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分析

2019-07-02 09:0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陈 琴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西 鹰潭 33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多发于中青年群体,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单双侧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臀痛、腰腿部活动受限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目前多采用正骨、牵引、推拿、康复锻炼等方案治疗,预后效果有限。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1岁,平均67.5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45±0.72)年。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7~78岁,平均67.2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8±0.63)年。患者均获知情权。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

1.2 纳入标准 (1)经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临床资料保存完整;(3)依从性良好。

1.3 排除标准(1)精神病;(2)病情急性发作时间>1个月;(3)针灸禁忌证;(4)椎管内肿瘤、结核;(5)腰椎骨折;(6)器质性功能不全;(7)妊娠及哺乳期病例。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牵引治疗。根据患者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复位方案,牵引治疗前叮嘱患者取卧位,结合患者体质量、韧带素质、耐受力确认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体质量的60%,固定胸部、骨盆处,实行间断性前因操作,牵引床额定功率80 VA±15%,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主观感受,避免牵引损伤。(2)手法推拿。在硬板推拿床上患者取仰卧位,用拇指及手掌根进行推、按、揉、拿、摩等手法操作,自上而下循环往复进行,推拿过程中重压痛点,使患者尽量放松背部肌肉,10 min/次,隔日进行。(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在硬板床上休息,卧床期间在护腰带保护下开展抬腿、仰卧收缩、舒张背肌等训练,在家属帮助下开展脊柱前屈、侧弯、快慢交替行走等训练,训练时间30~60 min,2次/d,以患者耐受为宜。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如下:(1)针刺治疗。针刺穴位包括腰夹脊穴、秩边穴、委阳穴。对症治疗,L4~5突出患者添加配穴包括阳陵泉、足三里、风市;L5~S1突出患者添加配穴包括委中、殷门、承扶、太溪、昆仑。每次选取4~6个穴位针灸,进深30~60 mm,留针20 min,10次/d。对于下肢静脉充盈患者可采用消毒后的三棱针在充盈血管处,或委中等处快速点刺,放出少许血液。(2)艾灸治疗。取腰部、腿部、臀部及其他疼痛部位实行熏艾治疗,点燃艾条后针对艾灸处持续熏灸,与表层肌肤保持3 cm左右距离,预防烫伤,采取雀啄灸、回旋灸、温和灸等手法,各艾灸部位熏灸约10 min,直至艾灸处皮肤微泛红晕为止。2组疗程均为30 d。

1.5 观察指标(1)根据改良腰椎功能MacNab评价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①优秀:腰椎运动受限、疼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实验>70°,可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②良好:腰椎疼痛症状减轻,偶发非神经性疼痛,基本能够正常工作;③尚可: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仍存在功能活动障碍;④较差:临床症状无变化,存在持续的神经根受损表现,无法参与工作,优良率=(①+②)/30×100%[2]。(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干预期间的疼痛情况,满分10分,V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2]。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功能,评价项目包括性生活、旅游、提物等10项内容,按照症状由轻至重评为0~5分,评分=实际得分/50(最高得分)×100%,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2]。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数据,以χ2检验疗效等计数资料(%、n),以t检验ODI、VAS等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秀16例,良好11例,对照组优秀10例,良好10例,组间治疗优良率数据对比,χ2=4.812,P=0.028,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例(%)]

2.2 疼痛评分和ODI指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和VA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高发退行性病变类型之一,在患者脊柱生物力学发生变化后,人体髓核组织在腰椎间盘内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出征象,压迫邻近脊神经,诱发无菌炎症出现,加剧患者腰部疼痛感,影响患者正常腰椎活动功能[2]。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属于“筋骨痹痛”范畴,临床治疗应以解除或缓解椎间盘机械压迫,减轻邻近组织炎性反应为主要施救理念。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牵引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现象,拉大椎间隙,促使髓核内负压及纤维环张力增加,减轻组织压迫,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目标[3]。但与单一牵引疗法相比较,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治疗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这是因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机体肌肉紧张症状,发挥行血活气、疏通经络的良好功效。部分报道显示,针刺坐骨神经节根部的夹脊穴可削弱传入细神经活动,强化传入粗神经纤维活动,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感,改善患者麻木、疼痛症状和行走障碍,增大腰部活动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4]。与上述报道结果相吻合,本文实践证明,治疗前组间VAS、ODI数据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二者数据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的ODI、VAS数据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显示2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有学者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的62.0%,且前者腰椎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表明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预后[5]。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0.00%,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66.67%,提示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疼痛症状,促使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

综上所述,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椎疼痛感,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