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
——以陕西省为例

2019-02-20 20:29刘满堂郭卫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英译陕西省陕西

刘满堂,郭卫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国家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国际话语权,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法、目标和途径。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翻译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黄友义[1]认为,我们有责任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我们要更加重视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当代文化理念翻译成外文,通过翻译让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推进,对外传播在媒介数量、规模、质量上都有了快速的进展。但是,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经过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有10%,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的仅有22%。显而易见,当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主要源于“他塑”,而非“自塑”,中国媒体的话语空间遭到严重挤压[2]。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国际社会在密切关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比较严重,西方媒体片面甚至歪曲地报道我国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中国媒体的传播能力,在国际传播领域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讲述好中国故事,传达好中国声音,也才能改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错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输出工作,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拥有无可比拟的、丰富的、完整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我们应该加强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弘扬陕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相对比较滞后,相关的研究比较缺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我们需要研究和加强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紧紧围绕陕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讲陕西的故事,把陕西的故事讲好,把陕西宣传好,树立陕西的新形象。

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二、国内英译输出研究状况

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翻译和语言服务领域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国内有关对外翻译输出的研究著述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五大区域:1)翻译理论研究[3-4];2)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研究[1,5];3)中国文化输出研究[2,6-7];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研究[8-9];5)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翻译研究[10-11]。但是,有关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的研究比较少。

三、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步骤

笔者采用访谈、文献研究、定性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对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物厅、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翻译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进行调研考察,通过座谈、访谈、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形式,收集有关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和书籍资料以及英译输出的情况;其次,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针对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关英译输出的策略。

(二)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访谈和文献研究等工作,我们收集了有关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和民间艺术等类别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和资料以及英译输出的情况。

1.陕西文学英译

文学是一个民族语言艺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拥有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陕西当代作家生长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他们有着浓烈的乡土情结和崇高的文学追求,形成了特有的创作视角和世界观,创作出了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陕西享有 “文学重镇”和“文学大省”的美誉,涌现出了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柳青、京夫、高建群、邹志安、红柯、吴克敬等一批著名作家,其作品厚重、大气、有史诗感,主要侧重反映大自然、民俗风情、农村生活状况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等。

通过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翻译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陕西作家及其作品翻译情况。近年来,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带领其翻译团队一直致力于陕西作家作品的英译工作,个人和团队成员合作的汉译英成果有贾平凹中篇《黑氏》,长篇《废都》《土门》《白夜》《贾平凹散文选》《贾平凹诗歌选》;陈忠实作品《舔碗》《害羞》;叶广芩作品集《山地故事》《太阳宫》;杨争光作品集《老旦是一棵树》;红柯作品集《狼嗥》;吴克敬作品集《血太阳》;方英文作品集《太阳语》;闫安诗集《玩具城》《陕西作家二十五人》等20多部。“推进陕西故事更好地向世界传播,翻译是重中之重。用翻译汇聚起语言的力量,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胡宗锋说,陕派文学作品的翻译,丰富了陕西故事走向世界的形式和载体,让更多人看到了陕西悠久的历史积淀和陕西人的精神内涵。

陕西当代作家中,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最多的当属贾平凹。据统计,目前贾平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英、法、德、意、瑞、俄、日、韩、越等多种语言出版。与作家创作的作品相比,目前对其作品的英译还比较有限。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有的英译贾平凹作品已出版发行的包括散文12篇,中短篇小说21部,长篇小说《浮躁》和《古堡》。其中,亚马逊亚洲文学排名第一的作品是《高兴》(英文版),贾平凹被亚马逊授予“海外最佳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此外,跃居2017年中国作家海外图书馆收藏榜首的作品是《极花》,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79家图书馆收藏了该作品。1987年英文版《浮躁》荣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的作品在英语国家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其英语国家的阅读受众还是比较少。从报纸期刊的研究文章来看,对贾平凹小说的认知和接受大多立足“乡土”“民族化”“寻根文学”等关键词语。

2.陕西历史文化英译

通过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物厅、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有关陕西历史文化方面的著述和翻译情况。

“一部陕西史,半部中国史”。陕西在中国历史发展乃至人类文明交往的史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省,陕西到处都有历史信息和故事传说。2009年以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每年编撰《陕西文化发展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比较权威性地反映每年陕西文化领域重点行业和各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情况,旨在为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适合关注与热衷陕西文化的人群阅读。《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9)》出版了英文版,是国外了解陕西文化领域发展情况的权威参考书。

2009年陆续出版的《话说陕西》(六卷)是一部普及版陕西通史,对陕西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其介绍给广大读者。我们还了解到,2018年10月,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陕西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心”,并规划运行“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工程”,资助代表陕西学术水准,体现陕西文化特色,反映陕西文化精髓的学术精品、文学作品、文化译著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助力三秦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与西北大学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后期双方将围绕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金版工程”图书《话说陕西》一书的多语种翻译展开进一步合作。

3.陕西文物英译

通过在陕西省文物厅、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陕西文物展品研究著述及其翻译情况。2000年以来,研究和介绍陕西文物展品的著述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秦兵马俑探秘》(袁仲一著),《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金银器》(申秦雁著)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陶瓷器》(杨培钧著),《中国古代壁画(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编),《盛世文化的半壁江山: 陕西历史博物馆》(李炳武著),《漫游汉阳陵》(汉阳陵博物馆编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吴永琪主编)等。除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金银器》等著作配有英文翻译或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大部分著述没有英译本。

2017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出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8月31日,陕西省文物局向社会公布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5家。这些基地将充分发挥文博单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译介工作,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工作。

4.陕西民间艺术英译

通过在陕西省文物厅、凤翔县六营村泥塑之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陕西民间艺术研究著述及其翻译情况。2014年5月1日,陕西颁布实施《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目前全省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区、市)四级代表作名录。

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厚重的乡土气息,较高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研究价值。20世纪60年代前,凤翔县六营村及其周边的村落有三百多户家庭制作彩绘泥塑。后来从事泥塑制作的农家和人数减少了,也更专业化了,比较著名的泥塑艺人主要包括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和杜银等。 如今凤翔泥塑已远销海外,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等。同时,每年有大量的到访者参观、购买,凤翔县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是,陕西民间艺术作品被译介传播到海外的为数不多。

(三)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译什么”的问题

关于“译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陕西文学翻译可以说基本解决了“译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把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和柳青等一批陕西著名作家的代表作翻译为英文和其他外语,并在海外出版、传播和推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上讲,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还缺乏整体规划和高位设计,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和输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怎么译”的问题

关于“怎么译”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涉及到翻译研究、翻译方式方法和翻译团队等方面的问题。

翻译研究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汉英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翻译学、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涉及到译者研究、文本研究等等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加强,通过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

翻译方式方法方面,翻译工作涉及到译者对翻译文本、翻译过程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同时,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译者需要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并融会贯通。翻译方式方法,比如音译、直译、意译、加注等等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要更加关注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

翻译团队方面,陕西建立了以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和英籍专家罗宾·吉尔班克为代表的陕西文学翻译团队,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心”等,但是整体上缺乏专业翻译团队。我们认为,应该建立更多的专业翻译团队,应该切实加强翻译团队建设,提高译者的双语水平、综合素质和“四个自信”的意识等等。

3.“怎么输出”的问题

关于“怎么输出”的问题,我们认为,现有的翻译输出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除了涉及到传统的出版、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之外,翻译输出主要是加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发展新媒体业务,采取措施拓展传播渠道等。

四、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策略

根据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有关英译输出的三个策略。

(一)整体规划,科学论证,遴选确定翻译输出内容

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或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我们要做好整体规划,加强高位设计,进行科学论证,认真研究“译什么”的问题,并遴选、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翻译输出的内容或项目。

具体来讲,陕西省委省政府、各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如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物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科学院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等共同研究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整体规划或实施方案,同时组成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和业内人士等参加的各级各类论证会,做好翻译输出的高位设计、科学论证,把各个领域真正经典的、有代表性的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书籍、作品或项目等遴选出来,确定下来。这是基础性的、极其关键的工作,就像建造万丈高楼一样,一定先要把基础打好、夯实。

(二)加强翻译研究,组建翻译团队,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

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汉英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翻译学、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涉及到译者研究、文本研究等等问题。在翻译研究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还要注意研究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比如怎么翻译陕西文物器皿名称、民俗用语、文学作品出现的特色用词等,是采取音译、直译方式,还是采用意译、加注方式等等。据了解,针对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省内和国内开展的相关翻译研究比较少。

组建专业翻译团队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保障和提高翻译质量的必备条件。我们认为,应该以胡宗锋教授陕西文学翻译团队为标准,建立针对陕西历史文化、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的中国和外籍专家相结合的高水平翻译团队。

开展翻译研究和组建专业翻译团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翻译研究的翻译工作是没有根基的,翻译搞不好,翻译团队也发展不好。同样,没有翻译团队,没有团队协作,翻译工作就搞不好,翻译工作也无法持久发展和延续。只有做好翻译研究,组建好专业翻译团队,才能保障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三)理顺翻译输出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扩大海外传播影响力

陕西省委省政府应该研究出台有关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机构或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选题、翻译、出版、销售等相关事务,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访谈和文献研究等工作,我们收集了有关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和资料以及英译输出的情况,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获得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译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或项目。陕西文学翻译基本解决了“译什么”的问题,但是,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还缺乏整体规划和高位设计,翻译输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怎么译”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翻译研究,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汉英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翻译学、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涉及到译者研究、文本研究等等问题。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加强。其次,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比如音译、直译、意译、加注等等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要更加关注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第三,应该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切实加强专业翻译团队建设,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3)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怎么输出”的问题。现有的翻译输出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需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二)建议

(1)陕西省委省政府、各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如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物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科学院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等共同研究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整体规划或实施方案。同时,组成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和业内人士等参加的各级各类论证会,做好翻译输出的高位设计、科学论证等工作。

(2)陕西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有关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英译输出的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机构或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选题、翻译、出版、销售等相关事务,切实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

(3)应该加强翻译研究,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翻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陕西传统文化时,要注意研究翻译方式方法的问题。

(4)应该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建议以胡宗锋教授陕西文学翻译团队为标准,建立针对历史文化、文物和民间艺术等领域的中国和外籍专家相结合的高水平翻译团队。

(5)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6)在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而且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用英语讲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把中国宣传好,树立中国的新形象。

希望本研究能为陕西省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陕西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输出工作,弘扬陕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译陕西省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摘要英译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