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挖山 不填塘 河不截流 路不取直有一种智慧叫新县

2019-01-25 20:58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县河南省乡镇

河南省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探索出了振兴乡村的有效途径。全县所有乡镇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均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卫生乡镇,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启动所有乡村的乡村振兴空间布局规划,力争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截断河流、不取直道路,让好山好水好风光遍布老区大地。新县践行“两山”理念,把乡村作为转化主战场,正在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一城红色经典,百里绿色画卷,千年古色乡村,万众共创新县,这就是河南省新县。新县地处豫南大别山腹地,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此交汇交融,有中国传统村落10处、中国景观村落12处、河南省传统村落29处。近年来,新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县“两连冠”、国家园林县城“四连冠”、国家卫生县城“五连冠”、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部署,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防治污染与环境保护一起推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2013—2018年,地方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8.9%、22%,生态优势裂变出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同时,新县的出境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6.7%,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一、打通制度通道

新县坚持生态优先,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落实于行。

一是坚持绿色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兴田足食、兴山富民、兴工强县”,到本世纪初“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劳务富县”,再到现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山水红城、健康新县”“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新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把生态文明建设接力棒传下去。

二是明晰发展思路。新县制定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的“十三五”规划,举办县域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发布全国首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每年将生态文明建设约束性指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2018年,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中位居河南省首位。

三是织密制度笼子。新县将43%的国土纳入保护范围,坚决否决1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常态化开展规范土地和建设市场、严格矿产资源开发与修复、打击破坏森林生态资源行为、河道采砂专项治理四项综合整治,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

二、打通建管通道

新县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治理清洁修复“三位一体”,倾力呵护一方绿水青山。

一方面,狠抓污染防治。城区和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2018年空气优良天数位居河南省第一位,连续四年获评“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面推行“河长制”,对城区所有内河全面清淤,依法搬迁整治禁养区畜禽养殖企业71家。坚决保护老区每一寸净土,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逐年下降,成为河南省唯一所有乡镇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县区。

另一方面,强化生态建设。在河南省率先实行“林长制”,实施“美化大别·绿满山河”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挂牌保护古树名木8000多株,累计营造林20万亩,林地面积达188万亩,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乡居(社区)绿化覆盖率达79%。

三、打通转型通道

新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用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一是做精特色农业。出台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意见,先后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30家,发展茶叶、油茶各30万亩,中药材3万亩,2018年林业总产值29.7亿元。制定19个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55.7万亩。

二是做优新型工业。发展壮大医药制造、智能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68家生态工业企业,成功创建全国经皮给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羚锐制药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第一家上市企业,被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毅辉智能被评为河南省智能制造工厂,德龙玩具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智能玩具制造商。培育电商企业38家,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三是做强文旅产业。明确大别山旅游公园定位,叫响“九镇十八湾”“赏花济”乡村旅游品牌,成功创建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1个。先后承办国内外体育赛事12项,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获评河南省体育产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动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山区变景区,开发旅游商品100多种,建成乡村住宿体验场所200多个,生态旅游“蛋糕”越做越大。2018年接待游客6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亿元,分别增长35.7%和42.5%。

四是做大培训产业。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新业态,大别山干部学院2018年培训学员5万多人次。发挥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品牌优势,国外务工常年稳定在8000人左右,年创外汇1亿多美元。开工建设大别山民宿学院,大别山商学院、羚锐健康学院相继建成投用。三次产业比由2013年的23:44:33优化为2018年的18.3:41.7:40。

四、打通振兴通道

新县着力用生态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获评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

首先,突出规划编制。提出注重生态、形态、业态的“三态”,坚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群众“三个尊重”的理念,聘请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设计师,高标准规划了26个村23处景区景点。启动所有乡村的乡村振兴空间布局规划,力争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截断河流、不取直道路,让好山好水好风光遍布老区大地。

其次,突出载体创新。坚持“持续就是好,干净就是美”,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农村旱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污染坑塘全部清零,被评为河南省“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面达到100%,所有乡镇均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卫生乡镇。

第三,突出生态融合。把乡村作为“两山”转化主战场,变“+生态”为“生态+”,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成“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79个,84.34%的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新县河南省乡镇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新县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人大工作评议之“新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