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病耻感质性研究

2020-01-12 17:18孙慧敏张秀秀王进波陈贵儒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研究者

李 杨,孙慧敏,张秀秀,王进波,陈贵儒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43007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数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全球AD 病人总数约为5 000 万人,我国占1/4,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AD 的疾病特征使得社会对AD群体存在偏见和歧视[2⁃3],早期AD 病人由于尚存一定的认知能力,更容易感知社会态度,产生负面情绪,即病耻感[4]。AD 病人的主要照顾者因与早期AD 病人有某种联系会间接获得病耻感[5]。相关研究表明,病耻感会对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情感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自尊心下降、延误诊断和治疗以及遭遇不公平的医疗服务等[6]。目前,国外学者已通过了解AD 群体病耻感的主观经历[7⁃8],明确了病耻感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病耻感管理的策略。受儒家、道家等本土文化影响[9],中国社会不仅关注个人状况,更注重人与社会群体、自然的互动。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AD 群体病耻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却未知[10]。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病耻感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 究 对 象 2018 年12 月—2019 年3 月,采 用 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的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早期AD 病人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诊断标准的早期AD 病人[11];②年龄≥60 岁;③能正常表达其心理体验;④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严重躯体疾病者;②伴其他严重精神疾病者。主要照顾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纳入标准病人的非正式主要照顾者,为其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②直接照顾时间≥3个月,每周合计照顾时间≥3 d;③年龄≥18 岁;④具备正常的认知和活动能力;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严重躯体疾病者;②伴严重精神疾病者;③乙醇和药物滥用者;④领取报酬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样本量以资料饱和[12]为准,即研究者分析最后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访谈文本时,新的主题不再出现。最终样本量为34 例,其中病 人17 例,照 顾 者17 人。17 例 病 人 中,男9 例,女8例;年龄62~88 岁;文化程度:初中2 例,中专及高中5例,专科及以上10 例;职业:均为离退休;婚姻状况:已婚14 例,丧偶3 例;遗传史:有8 例,无9 例;自理情况:部分自理9 例,全部自理8 例;病程5~24 个月。照顾者17 人中,男6 人,女11 人;年龄30~86 岁;文化程度:初中1 人,中专及高中6 人,专科及以上10 人;职业:工人1 人,离退休12 人,待业1 人,公务员2 人,商人1 人;婚姻状况:均为已婚;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20 000元;与病人的关系:夫妻8 人,父子2 人,父女2 人,母子3 人,母女2 人;照顾时间5~24 个月。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前,研究者告知研究对象此次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退出。征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际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及时澄清并追问访谈中的疑问,同时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非言语行为。访谈地点选择研究对象家中或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诊室,访谈时间为45~80 min。访谈结束后,研究者请受访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并表示感谢。

1.2.2 访谈提纲 通过查阅AD 病耻感相关文献构建预访谈提纲,预访谈3 对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后,调整访谈提纲,随后邀请3 名心理护理领域专家进行了两轮修订,形成正式访谈提纲。实际访谈中,可调整提纲顺序,保证访谈顺利进行。早期AD 病人的访谈提纲:①当您被诊断为AD 时,内心感受如何?②您被诊断为AD 后,有过哪些被歧视的经历?③您愿意和谁说您患AD?他们知道后是什么反应?对您态度有什么变化吗?④您是如何面对他人对您态度变化的?⑤您认为大众怎么看待AD?⑥您还有什么补充吗?主要照顾者的访谈提纲:①当您家人被诊断为AD 时,您内心感受如何?②您对您家人患AD 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感到怎样?③由于您家人患AD,您有过哪些被歧视的经历?④您愿意和谁说您家人患AD?他们的反应如何?对您和您家人态度有什么变化?⑤您是如何面对他人对您和您的家人态度的变化的?⑥您认为大众怎么看待AD?⑦您还有什么补充吗?

1.2.3 资料分析 本研究采用主题分析法[13]进行资料分析。访谈结束24 h 内,两名研究者将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分别按照H1~H17、Z1~Z17 的顺序进行编号,同时将录音资料转录成文本资料。首先,所有研究者审查并反复阅读转录文本,对转录文本进行独立编码。其次,研究者将生成的编码分组,形成潜在的主题。然后,研究者对生成的潜在主题进行多次审查和修订,以形成内部一致的主题。最后,研究者对确定的主题进行命名。

2 结果

2.1 认知归因

2.1.1 病名语言 AD 被称为“老年痴呆”。早期AD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表示该疾病名称有歧视性色彩,会令其感到难堪。Z2:“现在最怕别人说她老年痴呆,不想听这个词,就觉得有一点歧视。”H12:“我以前的时候很风光的……肯定不会跟人家讲我得了痴呆,这个名称听起来就跟得了神经病一样。”此外,早期AD病人较其主要照顾者更加排斥该疾病语言。H5:“我不会说我得了老年痴呆,那我不是成了个疯子了,要说就说我记忆力差了。”

2.1.2 异常行为 早期AD 病人在社会生活中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主要照顾者会因这些异常行为产生负面情绪,而怪罪病人。早期AD 病人受到责备后意识到自己的不妥行为,感到羞愧。Z8:“他总是瓜子、花生不停地吃,吃的衣服上都是。我就跟他说,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然儿子、媳妇就不愿意跟你住在一起了。”H3:“我有的时候一句话反复说,自己也不知道,她(病人女儿)儿子就说,姥姥你怎么老说同一句话,当时就觉得很没有面子。”

2.1.3 固有观念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表示社会的固有观念会对其生活造成困扰。固有观念如下:①“AD 是疯子、神经病”。Z14:“得这个病就跟得神经病一样,一开始不接受的。”②“AD 遗传后代”。H4:“社会上的人都害怕自己得这种病,怕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啊。”③“AD 治不好,不用治”。Z11:“我父亲就觉得每个月花几千块钱干吗,反正治不好,是我在坚持每个月带我妈去医院开药,如果不是我坚持的话,我妈这个病很可能就不治了。”④“性格不好会患AD”。Z13:“她性格不好,就是性格不好的人才会得这个病,人家都是这么说的……她年轻的时候脾气就蛮犟(指固执)。”

2.1.4 他人态度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表示人们会对其产生无端鄙夷和疏远。H3:“得了痴呆还是蛮多人会瞧不起,别人指指点点呀……”Z9:“他们退休后,单位还经常组织活动,他们那个领导就不太愿意把他带去……”此外,主要照顾者还会嘲笑早期AD病人的患病行为。Z4:“以前我爸爸上网,打电话都可以,现在就不会打电话了,我妈妈就说你连电话都不会打,你还会干什么?”

2.2 情绪反应 病耻感的认知归因会引起早期AD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负面情绪反应,如羞耻感、自卑感和内疚感。

2.2.1 羞耻感 羞耻感是本研究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常见的情绪体验。早期AD 病人因被他人歧视而感到耻辱。H11:“我现在脑子有点糊涂,说也说不清楚,去灯光球场的时候总感觉人家在说我,我就觉得有点丢脸。”而主要照顾者往往因与早期AD 病人有关系而感到羞耻。Z5:“我总怕人家笑话我,她丈夫是神经病,她丈夫是脑痴呆(哭)。”

2.2.2 自卑感 早期AD 病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因患病使其形象改变而自感不如别人。H16:“就是挺自卑的,不想见我以前的同事,以前跟她们关系就不好,现在这个样子老是觉得低她们一等。”此外,主要照顾者因长期照护早期AD 病人,生活质量相较于其他人低,而感到自卑。Z5:“别人退休了,都跟老伴儿去这儿、那儿的旅游,我还得天天伺候他,麻将也不能出去打,就觉得什么也不如别人。”

2.2.3 内疚感 早期AD 病人将患病归因于不注重身体健康而自责。H16:“就是怪自己,没把自己照顾好,得的这个病,年轻的时候总是没日没夜的加班,随叫随到。后来条件好了,也不注意……”此外,主要照顾者认为其在日常生活中疏于对病人的照护,未能尽早发现病人的异常行为,而感到内疚。Z8:“他刚刚发病的时候,我也没有在意,当时儿子、媳妇要二胎,我就帮着带大孙子,每天要接送幼儿园……就这样把他耽搁了(哭)。”

2.3 行为反应 本研究中,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负面情绪会使其出现相应的行为反应,如隐瞒和回避。

2.3.1 隐瞒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羞于将病人的患病情况让他人知晓,而隐瞒疾病。H8:“不会跟他们讲,没意义,让别人笑话。”此外,主要照顾者担心他人责怪无悉心照料病人而隐瞒病情。Z1:“刚开始的时候不愿意和别人说他得了这病,还不是怕人家笑话他,对他不好……怕人家说我们没有照顾好他,得了这个病。”

2.3.2 回避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和交往,形成封闭式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保护。而主要照顾者的社交回避会进一步导致早期AD 病人的社交孤立。H16:“我一般就跟小区里的人点个头,不深交……我想让别人觉得我是个正常人,生活在正常的人群里。”Z5:“我有这个事情,不想跟别人说,也不想跟别人接触,蛮怕人家问我,哎,你老头得了什么病……平常就让他在屋里帮我做点事,不要他出去。”

3 讨论

3.1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病耻感产生的原因 AD 的名称、疾病表现、人们的固有观念以及疏离和鄙夷态度为病耻感的主要来源。AD 俗称“老年痴呆”,该名称会使人们对痴呆病人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进而增加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病耻感水平,这与Swaffer[14]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随着AD病情的发展,早期AD 病人的异常语言和行为会更加明显,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病耻感程度会更高,这与Burgener 等[15⁃16]的研究一致。护理人员应帮助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提高就诊意识,控制病情进展。另外,人们对AD 群体的固有观念和态度体现了社会对AD 的污名化,进一步增加了早期AD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情绪负担。因此,医院和社区护理人员应对社会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如组织观看AD 相关纪录片[17]和电影[18]、开展相关讲座和义诊[19]等,提高人们对AD 的认识,改变人们对AD 的固有观念,帮助人们正确看待AD 人群,从而降低AD 人群的病耻感。

3.2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负面情绪亟待关注 本研究将早期AD 病人的访谈内容与其主要照顾者的访谈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皆存在羞耻感、自卑感和内疚感等负性情绪,这与Urbanska 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早期AD 病人的负性情绪要强于其主要照顾者,这可能源于早期AD病人尚存一定的认知能力,能直接感受到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AD 病人还会受到其主要照顾者的歧视。王日香等[20⁃21]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会延误早期AD 病人的诊治、增加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负担,降低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医务人员仅关注AD 病人躯体状况,对其进行药物[22]治疗,且治疗及照护主要在家中,所以病人的负性情绪易受到医务人员的忽视。同时,早期AD 病人主要照顾者的情绪反应较为隐匿,更易被忽视。因此,医务人员应关注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了解其病耻感程度,以便为其提供心理干预。

3.3 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不能正确应对病耻感 病耻感属于一种负性情绪,会使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做出消极的行为反应,比如隐瞒、回避等,这与Abojabel 等[8]研究结果一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倾向于隐瞒病人患病情况,而隐瞒疾病会增加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身心负担,减少寻求社会帮助的行为[23]。护理人员应提升心理护理技能,帮助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接受疾病、积极表达其内在化的病耻感,同时予以心理疏导,如音乐疗法[24]、园艺疗法[25]等。此外,社交回避不利于早期AD病人认知功能的维持,会使其病情进一步发展[26]。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会因病人更加明显的疾病行为,愈发避免与他人交往,最终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医疗相关部门应构建交流互动平台[27],鼓励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参加为其提供的心理咨询活动,充分发挥同伴支持效应,从而使其正确应对病耻感,提高生存质量。

4 小结

本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化情境下,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经历了复杂的病耻感形成过程,且早期AD 病人较主要照顾者的病耻感更强烈。病耻感的认知归因会引起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会使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病耻感的来源为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提供相应的支持,帮助该人群正确应对病耻感,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但是本研究所收集的样本均来源于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研究对象本身对该病的认识程度较高,故此次研究可能存在样本偏倚。本研究仅探讨了早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病耻感,AD 群体其他阶段的病耻感仍处于未知状态,故该领域学者可继续探讨中期、晚期AD 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病耻感的状况,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研究。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研究者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