可能,提供足够适合的学习培养平台,以适应各类特需儿童多样化发展需求。学生们拿着学校奖励的强化物——仁爱代币参与体验活动,体验消费,体验生活。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工程,自闭症儿童敏感而多变,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无不随时随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质、特需,助力课程,增效教育康复成果。♪

猜你喜欢
特需自闭症儿童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特需价放开,会让看病更贵吗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