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验法在血吸虫病中的诊断应用

2019-05-13 09:19王勤汪宗强谢作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血吸虫病胶体金

王勤 汪宗强 谢作荣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传染性较强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1-2]。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是近些年成长较快的斑点免疫试验技术,是一种操作便捷、检测迅速且无需特殊渗滤装置的检测方法,检测效果较好。而DOT-ELISA(dot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敏感性高,可在大范围内进行试验,已试用于各种寄生虫的诊断。本文通过对抽取的426例血吸虫病患者选择应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间接血凝法进行诊断,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进行就诊的血吸虫病患者426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其中男201例,女225例,年龄26~63岁,平均(47.2±6.5)岁。426例血吸虫病患者均不受其他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脏器官受损等因素影响。均通过了2016年中国医学会制定的《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进行判定,所有患者均最终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符合研究要求。所有抽取的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同意书后纳入试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三种方法进行免疫检测,包括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法。

1.2.1 材料试剂 (1)渗滤装置:为一塑料小盒(4 cm×3 cm×0.6 cm),分为底、盖两层,盖的中央有一个直径0.5 cm的小孔。盒底充填吸水性较强的垫料,盖孔下,紧贴垫料放置一片NC膜。紧闭盒盖,即为渗滤装置。在孔中的NC膜上点加1~2 mL特异性抗体(一抗)或抗原,室温自然干燥,保存于放干燥剂的密封塑料袋中备用。(2)封闭液:含0.2% BSA和0.05%吐温-20的洗涤液。(3)洗涤液:50 mol/L,Ph 7.2 PBS。(4)特异性抗体(一抗)或抗原。(5)金标抗体。

试剂盒由安徽安吉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血清样本426份取自血吸虫病患检查人员,病原学检验均为阳性。

1.2.2 操作方法 对抽取的426例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与间接血凝法(LPS-PHA)进行检测诊断。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在室温下在小盒中加入两滴PBS,酸碱度7.4,深入后加入待检血清30~100 μL,深入加入胶体金-抗体结合物两滴,并加入两滴酸碱度7.4的PBS洗涤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采用1:3 000稀释的1%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粗抗原包被聚苯乙烯板,每个孔200 μL,4℃保存,洗涤,加入吐温-PBS作1∶200稀释的血清标本,阴、阳性参考血清每孔200 μL,常规检验。间接血凝法即采用间接血凝法检测血清标本,判定不同方法的诊断效果。

1.3 数据指标获取与判定

研究中通过对收集的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将获得的数据通过2016年WHO推出的《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标准》判定,并观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不同诊断方法的阳性率。

1.4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1.0,通过处理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抽取的426例血吸虫病患者分别应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间接血凝法进行检测诊断,并分析其抗体阳性率等指标。见表1。不同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94,P=0.000)。DIGFA法与F-ELISA法显著高于LPSPHA法(χ2=17.202,31.879,P=0.000,P=0.000)。DIGFA法与F-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P=0.567)。

3 讨论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传染性较强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所处环境和自身身体素质相关,发病时患者会表现为腹痛[3-5]、发热和尾蚴性皮炎等症状,并且会伴有咳嗽、胸痛、肠胃不适、肝脾肿大[6]、血痰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血吸虫病是目前较为严重的共同卫生问题,因为该病症发病率极高,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7],全世界约有6亿人受血吸虫病的威胁,为提高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对该病症的诊断分析,目前临床诊断中通常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间接血凝法进行检测[8]。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对抽取的426例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标本中分别应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应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人 Ig G 和高效特异的虫卵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血吸虫抗体快速反应,采用不同剂量和不同检测次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GFA法与F-ELISA法显著高于LPS-PHA 法(χ2=17.202,31.879,P=0.000,P=0.000)。DIGFA法与F-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P=0.567)。

表1 三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检测患者的阳性率较高,且在检测中无需借助较多的设备,操作更便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9-10],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血吸虫病也可以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但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检测中需要借助较多的设备和试剂[11],不仅增加了操作步骤,还需要定量加样,必须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指导才可以操作。而间接血凝法诊断血吸虫病虽然没有较多的复杂步骤,但其诊断的阳性率较低[12-13],对比之下,在诊断血吸虫病中选择应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操作方便,快捷,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在诊断中推荐和应用。

综上所述,血吸虫病患者诊断中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效果差异性较小,但优于间接血凝法,但操作比酶联免疫吸附法便捷,值得推荐和应用。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血吸虫病胶体金
《送瘟神记》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研究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图版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健康教育对血吸虫病患病因素的影响分析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