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转化之路有一种选择叫开化

2019-01-25 20:58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心,用80%的县域空间来保育生态,森林覆盖率达80.9%,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均居全国前10位,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也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这是开化的生态财富,是开化的高明选择,也是开化践行“两山”理念的答卷。

开化县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地处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守至今已有20个年头。2011年被原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践行“两山”理念,2018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在规划管控上,腾出最大化的空间

开化充分利用“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由省政府批准的县级空间规划,严格划定“三区三线”,把生态空间由原来的50.8%提高到80.3%,也就是说用80%的县域空间来保育生态,力求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化修编完成了《开化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六大体系、十大任务全面融入,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规划引领和空间保障。

在制度设计上,按照最严格的尺度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治理、最顶格的处罚标准。开化在全省率先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施办法》,生态文明建设在综合争先考核中权重达到33%,在全国率先制定《河长制工作地方标准》,建立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管控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制定《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湖管理办法》,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生态环境检察展示馆,并列入省生态红线划定勘界标识试点县;在全市首设公检法环联合办公室,率先完成“区域规划+环境质量”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化是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9%,林木蓄积量高达1152.6万立方米,森林消防的压力非常大,但2016年至今,开化保持了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的“零发生”。

在环境治理上,采取最有力的措施

狠抓污染治理。开化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在全省率先剿灭劣V类水、消灭黑臭河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在全县域开展提升“剿灭三类水”行动,厕所革命的做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全县出境水I、II类水占比均保持在95%以上,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0.9%,成为全国首批中国天然氧吧,浙江省首批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2018年全年出境水、空气质量位列钱塘江流域第一。

狠抓城乡整治。开化统筹开展“美丽城市、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入选了浙江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单位。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4个乡镇列入省级样板;2017年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夺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称号;探索推进5A县城建设,以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来推进城市赋能,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城市风貌得到极大改善。

在改革创新上,铆定最高位的标杆

开化2014年就启动了国家公园的探索实践。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得到了浙江省政府5.5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开化还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5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与中科院等机构共同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心。据测算,全县自然资源资产总量超2500亿元,GEP总量达到645.55亿元,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个动态数据还会持续增长。

在“两山”转化上,探索最契合的路径

探索两个途径,即政策变现途径和产业转型途径。在政策变现方面,开化紧扣省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政策的出台,两年来共争取省级奖补资金12.65亿元,其中2017年的奖补资金全省最高;在产业转型方面,开化积极探索完善生态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龙顶茶、清水鱼、油茶”“两茶一鱼”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品质农业;以“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以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美食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已经连续17年实现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双位增长)的生态产业体系,绿色GDP突破百亿大关,2016年首次跻身浙江省县(市、区)经济发展潜力30强,绿色产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色调。

打通两个通道,山海协作升级版“无形”大通道和交通先导“有形”大通道。“无形”大通道方面,开化与桐乡市共建了浙江省首个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山海协作示范区,“1+X”建设模式获全省推广,去年共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4.82亿元,涉及建设项目19个;与杭州市上城区、临安区、建德市结对共建“1+3”幸福产业园。“有形”大通道方面,九景衢铁路的开通结束了开化不通火车的历史,四纵三横的现代化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开化正式迈入了浙江全省“两小时”交通圈,三省七县交界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这些都为开化加快“两山”转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投资10.5亿元的传化公路港、6.3亿元的体育旅游小镇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签约落地。

在文明建设上,推动最深度的融合

开化保持历史耐心,引导全社会牢固确立“保护是更好利用”的发展观。连续举办11届生态日活动,开展各类生态文明活动100余次,每年开展3期以上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把每月10日、20日设定为“无车日”。结合民俗民风,组织开展保苗节、敬鱼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杀猪禁渔、立碑禁林等传统生态文化,将“垃圾不落地”“志愿者积分制”等卫生新习惯纳入村规民约,让生态自觉、洁净习惯深入人心。开化电视台《今日开化》设立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专栏,专门编发《美丽开化》杂志,引导全社会形成“关注生态、爱护家园”的良好氛围,让生态文明融入开化人民的生活习惯,让生态文明成为开化的蔚然新风。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