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情景教学在高职医学生心脏急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心肺情景实验组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目前心脏急救的成功率非常低。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是拯救心脏和呼吸停止患者最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它的有效实施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1-2]。心肺复苏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应用课程,也是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医学生掌握这项核心技能非常重要[3]。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时间较短,学生缺乏临床实践机会,并且传统教学效果差,高职医学生危急重症抢救能力普遍不足,临床实践能力差。为了加强学生临床救护意识和提高心肺复苏术操作质量,笔者利用高仿真模拟人构建心脏骤停情景式教学模式,使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高职生9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心肺复苏的教学和培训当中,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配合高仿真模拟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和传统模拟人。实验组男22人、女26人,年龄在19~21岁,平均年龄(20.17±0.83)岁。对照组男23人、女25人,年龄在19~21岁,平均年龄(20.43±0.46) 岁。两组在学生的性别、年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方法

1.2.1 理论教学 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统一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大纲,给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理论授课,讲授的内容包括初级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等完整的心肺复苏内容,并对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

1.2.2 临床实践教学 依托我校临床实训中心作为教学场所,设备采用高级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传统复苏模拟人、简易呼吸器、除颤仪、气管插管相关设备及常用急救药品等。对照组采用教师演示常规心肺复苏流程并讲授要点的教学方法,之后使用传统模拟人进行练习(其内部无计算机芯片,对各种操作无法作出反应);实验组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名人员,根据教学内容,每组自行设定出各疾病的“真实的突发事件”,建立急性心脏骤停模拟情景,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致脑疝”等不同情景时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模拟场景,进行实训教学。4名学生扮演组织抢救者、抢救医生、抢救助手、除颤仪使用者,并使用高仿真模拟人充当患者(内部置有芯片受计算机控制,可显示操作过程中按压部位、频率及深度、回弹深度、按压稳定性、气道开放程度,并可观察通气量、通气频率、按压次数等指标是否正确,如果抢救成功,可以触摸到颈动脉搏动并且发现有瞳孔由大变小的变化)进行操作实践。

1.3 教学评价

1.3.1 理论成绩 理论考核由高年资医生进行命题,内容以理论课教授内容为主,满分100分,均为单项选择题。

1.3.2 操作成绩 评估人员使用高仿真模拟人,并与计算机配套软件连接,以测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成绩。评估人员依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

分别于培训结束1天后和培训结束 1个月后评价以上指标。内容是使用相同的单选测试题和高仿真模拟人来考核评价两组学生,以观察知识和技能的保留程度。

1.4 教学结果的评价

收集学生对教学法的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总共发放96份调查问卷,收回96份。学生依据小组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学习兴趣的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提升、临床思维的开拓等方面的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与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后不同时间点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培训1天后进行考核和评价,发现两组间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5,P>0.05),实验组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5)。1个月后,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91.02±5.25)分,对照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84.12±8.41)分,实验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4,P=0.00<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快速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的分析及实践能力要求高。而心跳呼吸骤停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心脏危急症,而作为即将步入临床实习的高职医学生,心肺复苏是其必须准确掌握的一项基本抢救技术[4]。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医学教育学时短,学生基础较差,临床实践机会少,因此高职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学生独立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设定特定的具体情景,在相对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实践和评估考核,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5-6]。使用情景教学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及考核,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在临床教学方式上采取的一种积极的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在课堂中设定一个相对真实的场景,充分利用我院实训中心高仿真模拟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分别扮演医生、辅助医生等“角色”,在 “现场”能够迅速进行病情评估、正确决策并进行及时抢救。这种方式将心脏急救培训更加仿真化,模拟诊疗环境,参与救治过程,能继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均得到锻炼[7]。

高效的心脏急救情景教学有赖于高仿真模拟人的使用[8-9]。我院使用的高仿真模拟人,可以预置模拟临床真实病例的程序,通过电脑指令将患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再现出来,它可以相对真实地模拟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临床实际症状、体征,不仅可真实地模拟呼吸系统解剖和胸廓顺应性,它还可以准确显示气道开放程度、呼吸频率和幅度、按压部位、按压频率及深度,使操作训练更显真实和准确。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反复纠错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诊断治疗技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培训1天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结果发现两组间理论成绩无差异,但实验组的操作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好,说明情景教学配合高仿真模拟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1个月后,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相较培训结束1天时均有下降,但对照组学生理论和操作成绩与实验组相比,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10-12],可以看到,情景教学与高仿真模拟人进行配合,相对于传统模拟人教学来说,学生可以更好地保留知识和技能。

因此,情景教学结合高仿真模拟人进行CPR及其他心脏急救教学培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可在学时较短、临床实践少的高职医学教学中进行积极推广。

表1 培训后不同时间点成绩比较(分,±s)

表1 培训后不同时间点成绩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疗效相比,△P<0.05,△△P<0.01

对照组 48 86.45±8.88 86.50±8.21 75.58±7.83 75.45±8.34实验组 48 87.02±8.62 90.89±6.05△△ 80.87±8.83△△ 83.66±8.59△△t值 0.315 2.986 3.105 4.748 P值 0.754 0.004 0.003 0.000

猜你喜欢
心肺情景实验组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情景交际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楼梯间 要小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