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多辅”导师制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制住院医师

儿科研究生教育是对已经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临床医生进行再教育,培养大批临床高层次儿科专业人才[1]。儿科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属于毕业后继续教育,而两者有许多共同点[2],我校从2013级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进行并轨培养模式教育。在并轨培养模式下,如何提高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怎样能更好培养合格的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科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2014年我院将“一主多辅”导师制应用于并轨培养模式下的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现将我院“一主多辅”导师制运用效果及思考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更多的儿科研究生管理者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攻读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2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12名,平均年龄(24.3±0.5)岁,2014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10名,平均年龄(24.5±0.4)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过程 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实习前技能培训及理论公开课,并进行技能及理论摸底考试。按照黑龙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儿科部分)所要求的内容进行培养,临床轮转33个月,每月1~2次课内公共平台课,定期举行文献抄读、病例讨论,每次出科时进行技能、理论考试、迷你临床演练。2013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单导师负责制,硕士研究生导师全权负责学生的科研和临床理论的培养、生活教育。在轮转时没有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2014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一主多辅”导师负责制。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老师组成导师团队,以招生简章的导师为主导师,负责学生科研培养及生活教育;各个临床医疗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老师为指导导师,明确指导老师职责及待遇,负责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思维锻炼及生活教育,每月举行一次导师团队及学生见面会,同时建立考核指导老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指导老师表现,定期更改指导老师人员构成。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理论为基础,以问卷调查为主,自编《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辅以访谈法调查学生的满意度与期望[3]。从科研培养、对指导老师满意度、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经济收入等方面设置满意度调查问卷。每一学年举行一次阶段性考试。培训结束后,所有研究对象参加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

1.2.2 评价指标 从学生满意度,阶段性考试成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结业考试通过情况,科研发表文章情况等多维度方面评价“一主多辅”导师制对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2.3 统计学方法 将学生满意度,阶段性考试成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情况,结业考试通过情况,科研发表文章情况,采用Excel 2003 建库录入,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3级和2014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及总成绩进行统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所有学生完成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一主多辅”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对指导老师带教情况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单导师制负责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一主多辅”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对经济收入满意度与单导师负责制培养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阶段性考试成绩

用“一主多辅”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在三次年终考试成绩明显优于采用单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第一年执业医师通过情况

2013级12名学生,11名通过考试;2014级学生10名学生全部通过考试。

表1 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单导师负责制和“一主多辅”导师负责制的满意度调查[人数(%)]

表2 2013级与2014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成绩与理论成绩比较(±s)

表2 2013级与2014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成绩与理论成绩比较(±s)

2013级 82.92±3.89 81.67±4.27 79.25±3.01 81.00±3.76 81.00±2.95 82.67±2.67 2014级 86.30±2.94 85.50±3.86 85.00±2.53 84.10±2.92 86.00±2.98 86.50±3.56 t值 2.250 2.187 4.774 2.122 3.936 2.881 P值 0.035 0.041 <0.001 0.047 0.001 0.009

2.4 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通过情况

2013级12名学生,11名学生参加考试,全部通过考试,1名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放弃考试;2014级10名学生全部通过考试。

2.5 科研文章发表情况

2013级学生发表14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其中论著2篇;2014级学生发表16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其中论著4篇。

3 讨论

3.1 “一主多辅”导师制的必要性、构建及成效

2013年国家卫计委联合教育部发表《国家卫计委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标志着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模式开始。在并轨模式下,给我们教育管理者提出许多新的命题: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级临床应用人才,如何保证临床轮转和科研思维培养不变质,现有的培养制度是否适应新的培养模式等[4]。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临床能力、科研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并全面负责的一项培养制度”[5-6]。导师在研究生生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并轨培养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要完成临床科室33个月轮转,又要保证科研能力的培养达到要求。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单一导师负责制度不能适应并轨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始探索双导师制[7],多导师制[8],“一主多辅”导师制等应用于并轨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我院于2014年将“一主多辅”导师制应用于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一主多辅”导师制是指一位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同时接受多位导师辅助指导,构建导师团队,导师组集体制订并实施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9]。招生简章上的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及生活等;新生儿、呼吸、心血管等方向遴选的导师负责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科研培养。由主导师及辅助导师组成导师团队,每月一次例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调整培养步骤,改进培养方法。首先导师的遴选;导师的素质及指导能力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遴选制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专业研究生提供强有力保证[10-11]。我院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并通过住院医师指导老师培训考试,才能获取导师资格,两年一次遴选,并将学生反馈意见也作为遴选导师的参考指标之一。其次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养,选派导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及院级举办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本研究显示:“一主多辅”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对于科研能力培养、指导老师带教情况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单一导师负责制。在阶段性考试中,“一主多辅”导师制培养的学生的成绩明显好于单一导师负责制培养的学生。2014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轮转过程中,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发现更多的值得研究的临床问题,发表更多关于临床研究的论著。在并轨培养模式下,“一主多辅”导师制能更好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我们发现2013级、2014级儿科专业学位研究对于经济收入都较低的满意度,同白文娅等[12]研究结果相似。提示我们研究生管理者需要注重学生对经济收入的需求,尽最大努力提高研究生待遇。

3.2 在并轨培养模式下,“一主多辅”导师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部分老师职责认识不清晰。有学生反馈:部分老师带教过程中,忙于临床工作,讲解知识较少。(2)部分老师对于评价奖励机制不满意。部分老师提出要与主导师有相同的奖励机制,尤其在职称晋级方面。(3)指导老师之间不能充分沟通,导致一部分知识点反复升华,而有一小部分知识点被遗漏,成为教学空白。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激励机制,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注重学生人文及心理建设;构建完善研究生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本实验样本量较少,但实验结果显示:在新的并轨培养的模式下,“一主多辅”导师制有利于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随着一主多辅导师制度逐渐完善,相信在并轨培养模式下,更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并受益于该项制度,也为儿科研究生管理者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培养方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制住院医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