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斯博士”作品的美国儿童文学教育观解读

2019-02-20 20:29王学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苏斯教育观儿童文学

王学瑞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山西运城 044000)

儿童文学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奖共有三项,除国际安徒生奖外,剩余的两个都由美国设立,一个是美国1922年设立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另一个是美国1938年专为绘本图书设立的凯迪克大奖。十九世纪英国人纽伯瑞(John Newbery)首先破除古代儿童文学保守的写作风格,树立了以快乐为本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 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之父。为了对其开创性的贡献以示尊重,美国设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成为第一个单为儿童文学开创奖项的国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儿童文学在这之前的发展一直是落后于英国的。然而美国十九世纪后半期却首先创作出绘本故事,随之又创设了“凯迪克大奖”一跃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引领者。而这一时期美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及插画家苏斯博士则发挥着主导作用。“苏斯博士”(Dr.Seuss 1904-1991)是其笔名, 他本名是西奥多·苏斯·盖泽尔(Theodor Seuss Geisel),实际上他在采用这个笔名前并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而他却不仅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的标杆性人物,而且引领着美国儿童出版业的发展,其在美国奥兰多市开办的苏斯婴童生活中心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苏斯博士”作为美国首个推广儿童阅读的领军人物,提出分层阅读、睡前故事并亲子阅读等概念且给予实施。他的作品曾获美国“凯迪克大奖”,而他本人也获得“普利策特殊贡献奖”,由他作品拍摄的影视作品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和艾美奖。他的48种图画书作品被美国教育部指定为儿童提升民族语言能力的阅读教辅读物,伴随着当代美国人的成长。现在这些作品都成为风靡全球的早教作品,全球销量达到2.5亿本,并在持续增长[1]。1998年美国教育协会把“苏斯博士”的生日3月2日定为“全美诵读日”以表达其对美国儿童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可。“苏斯博士”的作品故事情节及画风皆夸张离奇,文中有很多押韵化的韵文,他的作品为美国低龄儿童语言水平的提高和美国儿童教育观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美国儿童文学教育观发展历程

在美国历史上儿童文学创作在各个时期关注儿童的视角和所表达的儿童教育观都有所不同,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美国建国之前其儿童文学的萌发阶段。十八世纪之前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北美大陆,儿童书籍很少且所传达的教育观念明显呈现出被宗教思想影响的特点。大多数美国民众受圣经原罪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孩童与生俱来便携带人性本恶的特点,因此,儿童需要被尊重的观念还不曾被涉及,这一时期人们普遍教育儿童要具有成人似的教养,这种僵硬教条的价值教育观直接导致早期美国儿童书籍的显著特点:维护注重单一的顺从上帝的宗教式训诫,内容保守呆板。1690年《新英格兰初级读本》的出版标志着美国儿童文学的诞生。

第二阶段,18世纪至19 世纪中期以前的美国儿童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初级阶段。1776年美国诞生使其儿童文学也从宗教的单一影响下开始走出来。这一时期的儿童作品虽仍是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但在儿童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得到了初步发展。1826年美国儿童文学期刊《少年杂志》创刊,标志着美国儿童文学的兴起。这一阶段的儿童观开始认为家庭需要引导儿童的成长,意识到儿童有其切实特殊的需求,而要避免成人化需求模式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开始被视为是儿童教育的关键要素。儿童文学开始摆脱教条说理的框框,把道理放入到让孩童感兴趣的具体故事事件中,小读者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下感受到生命成长中需要学会的知识。

第三个阶段,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儿童文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美国在经历过南北战争后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期,人们的儿童观也随之取得了新的进步。这一时期逐渐确立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教育价值观,以约翰·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们提出以儿童自然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标志着儿童本位思想观的建立[2]。儿童具有内在的潜力,也拥有相应的社会权利的观念开始普遍得到成人们的认可。这一时期美国儿童文学的主题进入探险科幻的创作时代。自此儿童文学作品撇弃塑造儿童木讷呆板的弱势形象和简单化情节,不再着重对儿童性格的培养,更多的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创造力。

第四阶段,20 世纪前期百花开放的美国儿童文学多样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一跃成为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领跑者。20世纪美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时期美国儿童读物在各方面的发展速度都超越了其他国家。例如,儿童文学种类方面除了儿童韵文和科幻小说盛行外,卡通漫画和故事绘本类也流行开来。儿童图画书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儿童读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 年代美国儿童读物开始进入绘本黄金发展期。鉴于此,美国设立了绘本图书最高奖“凯迪克大奖”,并且着手提倡针对特定的年龄组进行分开创作。

第五阶段,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走向独立学科领域的当代美国儿童文学。一方面,经历了20世纪初经济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一系列创伤动荡后,美国人在婴儿潮的50年代展现出对孩童的深切关爱和殷切期盼,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本位教育观被广泛接受;另一方面,20世纪50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促使美国人加深对生存压力的思考,他们认为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不及当时的苏联儿童。有学者指出当时美国的初级教育不能使儿童喜欢上阅读,原因是传统的启蒙读物乏味无趣,激发不了儿童阅读的兴趣。有专家分析传统的儿童作家创作出的故事情节冗长且结局总是落入俗套,不能启发孩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低龄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埃尔伍德·帕特森·克伯莱(E11woodP·Cubberley,1868—1941)指出:“强调儿童首先是一个积极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动物,这种观点受到了新的关注。”[3]257“苏斯博士”恰逢其时改变了这一历史现状,担当了其历史责任。1957年,他用极少且简单的词汇和自己绘画创作出著名的《戴高帽的猫》(The Cat in the Hat),讲的是一只和人一样的猫,会走路,会变魔术和两个小孩儿一起玩耍充满离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低龄阶段的儿童读懂,一出版便得到小孩子们和家长的追捧,第一年的销售量便达50万本,此书的出版使美国儿童开始喜欢阅读,也革新了教师们教授儿童阅读和学校选择教辅阅读资料的传统观念,这些简单有趣的读物使孩子们体验到文字带来的神奇魅力,迷恋上阅读。至此,三四岁的小孩也开始对书爱不释手。孩子对他的书的天然喜爱体现了“苏斯博士”的伟大价值。但此时儿童文学研究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取得它相应的学术地位,而当时一些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未得到主流学术界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研究才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儿童文学创作势头发展强劲,展现出多样化的研究趋势。1972 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英语系教师弗兰西莉娅·巴特勒(Fancelia Butler)创办了《儿童文学》刊物,引导当代英语儿童文学迈入一个跨学科研讨、跨文化的多角度的自我发展的新领域。这份刊物使得美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能够成为一门受社会尊重的学科而独立发展,为其创造了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学术研究阵地。由此可见,当代美国社会对儿童文学的系统研究至今不过40 多年的时间。1973年得到鼓励的弗兰西莉娅等人又促成美国儿童文学学会的建立。总之,美国儿童文学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终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西方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们也逐步加深对英美儿童文学的系统性研究。

另外,这一阶段信息革命的迅速传播拓展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和范围,人类的眼界和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层潜意识得到认识和表达,使得美国儿童幻想文学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992年),他的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以及《机器人》三大系列是美国科幻小说的奠基作品,至今风靡全球,深受各国儿童追捧。之后儿童文学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则是创作体裁的多样化。儿童文学写作者们争取打破总是受某一写作风格的影响,而是把各个体裁融会贯通,这种做法表现出创作者们认为自由想象应该是儿童文学本来的特点,他们全力要为儿童打造出五彩的童趣世界。

纵观美国整体儿童读物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本身对于儿童文学所能传达儿童教育观的作用日益重视;另一方面,儿童文学批评领域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从18 世纪成人无意识代替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读者到19 世纪以后成人意识到儿童有其独立的自我意识,到进入20世纪,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帮助儿童追求其与成人的平等,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日常社会活动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都体现了儿童文学从成人视角想对儿童进行永恒的救赎上升到希望儿童独立完成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而“苏斯博士”正处于当代儿童文学迅猛发展的时期,并且有效地推动了英语儿童绘本文学的发展,为美国低龄阶段的儿童阅读能力的开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苏斯博士”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美国儿童教育观

第一,“苏斯博士”鼓励孩子追求自我的写作意识,体现了美国人希望其儿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放飞自我,努力寻求平等、自由和个性的儿童教育价值观。他的作品主题设计超乎常人的想象,却又能迎合儿童在低龄时期的心智成长特点。“苏斯博士”不仅自己写故事而且自己给文字配图,是个优秀的插画家,他的图画书线条明了配色艳丽,人物形象夸张,特点突出,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整个作品风格充满张力和个性。“苏斯博士”的作品成为低龄儿童绘本创作的先锋力量,他的作品完全异于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他设计的各式奇怪主题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其夸张的绘画方式看似荒诞,却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心,使得他们捧腹大笑。“苏斯博士”能完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使自己的作品建立在孩子生命的体验上,以儿童为本,更为可贵的是,其故事内容不仅趣味横生而且具有内涵,故事中大部分角色都似孩童般,力小势微,但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自我觉悟却并不低。例如,“苏斯博士”给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小朋友创作的一本简单易懂又具有启迪意义的书《你要去往多少美妙的地方!》(Oh, the Places You’ll Go!),开篇便是幼儿式的直入式交流方式直击孩子们的心灵:“只要你的头装着大脑,鞋子里装着脚,你就能掌握和决定你人生的任何方向。你就是你自己,只有你了解你自己,你就是那个决定你人生方向的人。”[4]1-2这是多么简洁而有力量的语言,在幼儿的人生之初便有远见地给他们打开将来成人世界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束缚。由此可见,“苏斯博士”的作品不愧是适合低龄儿童的畅销读物,其书中角色对于儿童传达的教育启示一点也不逊于传统童书,能够使儿童明辨是非去寻找人生的价值。

“苏斯博士”作品中所具有的教育观体现了他对整个世界和儿童强烈的人文关怀。激发和解放儿童深层意识中被成人束缚的思维是他创作的真正目的。他创作时有意识地从儿童的角度在思想和行为上最大程度上复制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即使被成人以为会引起孩子的焦躁,他也不介意。他创作的人物行为举止夸张古怪, 但性格独特有趣鲜明。例如,他在Coming!! Snafu(1943年)和Snafuperman (1944年)中创作的系列故事人物斯纳夫(Snafu),世界上最愚蠢可爱的士兵最后成长为一名超级英雄,这个角色具有很强的美学色彩,亦能引导孩子们的心智成长并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他力主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使用一些在大人看来无意义或不可理解的事作为创作点却编写出深被孩子们追捧的故事,他们从“苏斯博士”的作品里体验到思维方面淋漓尽致的爽快。在“苏斯博士”眼中,儿童只需着重生活在当下,成人不需要以成人世界的规则限制他们的行为。例如,“苏斯博士”通过其作品《祝你生日快乐》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故事中的“生日鸟”,在大家欢度生日时会鸣唱:“今天,你可以畅享所有美食;今天,没有人决定你的任何行为;今天,你不必规规矩矩,张开嘴巴尽情呼喊吧:‘我是我!我!我是我!’”这个作品明显体现了“苏斯博士”对儿童价值观的引导,他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儿童完全不需要根据大人的意志而生活。

第二,“苏斯博士”奉行美丽的教育是最简单的儿童教育观。他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其作品简短精干,语言节奏充满韵律具有诗体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这种惜字如金的诗体写作风格反映了他追求简单明了不喜欢繁缛说教的个性,他的作品处处讲究押韵,书中易记易诵的诗化韵文使孩子们能对英语语音体系初步熟悉并把握,例如,《你要去往多少美妙的地方!》中,head 和yourself, shoes 和choose诸如此类。书里的句子虽然简单但容易上口,再配上夸张的情节,小孩子们读起来饶有兴趣。可见,“苏斯博士”擅长用儿童易懂且诙谐的语句表达富有深意的道理,开发了幼儿阅读的可能性。“苏斯博士”的某些作品虽然只有一些句子和场景,并不一定是个完整的故事,要想把这些简单而具有节奏感的语言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若用词不当便很难展现出原本的韵味。儿童在阅读“苏斯博士”的故事的时候,从简单有韵的字里行间便能直接明了感受到“苏斯博士”简明扼要的教育方式,能体会到使用精炼的文字而不需要用繁琐冗长的语言便能展示出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

“苏斯博士”身体力行地实践精炼的语言也能呈现完美的艺术特色。他毕生追求用少而简单的字编成故事,其作品虽然丰富,但他却是一个极其追求细节的人,他构思一部作品用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他创作时总是力争用最少的字来进行故事的表达,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曾经不惜剔除已经写好的大部分内容,例如,他的著名作品《绿色鸡蛋和火腿》(1960年)的字数却只有惊人的50字,简单的文字大受美国人欢迎,这反映美国人简单明了的儿童教育风格。另外,“苏斯博士”的作品画面呈现方式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动画角色造型夸张,线条简单明了,喜欢用黑线勾边,再配上明亮饱和色彩使其作品独具风格;在情节设计方面,许多故事情节构思伸缩自如但极其巧妙,结局却出乎成人的意料,夸张的人物塑造符合幼儿式夸张行为和情感处理,其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开发了儿童潜在的智慧,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为成人提供了一种了解儿童特有心智发展阶段的途径。

第三,从“苏斯博士”塑造角色的多样性可以看出他意欲强调多样生命与生俱有的平等性,通过其作品表达出自己对于儿童的自然教育观。人类要尊重自然, 应该追求生命系统的多彩性和共存性。我们人类不能抱有征服环境的态度, 而应当具有与所有生命体共存的意识,面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存压力,“苏斯博士”用其幽默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平等体现在任何生命中。他通过表达其他任何生命都和人一样是地球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都值得尊重,进一步认为儿童也是与成人一样与生俱来都是平等的。例如,《砰砰杰瑞德》(Gerald McBoing-Boing 1951) 中的主人公杰瑞德被普通人不能认可,他只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响声而不会说话,但小杰瑞德终于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一位老爷爷伯乐般的指导下寻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成为一名出色的口技表演家。人类不是环境的主宰者和改变者, 而是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一个成员,每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书中給孩童展示了人类应处于一个追求自由融合的大时代,人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环境的态度,才能解决生存危机挽救自己。“苏斯博士”在故事中塑造了一批勇敢、自强、果断、敢于做自己的形象,例如,作为《砰砰杰瑞德》续集的《杰瑞德在外星》(Gerald McBoing-Boing on Planet Moo 1956) 中的主人公杰瑞德,不仅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而且与人们和谐相处。可以看出,“苏斯博士”的作品不仅提倡儿童释放天性,追求生命广度的最大可能,也教育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他物相处。而拥有平等的意识才是我们能与这个社会真正和谐相处的法则。

第四,“苏斯博士”注重儿童文学绘本图画所展示的审美情趣和故事内容本身的游戏特质,这反映出他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他作品中千奇百怪的主题能够激发幼小儿童的心灵,帮助幼儿们拓展思维,给他们插上自由想像的翅膀。儿童文学内容本身对于儿童文学教育观的展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把自己天才般的想象和特有的生活体悟转化成为具有审美情趣的阅读类画面从而形成灵动的文学艺术,他的作品注重从对少年儿童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培养的传统教育转向到引导他们认识真正自我存在的价值;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关系的思索是“苏斯博士”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在有关游戏冒险、个性自由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充分自由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自主选择价值的认识作为颠覆传统的儿童文学教育观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强调。“苏斯博士”所创作的绘本图画形象完全不同于我们通常接受的可爱发萌的卡通形象。“非正式的游戏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空间语言的产生。”[5]“苏斯博士”那些稀奇古怪的手绘形象和夸张的故事情节所含的游戏因素出人意料但受到儿童的极度欢迎。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中外教师通常通过游戏法、声调法、表演法、音乐律动法、示范讲解法、镜子法、全身反应法、多感官参与法、故事法、直观教具法来展开教学活动。”[6]而“苏斯博士”的作品能为幼儿教学的开展提供趣味性和语言示范性,正好符合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使其作品能够承担历史的责任促进英语语言学习和英语儿童文学的发展,对我国儿童的英语语言学习亦有帮助。

通过分析“苏斯博士”作品的内容和写作风格,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以其为代表的美国儿童文学所反映出的美国儿童教育观。从儿童对“苏斯博士”作品的喜欢程度和其写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是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构思。另外,“苏斯博士”分年龄阶段为儿童分类创作故事的理念,尤其专门为低龄儿童设计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美国以儿童为本的儿童教育观。从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他奉行要学会尊重儿童,释放儿童天性的简单的自然儿童教育观,他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如何得到有效的实施,为当代儿童的健康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三、结语

儿童素质教育的方向应该首先看儿童文学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的方向。儿童文学创作者赋有时代特色的儿童教育价值观会指导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价值倾向以及具体的故事角色情节的设计。可见,儿童文学对于现今的素质教育具有功能价值,能够帮助解决成人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所碰到的困难。源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儿童文学具有不同的特点,美国儿童文学在追求儿童个体独立价值观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苏斯博士”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离奇夸张,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单明了富有韵律,反映了当代美国儿童文学寻求肯定自我存在价值的教育价值观,他的作品所体现的这种美国独特的人文精神以及儿童教育观给世界儿童文学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也应该从注重儿童的读者主体构建性角度出发,积极主动改变中国传统的以成人体验为主的儿童教育观,争取儿童本位的儿童教育观早日在中国得到真正的确立。

猜你喜欢
苏斯教育观儿童文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期待
温柔情人竟是连环杀手,副局长毙命牵出16年前命案
温柔情人竟是连环杀手,副局长毙命牵出16年前命案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