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和胎盘粘连的临床观察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蜕膜胎盘出血量

临床妇产科疾病领域,胎盘粘连及植入占一定发生几率。近年随着剖宫产术、人工流产术率的上升,此类型疾病罹患人群日趋增多,若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可致产后出血、宫内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引发临床死亡[1-2]。以往多应用子宫切除或给予化疗药物手段予以治疗,前者创伤大,促使产妇生育能力丧失,而后者副作用较多,患者依从性不佳[3-4]。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在减少产后出血量、加快胎盘排出进程,促阴道流血停止方面作用十分突出,与缩宫素静滴方案对比,优势较为明显,现总结结果如下,以指导临床应用,进一步增强本病的诊治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胎盘部分植入及粘连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年龄19~42岁,平均(30.3±2.9)岁,孕周19~42周,平均(38.3±2.9)周;胎盘部分性植入35例,粘连15例。对照组50例,年龄21~40岁,平均(30.5±2.8)岁,孕周19~41周,平均(38.5±2.7)周;胎盘部分性植入33例,粘连17例。组间基本资料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下列确诊条件,即产后胎盘于子宫内滞留,用手剥离未见裂缝,或子宫壁与胎盘间无明显界限,或无法将部分胎盘剥出,经彩超检查,结果示为植入性胎盘,同时经病检证实;植入性胎盘为非穿孔性;生命体征稳定;经治疗出血停止;患者均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临床资料完整,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遵医依从性不佳者。

1.3 方法

观察组:本组病例应用米非司酮(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633)予以治疗,即于产后2 d,取米非司酮应用,每次50 mg,每日2次,持续给药3 d,对阴道流血情况密切观察,7 d后行B超复查,若显示阴道流血明显增多,需安排行清宫处理,若经对残留胎盘评估,面积较大,且未见剥离征象,15 d后,米非司酮可重复应用3 d,使用方法同上。对照组:本组病例应用缩宫素(生产厂家: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232)予以治疗,即缩宫素20 U静滴,每日1次,共用5 d。两组抗感染方案相同。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产后24 h、72 h出血量;(3)对比两组1周内阴道流血停止及胎盘大块排出率;(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B超示宫内无组织残留、回声正常,胎盘完全自然排出;有效:B超示残留物缩小,宫体缩复,胎盘部分排出;无效:B超示残留物无变化,无排出。(痊愈+有效)/总病例数×100%=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胎盘部分植入及合并粘连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产后出血量

两组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后出血量对比 (mL,±s)

表2 产后出血量对比 (mL,±s)

观察组(n=50) 330.3±74.2 360.2±81.2对照组(n=50) 330.7±74.1 526.9±84.1 t值 0.026 10.081 P值 0.979 0.000

2.3 胎盘排出情况

观察组用药7 d内大块胎盘排出,阴道流血停止共39例,占78%,对照组17例,占3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3,P<0.05)。

2.4 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轻微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率为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1,P>0.05)。

3 讨论

受子宫内膜损伤、原发性蜕膜创伤或发育不全等多因素影响,促使胎盘种植异常,与子宫壁之间发生紧密粘连,进而出现部分或全部胎盘无法自行剥离的情况[5-6]。米非司酮结构与炔诺酮类似,属合成类固醇,具轻度抗雄激素、抗孕酮等多种特性。此药除可于蜕膜作用外,还可在绒毛发挥效果,促使蜕膜孕激素支持性能丧失,最终引发变性坏死的情况[7-8]。另外,其还可促使间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一定程度上改变细胞器原有空间排列方位,造成血管扩张,血栓形成,使绒毛发生变性坏死样改变[9-10]。有研究示,临床取米非司酮应用,还可对滋养叶细胞增生加以抑制,对其凋亡进程发挥促进和诱导作用,进而使绒毛变性坏死及程度不等吸收。也有报道指出,取米非司酮应用,可使蜕膜组织、绒毛膜在未发展至崩解、凋亡程度时,即向体外流出,并对蜕膜组织分布的细胞因子和局部免疫细胞的表达造成影响,损坏局部免疫所具有的微环境,进而达到减轻母体免疫抑制的作用,增强排斥反应,加快胎盘残留组织脱落、坏死进程[11-1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胎盘部分植入及合并粘连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7d内大块胎盘排出,阴道流血停止共39例,占78%,对照组17例,占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轻微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率为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胎盘部分植入、胎盘粘连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可减少晚期产后出血,止血效果理想,对子宫切除具规避作用,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更为适用,临床需做出明确诊断,规范用药,以保障治疗成效[13-15]。

综上,胎盘部分植入合并粘连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予以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晚期产后出血,促进胎盘排出,且具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蜕膜胎盘出血量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与外周血中IL-21、IL-27的影响
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人工流产术中所见子宫颈蜕膜性息肉的研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