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B超诊断的可行性分析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测值B超状况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甲状腺疾病类型较多,且患者病变状况呈良性之分,不同甲状腺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差异性较大,且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加强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在患者治疗方案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1]。但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早期表现不明显,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多需采取其他方式辅助诊断。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诊断迅速、诊断无创、无辐射的特点,且实施B超检查时可对扫描部位进行多切面检查,直观了解扫描部位组织及结构形态状况,从而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及影像学图像,辅助患者疾病诊断,目前B超在临床诸多疾病诊断中运用较为广泛,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2]。为进一步明确B超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对影像科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进行了B超诊断,现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进行病例筛选,选取影像科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65±10.43)岁;性别分布:男/女为34/46;患者身体不适时间6~45 d,平均时间(23.26±10.52)d。

纳入病例:患者因颈部不适、消瘦、食欲亢进、声音嘶哑、活动性呼吸困难、颈部触诊甲状腺肿大、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实施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等确诊为甲状腺疾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课题;患者自愿配合检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孕期患者;哺乳状态患者;检查配合度较差患者;精神障碍患者;3个月内存在甲状腺及颈部手术史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均采取西门子Acuson X600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超声探头频率为7.5 Hz,指导患者在仰卧位下进行检查,使用小枕头将患者颈后部垫高,使患者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并指导患者保持平稳呼吸。在患者颈部涂抹适量耦合剂,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使用超声探头对颈部进行检查,进行多切面扫描,确定甲状腺形态及结构变化状况,发现病灶后进行重点扫描,按以上方式检查对侧,并对患者两侧甲状腺峡部、侧叶、周边结构进行对比,测定横切面、纵切面最大径,并将图像冻结后测定甲状腺侧叶左右径、最大径、前后径、峡部相关数据,必要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并进行加压检查,确定腺体回声、结构、形态、病灶内部回声状况,并检查颈部淋巴结肿大状况。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B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状况。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疾病实际类型为:甲状腺恶性病变8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未分化癌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72例,包括:甲状腺腺瘤10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1例,桥本甲状腺炎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实施B超检查检出恶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67例,漏诊1例(为未分化癌),误诊6例(包括2例甲状腺腺瘤,3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B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7.5%(7/8),特异度为91.7%(66/72),阳性预测值为53.8%(7/13),阴性预测值为98.5%(66/67),准确度为91.3%(73/80)。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发病早期多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临床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易延误患者疾病早期治疗,影响患者预后。且甲状腺疾病种类较多,各类甲状腺疾病的疾病性质、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及早明确患者疾病性质,确定患者实际病情在患者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甲状腺疾病诊断的方式较多,实施X线检查图像质量较差。实施CT检查时患者检查前需进行禁食、饮水准备,且检查过程具有一定放射损伤风险。实施B超检查时,检查前无需进行特殊准备,且检查过程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无放射性损伤特点,诊断安全性高,对患者耐受性要求低,适用范围广[3]。

表1 患者实施B超和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分析(例)

在甲状腺疾病中,良性病变较多,其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较高,该病患者多可合并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状况,该类患者通过B超检查时,多表现为甲状腺对称肿大,且肿大状况较为均匀,肿大部位内部表现为中低回声,患者检查时无明显结节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B超检查时甲状腺形态多不规则,甲状腺呈现不对称增大状况,结节内部表现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回声,结节外部无包膜,边界模糊,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钙化状况[4]。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多呈现为甲状腺对称均匀肿大状况,病灶内可出现液化及钙化。甲状腺癌患者B超多显示肿块局限性增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无包膜,病灶内表现为低回声,病灶后方出现衰减,部分患者可出现砂粒样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状况。甲状腺腺瘤患者结节多单发,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呈现椭圆或圆形,内部为均匀回声,周边存在低回声晕环,可出现弧状或条状钙化。桥本甲状腺炎可呈现双叶肿大,峡部明显增大,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B超多显示为甲状腺缩小,边缘模糊、回声不均匀状况。

在甲状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B超检查也具有一定检查优势,可通过病灶形态、结构、内部回声等状况辅助疾病鉴别。实施B超诊断时,良性结节多表现为以下特点:多发病灶、边缘较为完整,可呈现为圆环状,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病灶内可出现粗大钙化影,结节可呈现囊性和囊实性改变[6-7]。而恶性结节都表现为单发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多呈现为低回声,出现病灶内部钙化时多表现为砂粒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周边浸润状况[8]。本研究结果显示B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53.8%,阴性预测值为98.5%,准确度为91.3%,总体诊断效果良好,但仍存在漏诊和误诊状况,原因是甲状腺疾病具有多源性,且声像图较为复杂,部分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较为特殊,其结节分布形式既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且不同病情患者声像图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恶性病变患者也可出现形态规则、周边低回声状况,鉴别诊断难度大;部分结节也可出现坏死、出血、纤维化、囊变、钙化等状况,表现复杂,进一步增加诊断难度,因此可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9-13]。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B超难以鉴别的病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其他检查方式辅助,以提升诊断效果,及早明确患者病情,及早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甲状腺疾病实施B超鉴别诊断效果良好,可行性高。

猜你喜欢
预测值B超状况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