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研究①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0-12-21 06:48蔡牡丹
现代英语 2020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大学

蔡牡丹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应新世纪对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助力英语学习者由最初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向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实现和突破。实现源语到目标语的翻译切换技能,是每一位合格大学生都应具备的语言技能。从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的适时调整,由单纯的句子翻译升级为段落翻译;从2015年《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教材中课后习题新增汉英互译这一重要改革的出现,不难看出翻译教学“自上而下”改革和提升的必要性。此外,翻译的水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者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语言素养,但同时它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困难且最具挑战的一大模块,由此亦可见翻译教学“自下而上”的挑战性。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翻译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最具挑战且最为薄弱的一门课程。而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则处于更为尴尬的境地。文章以所在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为研究原型,学校始终秉承着“专业+外语+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外语是学院的办学特色,英语更是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常年扎根于公共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以学院的翻译教学实践为例,从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来分别剖析当下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出若干可以完善翻译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提升翻译教学效率,改变翻译教学的窘状。

(一)英语课时分配不均衡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安徽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是面向全校所有非英语专业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三年制专科生和社招生)。从大一入学起,学校就为学生开设了为期4个学期的《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读写》3门英语课程,有针对性地、多方位地训练并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其中却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一门翻译课来系统性地进行翻译教学,且涉及翻译的教学也只是杂糅在读写课程中课后翻译习题的讲解。以2018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视听说,口语,读写课程每周的课时分别为2,2,4。读写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安排每单元需要12课时(480分钟)完成讨论、阅读、分析、练习等所有活动,这其中安排在翻译习题(英译汉、汉译英两个段落)的时间也不过是40~45分钟,仅占总课时的约1/12时间。

(二)翻译教学理念滞后

涉及英语的教学,绝大部分人认为其等同于翻译的教学。这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他们认为英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翻译技能的强弱,而后者又深受词汇和语法的影响,所以翻译教学就是“译单词”和“解句子”。通过大量的同行听课和走访调查发现,本校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这种单纯的“译”“解”操作比比皆是。翻译时,教师会偏重单词的互译和句子结构的解析。在布置的翻译练习中,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提醒学生记单词和背语法。源于这样较为传统且狭隘的教学理念,难免会使得随之而来的教学实践停留在语言符号的切换之中。

(三)翻译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翻译教学是囊括在读写课程中,并没有开设独立的课程。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进度,绝大部分教师解决翻译习题无外乎采取两种形式:一、学生事先做;二、学生随堂做。无论学生是采取哪种形式来完成翻译练习,教师对于他们是如何完成这部分的练习,在具体处理每个语言点时是否遇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诸如此类问题并不能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反而只是刻板地“填鸭式”逐句给出对应的翻译答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主导整个翻译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后,学生就被动地记录答案,对于常见的增译、减译、正译、反译等翻译技巧知识缺少系统的讲解和传授。

三、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解决当下英语翻译教学被动且低效的局面,应当借力打力,从主管教育的学校单位开始,从全校教师对翻译的教学意识出发,自上而下地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进;而后在教学实践中,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自下而上地进行翻译学习的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翻译教学

纵观近几年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变革,翻译的分值已达到15%;而在研究生升学考试中,翻译也占据着10%的分值比重;就安徽外国语学院本校的办学特色而言,培养外语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始终是教学的首要且终极目标。综观以上三点,在当下开设的视听说,口语,读写三门英语课程的体系中增设翻译课程是大有裨益的。从课程设置中体现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的关注,从而引起全院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准。因此,为优化英语课程设置,可将英语教学的课时进行如下分配:

英语课时设置优化对比表

表1 优化前课时设置

表2 优化后课时设置

如表1所示,翻译教学的重视可体现在独立翻译课程的开设,在大一阶段,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所以课时设置可均衡化,周课时均为2课时,目的在于源头上全面且系统地传授英语专项知识和技巧。进入大二阶段(见表2),可将翻译课程纳入读写课程综合的教学中,分别采取单双周交替模式,即8周的读写教学,8周的翻译教学,旨在全方位地巩固,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二)革新教学理念,提升翻译教学

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谭载喜先生早在1999年就曾提出,“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所以,翻译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技巧的指导来解决不同语言符号的切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肯定大学英语学科人文性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学英语的文化价值鉴赏性,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基于此,可以看出英语的教学,尤其是翻译的教学,迫切需要适时革新理念:翻译的教学应该是集翻译技巧、翻译理论、跨文化意识三位为一体的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出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优秀译者。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第三版)教材第四单元探讨的是“Heroes of our time/《时代英雄》”,当精讲到 “ordinary people can do extraordinary things”一句时,教师除了常规地提醒学生注意对比“ordinary(平凡)/extraordinary(卓越)”两词的词义,以及在顺应句法结构基础上将句子巧妙译为“平凡人能造就不平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灵活结合时事,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从而真正做到理念指引教学,教学反哺理念,二者相互结合,共同进步。

(三)丰富教学实践,突出学生主体

为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处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在教学理念上,教学不应单纯体现为知识的传授,它更应该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教”,只能是教学依赖的方法,“学”才是教学的首要且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操上,教师应当逐一解决“谁在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三大问题,从而保证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首先,了解学情,弄清楚“谁在学”是任何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安徽外国语学院是一所省属三本院校,所招收的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学校实施分层教学,设有A(拔高)、B(合格)、C(薄弱)三类班型。教师根据所授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定翻译教学目标。

其次,安排内容,引导学生“学什么”是开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翻译的学习,应当在语言常规学习的基础之上,有机地整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所以,“学”翻译需要介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如我国翻译界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直译”和林语堂的“美学”等广为流传的翻译理论,从而为学生系统地学习翻译知识打下基础,激活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介绍常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译、减译、缩译、并译等,让学生可以在翻译实例中有所学、有所解。

最后,落实在具体的翻译教学实践中。至于解决“如何教”或“怎么学”这一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时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语言的输出。翻译教学的改革,更应如此。在实践中,可以参照北外文秋芳研究团队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该理论体系是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组成,强调的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建教学新模式。就翻译教学而言,在保证一定的课时基础之上,教师得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可按翻译前、翻译中、翻译后三个环节依次进行。结合POA的方法,翻译前,教师可以通过U校园、钉钉、腾讯课堂等软件在线发布一定的任务,来驱动(Motivating)学生自己动手搜索资源,动脑去探索具体的翻译策略;翻译中,针对之前布置的任务,以教师为中介,将一定的翻译技巧传授下去,来促成(Enabling)学生自主甄选最佳翻译方案;翻译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线下翻译结果评价(Assessing)和总结,从而圆满地完成每一个翻译项目,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综观整个翻译操作流程,教师首先需引领学生对“产出导向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驱动”学生参与翻译活动是教学的起步阶段,“促成”他们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尚属于初级阶段,而能够实现如师生合作评价模式的“评价”则是教学的升华和目标所在。因此,为高效完成每一个翻译项目,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系统地践行文秋芳教授的“三步走”策略,并不断加以强化,促进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四、结语

结合安徽外国语学院目前翻译教学的实践,文章提出几点改善建议:包括学校层面优化课时的分配、教师方面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此外,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和探讨翻译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全面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为安徽外国语学院真正打造出外语精、专业强的综合性优秀毕业生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