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模拟引导者资格认证研究进展

2020-01-12 17:18徐丽华金瑞华王金玄淮盼盼刘婉莹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引导者师资标准

徐丽华,金瑞华*,王金玄,淮盼盼,凌 陶,刘婉莹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深入,模拟教学迅速发展。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教育部将模拟教学中心的建设、使用情况作为院校专业教学认证标准之一[1]。此外,还发布了相应的通知[2⁃3]鼓励院校发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形成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目前,在模拟护理教育领域,尚存在模拟中心(center for medical simulation,CMS)使用率低、模拟教学(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SBE)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全、模拟教师培训及考核认证制度缺乏等问题[4⁃5]。且有研究表明,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模拟教学师资相关研究的滞后相关[6⁃7]。基于此,本研究介绍国外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及现状,以期为国内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模拟教学事业及护理教育的发展。

1 模拟引导者的定义及内涵

模拟引导者,又称模拟教学教师、模拟教学人员[8⁃9]。Nestel 等[10]认为,模拟引导者包括模拟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模拟引导者作为模拟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对于模拟引导者这一术语的具体称谓各不相同。Amy等[11]研究表明,为满足规范术语对指导未来研究的需要,建议将术语从教师改为引导者。2011 年,国际临床模拟及教学护理协会(International Nursing Association for Clinical Simulation and Learning,INACSL)制订了一系列情景模拟教学最佳实践标准[12],明确表示模拟教师为引导者,模拟引导者是在基于模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指导、支持和结构化策略的人。国内由中国医学模拟教学联盟[13]提出,模拟教学人员是直接指导学员学习的医学模拟教学服务工作人员。虽然国内外对于模拟引导者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基于教师因素,表明模拟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模拟教学指导,促进学生深化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培养优质人才及推动模拟教学事业发展的目的。

2 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现状

2.1 护理模拟引导者国外认证现状

2.1.1 国外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机构 资格认证是确保人才质量、规范岗位要求的重要因素。模拟引导者认证,即组织对符合某些既定标准和资格准则的医疗模拟教育人员的认可过程,以证明其在模拟教学方面的专业水准[14]。美国主要由美国护士认证中心(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ANCC)与医疗模拟协会(the Society for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SSH)及INACSL 共同认证,澳大利亚主要由澳大利亚医疗模拟协会(Australian Society for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ASSH)认证,欧洲主要由欧洲模拟医学协会(Society in Europe for Simulation Applied to Medicine,SESAM)认证。目前,全球经过认证的模拟医学教学设施和网站共21 所,以美国及欧洲国家的网站为主[15]。

2.1.2 国外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 为了构建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国外学者进行了不断探索。Jeffries 等[16⁃17]于2003 年 首 次 提 出 了NLN/Jeffries 模 拟仿真框架,并于2007 年确定了5 种结构来指导模拟教学的实现与评估,其中模拟教师作为NLN/Jeffries 模拟仿真框架重要组成部分,是模拟教学不可或缺的构成。有学者在NLN/Jeffries 模拟仿真框架基础上提出模拟引导者的结构组成为人口统计学特征、角色与职责、属性与价值观4 部分[18],并对各部分细则做了具体阐述,为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细则确立提供指导。美国护理联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NLN)[11]在国际护理模拟学习会议上召集专家通过对文献回顾规范了一些模拟教学术语[11,19⁃21],这也成为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一部分。澳大利亚为提高模拟教学的质量,于2011 年制订了澳大利亚模拟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培训(AusSETT)计划[10],该计划作为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学习资源,表明制定国家培训方案来支持称职的模拟工作人员是可行的,对该计划的评价也为模拟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国家战略的下个阶段提供了信息,有利于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构建。在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逐步形成。目前,被广为应用的标准是由SSH 发布的《医疗模拟教育者认证标准》(the Certified Healthcare Simulation Educator,CHSE)[22]与INACSL 发布的一系列情景模拟最佳实践标准[12]。2011 年,SSH 修订发布了CHSE标准,该标准包括显示专业价值和能力、医学与模拟的知识/原则、应用于模拟的教学原则、模拟资源与环境4 个 方 面,共39 个 条 目。2017 年,INACSL 发 布 了 第3版情景模拟最佳实践标准,内容涉及9 个标准43 个准则的制定,其中《情景模拟最佳实践标准五:引导者》[23]中提到引导者具有相关正规培训教育经历与继续教育培训经历,并与专家进行过相关合作。CHSE 标准与《情景模拟最佳实践标准五:引导者》两个标准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性。两者均涉及引导者特点、模拟过程及理论基础3 方面。在引导者特点方面提到引导者应具备专业性和职业性,有良好的组织力、判断力、团体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伦理问题有一定敏感力及适宜的角色分工能力等。在模拟过程方面提到安全的模拟环境、保证模拟真实度、使用具有一定信效度的评估工具进行模拟过程评价、引导学员反馈及引导者评估等。在理论基础方面提到模拟作为教学工具的原则,如学习分类法、教学设计原则、需求评价原则等。两者在条目细则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情景模拟最佳实践标准五:引导者》提及设计与学员知识、经验层次及胜任力等相匹配的模拟方案,应用学习目标及期望结果构建学员表现的反馈框架。CHSE 标准提及不同模拟模态,影响个人及团体表现的因素,平衡真实与模拟情景的风险,模拟过程中需要的一般资源及特定资源等,此外CHSE 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引导者申请资格和要求,为模拟引导者申请认证提供了方向及指导。CHSE 标准与《情景模拟最佳实践标准五:引导者》作为模拟教学事业发展的一盏指明灯,也为护理模拟教学指明了道路。其中引导者与学员之间就学习目标进行有效沟通,模拟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模拟人员的团队合作也是护理特色之一。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构建为广大模拟教育工作者带来福音。Tonya 等表明,CHSE 标准的构建证明了模拟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经过认证的模拟教育人员有更明确的个人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对个人职业目标的追求也有很大指引作用[24]。Michelle 等[25]表明,基于INACSL 最佳实践标准的建议,由有经验的模拟引导者为预科护生教授模拟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看来,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构建对模拟教育工作人员乃至模拟教学事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2.1.3 国外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时间 国外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机构对于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时间、形式及证书更新条件做了不同规定。ANCC 认证[26]分为首次认证和延续认证。申请者全年均可申请认证考试,并在90 d 内完成考试。通过认证考试将获得注册护士委员会认证(RN⁃BC)证书,该证书有效期为5 年,延续认证需在认证到期日前1 年提交续订申请。通过继续教育、学术课程、演讲和讲座、专业服务等专业发展类别的活动或参加复审考试进行证书更新,以提供专业知识扩展和证明专业持续能力的证据。国家认证机构委员会和护理模拟教学专业认证委员会认可ANCC认证。SSH 认证分为完全认证、临时认证、中期认证、重新认证4 种认证方式[27]。SSH 的医疗模拟认证委员会目前正在接受以上4 种认证申请,其中完全认证、临时认证、重新认证均有两个年度审查周期,截止日期为5 月15 日和12 月15 日,中期认证有1 个年度审查周期,申请的截止日期为6 月15 日。每种认证的证书有效期均为5 年。虽然不同机构对于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时间、形式有所差别,但通过对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时间的规定,一方面对护理模拟引导者专业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认可,从而促进护理模拟引导者个人更好地职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形式认证,可以满足护理模拟引导者不同阶段、不同资质的认证,有利于模拟教学的多层次发展。

2.2 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的国内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8]指出,未来10 年要贯彻教育改革发展方针,支持模拟教学等教育改革创新,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此文件作为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模拟教学的发展。教育 部 于2013 年—2019 年 不 断 发 布 相 关 通 知[29⁃32],鼓 励各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促进我国模拟教学事业繁荣发展。目前,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呈现以北京协和医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上海瑞金医学模拟中心等为引领,多个医学院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共同发展的趋势。在2018 年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名单中临床医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25 个(23.81%),对我国的医学模拟教学发展起到激励示范作用。目前,国内模拟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内陆续成立了若干以模拟教学为主体的学术组织,建设了一些模拟教学中心,举办了模拟教学师资班,模拟教学正在蓬勃发展[4⁃5]。近年来,国内很多护理院校、临床医院添置了先进的模拟教学设备,培训标准化病人(SP),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进行了模拟教学各种形式的探索,北京护理学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等举办了相应的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及标准化病人师资培训会议和课程[33⁃34],为国内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医学模拟教育专家姜冠潮等[4⁃5,35]研究显示,近几年我国模拟教学在模拟教学中心建设、模拟技术的应用以及模拟教学会议的举办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率低、模拟课程缺乏系统性、缺乏模拟师资考核认证制度等方面。基于以上问题,特别是模拟教学师资方面,我国模拟教师与临床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角色转化,并且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模拟教学的作用,对于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模拟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临床病例的转化、学生的组织、多学科合作训练课程的设计等)目前国内尚没有完全成熟的模拟培训经验及师资认证标准可以借鉴,需要重点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模拟教学。护理模拟教学团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模拟教师在模拟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自2008 年将模拟教学应用于护理学课程以来,模拟教学法对教师的临床专业水平、教学观念和方法、综合素质及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出现了师资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病例编制水平有限、教学研究缺乏等问题[36]。因此,护理模拟引导者在情景模拟教学方面的培训及资质认证至关重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模拟教学作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纽带,将临床技能的培养看作模拟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师资力量的支撑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临床学生的关键枢纽。在师资参与模拟教学方面,华西临床技能中心授课教师既有华西医院资深教授,也有经验丰富的临床骨干教师[37]。师资的认证标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泰山医学院外聘美国护理专家对该院护理教师从临床推理中的评判性思维技巧、构建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模拟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三方面进行培训[38⁃39],提高了护理教师对模拟教学的认知水平,但由于缺乏模拟教学的实践环节,故对于模拟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模拟医学教育分会(APSSH)对模拟教学进行了不断探索。APSSH与国际标准化病人导师协会(ASPE)及上海瑞金医学模拟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合作主办了多期标准化病人导师培训班[40⁃42],围绕模拟医学机构评审认证、研究标准、个人认证过程、CHSE 蓝图、系统整合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等多个主题进行讲解,引领国内模拟医学教育,促进了模拟教学事业发展,也为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的构建奠定基础,加快了我国模拟医学教育行业与世界接轨。APSSH 基于CHSE标准制定了模拟医学教育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蓝图[43],但该蓝图内容以CHSE 标准为主,本土化内容较少,这也促使我国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引导模拟教学健康发展。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模拟教学发展速度快,但发展异质性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模拟教学大多体现在应用层面,对护理模拟引导者师资认证方面较少。尽管部分国内机构不断进行学术推广,但护理模拟引导者发展很大程度上仍然无组织、无系统规范性,整体呈现出缺乏统一课程、行政支持、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认证标准等状态。开展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标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前国内模拟引导者的发展局限,有利于模拟教学学科发展,达到推动社会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的目的。

3 启示及展望

国外发达国家模拟教学发展早,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资格认证制度,我国模拟教学发展相对较晚,特别是护理领域模拟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格认证制度不健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师资认证制度是我国目前护理模拟教学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研究国外的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制度,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以期在未来建立相对合理、完善的认证制度。

3.1 丰富护理模拟引导者推广形式,促进模拟教学良好发展 INACSL 在模拟教育中通过网络研讨会、领导书籍俱乐部、期刊圆桌会议等形式[44]使护理模拟引导者得到了更深入的交流学习,国内护理模拟引导者也可以进行此类活动来促进师资建设。例如国内可以采用专题学习座谈会、专业机构培训会等形式促进护理模拟引导者的交流学习,并通过临床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其效果。此外,在师资培养与护理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并使教育专家参与到教育决策、计划制定、方法改革中。还可以通过教育交流,如学分互认、继续教育培训、进修机制等来加强护理模拟引导者的培养。

3.2 充分发挥护理学会等专业组织作用,形成专业协会合作管理机制 专业协会合作管理机制是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利方式。欧美多个护理专业学会在护理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专业合格鉴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5⁃46]。我国护理专业学会可借鉴该做法,充分发挥各地护理学会协调组织作用,增强护理学会与中国医学模拟教学联盟等组织的合作交流,形成与国际标准相统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与个人发展相协调的护理模拟引导者认证体系。将护理模拟引导者的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专业合格鉴定综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模拟教学及护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3 结合国内现状,建立护理模拟引导者分级认证体系 良好的师资政策及师资培养能保证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平衡,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制订护理模拟引导者分级认证体系,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情景模拟教学相关教育学理论中专长发展理论提到,Benner 博士以德莱弗斯模型为架构,发展了描述护理模拟引导者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5 级阶梯模式,分别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熟练者、专家等[47],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有研究将护理模拟引导者分为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3 种[48]。目前,我国护理模拟引导者的学历、职称、技能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机构立足我国国情及社会需求,根据我国护士资格认证制度及等级评定标准,针对不同学历层次、职称及技能水平以及不同的岗位需求建设多层次、专科化的护理模拟引导者分级认证体系,以期为护理行业培养适合各岗位需求的优质人才,促进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引导者师资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