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性休克满意率休克

创伤性休克不同于失血性休克,它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拥有更复杂病因病理的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强烈的暴力作用,而导致重要脏器出现损伤乃至严重出血的危急情况,是由患者机体发生的多种不良情况共同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1]。倘若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进行临床上如何治疗护理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研究,是医护人员的当务之急。本文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招募并选取医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严重创伤性休克,且自愿加入研究的110例志愿者,探究了护理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方法,资料与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5月—2018年6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严重创伤性休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0±5.9)岁,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1.6±0.8)h。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家属知情并同意。纳入标准:《休克患者诊断与抢救治疗标准》。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随机进行分组研究,每组5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共有24例交通事故致伤、12例跌倒摔伤、10例高空坠落致伤、5例锐器或硬物致伤、4例其他原因致伤;实验组共有20例交通事故致伤、11例跌倒摔伤、12例高空坠落致伤、7例锐器或硬物致伤、5例其他原因致伤。两组患者在体质量、身高、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如抢救前护理、呼吸道护理、个人护理、药物治疗等急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一般护理方法主要为帮助患者调整姿势和体位,以便对患者进行抢救,对患者是否存在较大伤口进行检查,并进行基本处理,清除呼吸道内异物,检测患者的脉搏、心率和血压,遵医嘱进行其他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抢救前护理 对于已经休克的患者,在抢救前应该适当抬高其躯干、头部和下肢,以避免心肺功能受到腹腔内脏器上移的影响,躯干、头部抬高20°为宜,下肢抬高30°为宜,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回心血量增加,便于抢救。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沟通,向家属告知患者的抢救情况,安抚家属情绪。

1.2.1 呼吸道护理 护理时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开放患者气道,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存在的杂物,并使患者以头侧偏的方式平卧,保持其呼吸顺畅。必要时可以采用给患者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的方式抢救,避免因为缺氧而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同时,可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而导致头不能后仰患者;可以采用环甲膜切开穿刺术治疗因为口咽部梗阻而无法插管的患者[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2 个人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不能进行生活自理,因此,需要专人护理。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选取正确体位,将患者下肢抬高约20°~50°,将患者的头和身体抬高约15°~35°,通过抬高避免患者腹腔内脏器因移动而影响其正常功能,同时增加机体的回心血流量,使患者的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3]。

1.2.3 用药护理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生理体征情况,尤其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其是否因缺氧而造成了酸中毒的情况。可以将多巴胺或间烃胺等药物应用于稳定血压,用碱性药物溶液中和发生了酸中毒患者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以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4]。

1.2.5 其他护理 医护人员将患者保持为良好适宜姿势,避免血液回流或者腹腔器官上移后导致心肺功能失常的不利情况发生,同时仔细检查患者的伤口,若发现有较大伤口存在,则立即进行有效止血方法处理伤口,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多而发生危险[5]。告知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稳定家属情绪。

1.3 护理效果评价

(1)家属满意率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病人家属满意率,让其对于护理方式选择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评价。家属满意率=(一般+满意)×100%。

(2)依据两组患者手术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评价护理效果。创伤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器官损伤、血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各组55例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和关于手术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抢救失败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可知,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表3。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为普遍且易发生的外伤急症。它不同于失血性休克,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拥有更复杂病因病理的休克。倘若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时,将发生如因延髓中枢长时间缺氧,造成患者随时可能停止呼吸心跳[6-7];或患者因低血压时间过长(>2小时),组织细胞因缺氧时间长而造成相应系统的坏死,产生很多能使血管扩张的物质,造成静脉和毛细血管更进一步扩张,大量血液淤滞于器官内,血流迟缓,广泛形成各器官的微循环内微血栓,回流至静脉的血液减少,从而造成有效循环进一步减少[8];以此同时,组织细胞若缺氧时间过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将大大提高,血细胞、血浆等血液内容物极易渗出至血管外,使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休克的情况愈加严重;肝脏、肾脏等器官将因长期缺血而出现功能性衰竭,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也会因长期缺血缺氧而受到重大损伤[9-12]。因此,缩短抢救时间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指标对照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对比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在抢救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的(70.4±3.1)min相比,缩短到了(30.5±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6.3%,高于对照组的83.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9%,低于对照组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急诊护理干预对提高抢救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急诊护理干预在抢救前就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家属的情绪更为平稳,对抢救的配合程度也有所提高,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8.2%,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真实直观地表明,在救治严重创伤性患者时,使用急诊干预护理的方法比使用一般护理方法更为有效。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性休克满意率休克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