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

2019-05-13 09:19胡井泉王彦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腮腺形状良性

胡井泉 王彦辉

腮腺肿瘤现在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腮腺良性肿瘤一般没有什么表现;而恶性肿瘤则会出现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晰,不易活动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皮肤肿胀甚至溃烂,影响到听力跟吞咽等活动,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虽然腮腺炎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是因为腮腺良性肿瘤没有什么明显表现,所以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不过经过发展,有发展为腮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而且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都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准确的诊断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很有必要,所以对于腮腺肿瘤类型的诊断极为重要[2]。在本次的探究中,我们研究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以及鉴别价值,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因腮腺肿瘤而入院进行检查的患者,共96例,分为两组,其中良性组51例,病灶59个;恶性组45例,病灶45个。良性组患者共51例,男性2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55.72±3.21)岁;恶性组患者共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4.43±3.34)岁。

1.2 研究方法

96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与强力扫描。扫描范围为锁骨平面到眼眶上端。设备使用的为GE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后将所得数据传给工作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3]。

1.3 评价方法

本次探究的所有CT图像均由同一个检验科医师作检查并处理,在探究过程中要记录病灶位置、分布范围、大小、形态、边界、密度、淋巴结肿块、强化程度以及向周围血管和神经的侵犯状况[4]。腮腺肿瘤一般以面神经与下颌后神经作为解剖标志,但是因为面神经在CT扫描中影像清晰度较低,所以我们以下颌后静脉作为确定病灶位置的标志[5]。在探究中要以下颌后静脉的移位状况确定病灶的位置:若肿瘤的主体包绕下颌后静脉,那便可以确定病灶同时跨越了深叶与浅叶;若可以向前以及外推移,那么便可以确定并在位于深叶;若可以向内以及前侧推移,那么便可以确定病灶位于浅叶[6]。根据组织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确定患者的病理分型,同时根据组织学类型与临床表现确定患者的腮腺肿瘤为良性还是恶性[7]。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的探究中共有51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共存在59个病灶。在59个病灶中,43个出现在腮腺浅叶,16个出现在腮腺深叶;43个形状规则,16个呈现形状不规则;43个密度均匀,16个呈现密度不均匀;37个病灶边界清晰,22个病灶边界不清晰;24个强化程度明显,36个强化程度为轻中度。探究中共有45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共存在45个病灶。在45个病灶中,19个出现在腮腺浅叶,26个出现在腮腺深叶;13个形状规则,32个呈现形状不规则;6个密度均匀,39个呈现密度不均匀;9个病灶边界清晰,36个病灶边界不清晰;32个强化程度明显,13个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具体见表1。腮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的CT图像见图1,图2。

图1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可以发现边界清晰,平扫后发现密度均匀

图2 腮腺肌上皮瘤,可以发现形状不规则,平扫后发现密度不均匀

3 讨论

表1 两组患者的CT表现比较 [例(%)]

根据以往的报道跟统计,我们可以发现腮腺肿瘤多为良性腮腺肿瘤,其中又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多形性肿瘤又可被称作腮腺混合瘤,其一般发病于青壮年,一般发病后除了腮腺肿块无其他明显症状,所以不易引起注意,但是其发病时间长,甚至可达十几年或几十年,并且有向恶性肿瘤转变的可能性。而当其包膜不完整或生长较为活跃时,边界处于不清晰的状态,很容易与恶性腮腺肿瘤混乱,给诊断带来了困难[8],这对于患者的心态跟医患关系都有负面影响,因此CT扫描在诊断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在良性肿瘤中,还有腺淋巴瘤、脂肪瘤、血管瘤以及腮腺囊肿等,有些在临床的诊断中相对来说较为少见,通过CT扫描可以进行确诊。例如脂肪瘤边界清晰[9],容易确诊。

腮腺恶性肿瘤种类繁多,其中以粘液表皮癌最为多见。而恶性肿瘤在CT影像中一般表现在密度高,边界不清晰,形状不规则,强化程度明显等表现,相对于良性肿瘤来说较好区分,但是因为也存在密度低的恶性肿瘤,单纯通过CT扫描的诊断确定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根据之前的报道我们可知,单纯依靠CT扫描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仅为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有时会出现误诊[10],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验室的病理诊断结果以及临床的表现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本次的回顾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腮腺良性肿瘤的病灶部位大都位于腮腺的浅叶,病灶形状不规则,病灶的密度较低,病灶的边界清晰,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可能性小,强化程度较低等现象;而腮腺恶性肿瘤的病灶部位大都位于腮腺深叶,病灶形状不规则,病灶密度较高,病灶边界不清晰,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可能性高,强化程度高等现象。之前曾有研究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过探究,发现腮腺良性肿瘤大都呈现边界清晰的现象,而腮腺恶性肿瘤大都出现边界不清晰的现象[11]。再结合实验室的病理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对于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意义大。在本次的探究中,我们对于腮腺肿瘤的CT扫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明确了良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不同表现,而对于CT平扫以及强化扫描没有办法确诊的腮腺肿瘤,我们应采用CT动态扫描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同时结合病理诊断以及临床现象,例如,与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现象进行结合[12],以便于疾病的确诊,提高了对于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CT影像学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具有很好的价值。

猜你喜欢
腮腺形状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你的形状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火眼金睛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