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口语课上的教学探讨①

2020-11-25 09:58
现代英语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内化讲授

李 玮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英语学习的热潮。口语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各大高校英语专业都有开设,但授课效果却参差不齐。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口语课尤为重要。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跨国交流的必备工具,作为英语学习的输出形式,口语表达直接反映出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高低。“对分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因而探究“对分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口语课堂的应用就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对分课堂”的概念

“对分课堂”这一概念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它的理念比较深刻而且简明易用。2014年春“对分课堂”在复旦大学本科课程上的初试成功,很快就传播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可。

“对分课堂”,顾名思义指的是把课堂“一分为二”,它在形式上把课堂时间分成两半,一半由教师讲授知识,另外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而实质上在教师讲授知识和学生讨论之间引入了心理学的内化环节,就是在学生对讲授的知识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堂课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及讨论(Discussion)。在第一环节中,与传统模式相似,教师的讲授必不可少。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教师的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罗列重难点及整体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口语展示提供指导。第二环节是三个环节中关键性的一步。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准备课堂讨论的内容。这一环节尤为重要,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和自律学习的态度支持。最后一步讨论可以看作是知识的产出过程。有了前期的铺垫准备,学生会胸有成竹地进行展示,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对分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弱化教师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变为引领者,学生由之前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不得不说,对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一致赞同。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课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越来越重视口语教学。尤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了口语课的开设。而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也逐步显现出来,当前来看口语教学主要存在两类模式。

其一是传统型教学模式。传统型的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还是沿袭了从零基础开始的母语学习的自然过程,通过以“听说法”中的“刺激——反应”模式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围绕口语教材开展模仿、重复和记忆等方式的英语口语学习,重视对新学词汇、语法、句型的运用,进行反复操练,用强化记忆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其二是互动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模式是指英语口语教学逐步由传统型中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的口语教学。具体来讲,师生在口语课堂上应当置于一个平等而开放的循环系统,从原来单纯的书本训练扩展为双方循序渐进的词汇、语法等综合知识的语言实践操练。

(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语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语课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人们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忽视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降低了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难度和培养要求。二是过度拔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难度,给师生双方都增加了教学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将对分课堂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语课堂,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减轻教师负担,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语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口语课不同,对分课堂在授课上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内化、讨论这三个环节,它们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一)讲授(Presentation)

讲授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对分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通常,教师在开场时可以采用故事、新闻、电影、音乐、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说话”的兴趣。比如,当涉及食物话题时,教师可引用麦当劳金拱门事件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对汉堡、可乐等快餐食品非常熟悉,自然感觉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当讲到具体食物时,教师可用图片、短视频或电影片段展示,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学生主动交流表达。与此同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几个话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之后,教师再给予学生框架性的指导。所谓框架性的指导,就是说教师不纠结于细枝末节,给学生一个大框架,让学生在内化阶段独立完成。这样给学生无限机会来展示自己,增加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授课应该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教师要从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制定适合该专业发展的教学计划。比如,经贸英语专业,在选择话题上要有所侧重,如打电话这一话题,经贸专业学生就可选择商务电话为主,教师在讲授环节要教会学生商务电话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尤其是电话留言。

(二)内化(Assimilation)

内化,顾名思义即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过程,这是对分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再是死记硬背,被动式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相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填充知识架构的过程被称之为“内化”的过程。内化常常和吸收连用,也可称之为内化吸收,也就是说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吸收掌握,最终能够变成自己的知识。

内化吸收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不必局限于课下,对于口语课来说,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同时进行。依旧以金拱门来举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学生大脑就可以开始构建自己对于这一事件的认知框架。在教师做好引导之后,学生可能已经大致完成了内化的过程,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只需要额外的少许时间查询资料,确定信息,就可以全部完成内化吸收这一阶段。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内化吸收的过程恰是他们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必经阶段。学生在内化吸收阶段,掌握了必备的与人交际的口语知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讨论(Discussion)

讨论其实可以看作是第二阶段学生内化的展示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内化,达到最后一个阶段,即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看出学生在内化阶段是否掌握知识。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评判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内化阶段是否合格。

讨论可以用多元化形式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用英语讨论。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旁听,以评判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形式还可以用PPT课件讲座的形式展开,小组选一个学生作为代表进行阐述,其他学生配合,相当于做一个话题展示(presentation)。讨论时间的长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提前告知学生。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做简要的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内化阶段出现的问题,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语课对分课堂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对分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很快风靡了全国教育界,但是在不同院校及不同科目的开展还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学生基础较好的一本院校,对分课堂开展的可行性就很大,学生内化和讨论这两部分能顺利进行,然而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口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口语课上开展对分课堂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大纲和实际授课相冲突

这里的教学大纲即学校对口语课的总体课时安排。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轻微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如果学生在内化和讨论阶段出现问题,整体课程就不能按照正常进度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按照进度正常教学,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双重要求。

一方面,教师在授课阶段要对对分课堂的时间进行整体的把握。教师要学会“减轻”自己负担,要有重点地传授知识。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程设计,比如课堂讲授内容,需要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好内化和讨论,这些在学期初都需要详细的设计,等学生熟悉了这一套流程,后期的课程就能够顺利开展了。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为口语课堂做好准备,学生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和意义,在教师讲授后能够快速进入角色,进行内化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批判性的思考,内化接受和讨论过程就会一气呵成,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基础薄弱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口语课堂上学生表示自己虽有很多想法,但是迫于词汇量少,不知怎么开口。这也阻碍了对分课堂的正常开展。学生在对分课堂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自信。对分课堂提倡,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要冲破自己的障碍,做学习的主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要求。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肯定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多听多说,也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来进行课下内化接受或讨论。

学生则要扩充词汇,战胜胆怯心理,表达自我想法。在内化和讨论阶段展示自己,有效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

六、结语

“对分课堂”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非常适合,因为对分课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内化接受然后进行讨论的模式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在口语课上进行对分课堂的教学,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实施初期可能会遇到问题,新的教学模式也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这也给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语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内化讲授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