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9-05-13 09:19侯继野姜杨葛明李昆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门静脉分流血流

侯继野 姜杨 葛明 李昆鹏

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症候群,其主要病因多为肝硬化导致,被称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病理生理变化为门静脉压力的持续性升高,表现为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开放,临床可表现为腹壁和食管静脉曲张、脾大以及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症状[1-2]。由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则可引起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H),称为PHT合并UGH,临床上极为凶险,危害患者生命[3-4]。因此对PHT进行早期预防并发症以及持续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对于PHT的治疗方式较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三腔二囊管止血以及外科治疗[5]。目前运用较好的为介入治疗,包括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两种方式均能起到对门静脉分流和断流的双重效果,可有效控制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大出血,还可消除腹水和改善脾功能亢进等临床症状[6],但将两者联合运用到PHT合并UGH患者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我科开展该项研究,探索TIPS联合GCVE对PHT合并UGH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流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确诊为PHT合并UGH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1例。治疗组患者年龄37~86岁,平均(47.3±14.9)岁,男17例,女14例;Child-Push分级:A级20例,B级11例;病因分类:肝炎12例,酒精性9例,胆汁性5例,其他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86岁,平均(46.9±14.3)岁,男16例,女14例;Child-Push分级:A级19例,B级11例;病因分类:肝炎11例,酒精性8例,胆汁性6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sh分级以及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同一研究。

1.2 纳入标准

(1)确诊为PHT;(2)≥1次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呕血、便血等);(3)同意进入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内科治疗无效;(5)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1)严重肝性脑病患者;(2)严重凝血障碍者;(3)合并其他出血性疾病者;(4)肿瘤恶病质患者。

1.4 手术方法

术前作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胸片等;完善急症胃镜、腹部彩超或CT/MRI及门静脉成像等检查;术前30 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采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1.4.1 TIPS 患者局部麻醉,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F导管插入肠系膜上动脉,经导管注入罂粟碱30 mg后进行门静脉造影以确定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解剖位置以及血流情况。紧接着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将Rupus-100(美国COOK公司)引入下腔静脉肝段,5F导管进入肝静脉造影,证实无误后进行压力测定并计算PPG。然后用球囊导管扩张门静脉与肝静脉间的肝实质。测量肝静脉与门静脉问的距离,植入8mm自膨式金属支架,再次门静脉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形态及分流情况,测定术后PVP,计算术后PPG,确保均达到<12 mmHg。术毕拔鞘,穿刺点进行消毒压迫包扎。

1.4.2 GCVE 根据TIPS术中球囊扩前门静脉造影所示曲张静脉来源、粗细及数量的情况,选择金属纤毛栓塞弹簧圈(metal ciliary coil,MCC)行 GCVE。

两组患者术后均保持半卧位,不低于24 h,并保持大便通畅,低蛋白饮食,常规术后抗生素以及阿司匹林、华法林抗凝治疗。

1.5 观察指标

(1)比较手术前后PVP以及PPG;(2)比较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压、门静脉流速等血流学指标;(3)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PVP、PPG 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PVP、PPG均较术前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VP、PPG降低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VP、PPG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VP、PPG比较(±s)

对照组 30 术前 35.25±3.21术后 22.61±2.34 17.430 0.000治疗组31 术前 35.44±3.15术后 20.23±2.03 22.600 0.000 t值 - - 4.247 P值 - - 0.000

表1续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学各项指标均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 4。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UGH)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可见于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临床以呕血或黑便为主诉,大出血还可导致因血容量减少造成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死率极高[7-8]。因此,对于PHT合并UGH的患者应尽快今早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介入放射技术因其创伤较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主要采用介入的方式进行[9]。目前运用较好的为介入治疗,包括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TIPS可通过将肝内血流进行分流从而有效地降低门静脉的压力,从而消除因血流淤滞导致的门静脉血栓[10-11]。相关研究表明TIPS联合GCVE能够将门静脉分流和断流作用互为补充,有助于预防术后新的侧支血管生成导致的再出血[12],但将两者联合运用到PHT合并UGH患者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我科开展该项研究,探索TIPS联合GCVE对PHT合并UGH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流学的影响。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s)

对照组 30 术前 1.63±0.22术后6个月 1.37±0.15 5.348 0.000*治疗组 31 术前 1.65±0.12术后6个月 1.23±0.03 18.910 0.000*t值 - - 5.094 - -P值 - - 0.000 - -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主干压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主干压比较 (±s)

对照组 30 术前 44.82±5.51术后6个月 28.67±3.52 13.530 0.000*治疗组 31 术前 44.66±5.42术后6个月 26.48±3.35 15.890 0.000 t值 - - 2.490 - -P值 - - 0.016 - -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流速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流速比较 (±s)

对照组 30 术前 14.53±4.31术后6个月 38.58±7.45 15.300 0.000治疗组 31 术前 14.43±4.15术后6个月 44.76±7.38 19.290 0.000 t值 - - 2.728 - -P值 - - 0.008 - -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显示: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PVP、PPG均较术前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VP、PPG降低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IPS与GCVE联合治疗可更加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学各项指标均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手术方式可更好地减少门静脉内径,且有效增加门静脉流速;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减少术后风险。

综上所述:与单用GCVE术相比,联合TIPS与GCVE共同治疗PHT合并UGH的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减少术后风险。

猜你喜欢
门静脉分流血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NSA架构分流模式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