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活菌沙拉双歧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肠外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并发肠道息肉、巨结肠综合征、肿瘤等[1],导致生活质量降低,日常生活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美沙拉嗪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效果受到肯定,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但是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细菌数量减少,给予益生菌治疗可使患者的肠道正常菌群得到有效补充,菌群失调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2]。本文主要观察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相应的诊断标准[3],且经结肠镜、组织学、血清学检查确诊,均自愿参与研究,依从性良好。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组,研究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9.8±7.5)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病程(3.1±0.5)年,病情程度:轻度27例,中度19例。对照组4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3±7.2)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病程(3.0±0.4)年,病情程度:轻度29例,中度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感染型结肠炎患者;合并内分泌疾病患者;对本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9,规格 12片×2板)治疗,口服,每次1.0 g,每天4次;研究组用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210 mg×24粒)联合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420 mg,每天3次,美沙拉嗪的使用方法及剂量均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脓血便、腹痛、腹胀等)完全消失,大便次数1~2次/天,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为显效;治疗后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大便次数2~4次/d,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著好转,结肠镜检查黏膜情况改善,但仍有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为有效;临床症状无缓解,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改善为无效[4];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UCDAI)[5],共有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范围为0~3分,总分范围0~1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越强,反之则越弱;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5 mL,离心 10 min,取上层血清放于-70°C冰箱待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IL-8、TNF-α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率(%),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4.4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 UCDAI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研究组UCD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UCDAI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炎症因子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前研究组IL-6、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IL-6、IL-8、TNF-α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4/46),腹胀2例,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各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6/47),3例患者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2例,关节疼痛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3,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黏膜炎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6]。近年来研究发现,消化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所占比例明显更高,双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提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越来越重视益生菌制剂的应用,益生菌制剂作为一种新的微生态疗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传统治疗方法外的新的治疗方法[7]。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为活菌制剂,其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等三种人体肠道常见菌群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主要成分,为典型的微生态制剂,该药物为口服给药,患者服用后药物可穿过胃酸屏障至肠道内将活性菌释放出来,对人体正常的生理菌群起到补充作用,对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进行合理的调节[8],菌群间的平衡与交互抑制重新稳定,肠黏膜屏障作用得以修复,抑制和清除肠道内的致病菌[9]。美沙拉嗪属于pH依赖性缓释剂,5氨基水杨酸为美沙拉嗪的主要活性成分,美沙拉嗪安全性较高,主要因为其成分中不含有磺胺比啶,因而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4.4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细胞因子分为抑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是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具有生物活性,TNF-α、IL-6、IL-8均为促炎因子,介导了结肠黏膜的病理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2-13],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纠正机体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使其IL-6、IL-8、TNF-α各项指标降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治疗前后UCDAI比较(分,±s)

表2 治疗前后UCDAI比较(分,±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8,3.513,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5)

研究组 46 7.14±1.85 3.63±0.47*#对照组 47 7.18±1.90 5.07±0.89*

表3 炎症因子比较(ng/L,±s)

表3 炎症因子比较(ng/L,±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93,26.558,18.042;14.307,20.526,13.798,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14,23.916,15.340,P<0.05)

研究组 治疗前 168.7±31.6 281.2±43.5 158.1±26.3治疗后 97.2±18.5*# 147.5±23.6*# 80.6±14.2*#对照组 治疗前 169.3±30.4 280.9±41.3 157.7±25.8治疗后 123.6±25.1* 192.4±29.7* 97.3±19.4*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使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有效下调,加快肠道菌群平衡,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活菌沙拉双歧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能力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水果沙拉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杰米的碎蔬菜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