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12-22 03:50王芝琼杨建桃张红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延续性出院

王芝琼 杨建桃 张红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老年病区,云南曲靖 655000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适应新时期医疗护理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它将传统的院内护理工作扩展到了院外,将传统的医院护理服务延伸到了患者的家庭护理服务。从实践经验来看,延续性护理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传统院内护理工作所不得不面对的患者居家护理难题。因此,延续性护理正逐渐成为许多护理学者的一大探索热点[1]。老年精神障碍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慢性进行性心理问题,患者在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会发生改变,可伴随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紊乱[2]。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常出现认知能力退化、语言和记忆功能障碍,且病程迁延,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才可控制病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任务之一为推进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连续服务模式”[3]。据此,本院精神科老年病区对2018年1~12月在本病区住院治疗出院后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长期比较跟踪发现,采取延续性护理措施干预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精神科老年病区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龄60~96岁,平均(76.4±3.2)岁。

纳入标准:(1)老年精神和行为障碍确诊,以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为准;(2)病程在6年左右;(3)患者及家属均愿意参与本研究,能够全程积极配合延续性护理干预。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者;(2)患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变形或染色体异常者;(3)患有心、肝、肾等器官重大疾病者;(4)在住院期间未遵医嘱私自服用、涂用、注射药物者;(5)正在接受其他实验性或试验性治疗或护理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病程、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前,护士对患者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服药、常规护理知识及心理干预指导。出院时由办理出院手续的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药品专人保管,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1.2.2 干预组 采用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

1.2.2.1 成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 成立由8名护理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其中,两名资深专科护士和其他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五名责任护士负责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实施及相关情况的记录,护士长负责制订延续护理计划并定期召开回顾性会议,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在研究开始前,邀请院外专业人士对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延续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小组成员的护理能力。患者出院时,由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交谈,针对患者住院期间自我管理能力、出院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出院后主要照顾者的基本状况,由小组成员进行组内讨论,共同制订干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延续性护理的目的和意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签字确认。

1.2.2.2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档案 为降低老年患者出院后不良结果的发生率,确保出院准备服务的有效性[4]。患者及家属应尽早加入出院准备服务的过程且全程参与[5]。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由小组成员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病情、诊断、主要治疗用药、心理、饮食、睡眠和康复指导方案并记录,为患者建立专属的延续性护理健康档案。在参与研究的患者出院的前1周,延续性护理小组会对患者进行专题健康教育讲座,并要求至少有一名患者家属参加。主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出院后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出院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谈、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及药物治疗的掌握情况,以便制订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帮助患者意识到此类疾病坚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了解防止疾病复发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3 发放老年精神障碍健康手册 老年精神障碍健康手册是由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引入的一本患者健康速查手册,该手册详细介绍了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的相关基本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详细记录该患者所对应的延续性护理措施,以及患者出院后所需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持有老年精神障碍健康手册的患者,小组成员要求其如实填写(主要由照顾者完成)出院后的服药、饮食、认知训练、行为干预等基本情况,以及所发生的异常情况。

1.2.2.4 电话随访 患者办理出院时,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预约首次电话随访的具体时间。确认时间之后,患者所属的责任护士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同时,为确保电话随访的有效性,每次电话随访要求在15 ~20min,并对随访内容进行全程记录,并由组内全体成员进行定期复查讨论。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将持续6个月。在整个电话随访周期中,责任护士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服药情况、饮食起居、心理状况及出院后的适应情况,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及时纠正患者在居家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认知。此外,责任护士可以在每次电话随访中从不同角度鼓励患者多与家人交流、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从而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2.2.5 家庭随访 在患者出院后,以两周为一固定周期,固定进行两次上门随访。此后,以每月为一固定周期,交替进行上门随访与电话随访,同时,严格保证每次随访时间不少于30min,直至患者出院的第6个月完成所有家庭随访的工作。在随访过程中,随访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心理、饮食、睡眠及患者的居家行为进行详尽的评价,一旦发现在患者的居家行为中存在不当行为,随访人员可以对其进行细致的纠正与指导。同时,随访人员会查看被访患者的健康手册记录情况。在整个随访过程中,随访人员应记录随访信息,并备份[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7]来对两组实验对象在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的评估和躯体生活自理活动的评估,共14项,采用4级评分(1表示自己完全可以做、2表示有些困难、3表示需要帮助、4表示根本没办法做),总分14~5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出院后的生活障碍越明显;(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8]对出院患者的的睡眠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共7个项目,每项按0~3级计分,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所有患者都会在干预6个月后以及干预前分别进行相应测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7.9%,达到了2.49亿人[9]。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病情复杂,需要接受长期药物治疗。因此,从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护理尤为重要。延续护理是传统院内护理的拓展与延伸,是一种为出院患者继续提供干预服务的新型护理模式[10]。延续性护理要求对患者出院后身体状况的恢复进行持续干预[11],保证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期间受到协作性和连续性的护理,如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及患者回归家庭/社区后的持续随访和指导[12-13];对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疾病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评分比较(x ± 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比较(x ± s,分)

3.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规范延续护理操作流程;通过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档案,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情况、主要治疗用药及心理、饮食、睡眠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方案;通过完善延续性护理内容,发放老年精神障碍健康手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水平;通过多途径开展延续性护理(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健康教育讲座等),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研究指出,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可明确服务内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4]。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命质量[15]。

3.2 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过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电话随访,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方案,让患者在出院后仍然能够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指导、关心以及帮助,促进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干预过程中,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在进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有相关研究显示,每周对糖尿病合并心理应激障碍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次,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心理、生活方式等干预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16]。

综上所述,为患者提供规范系统、实用可行、科学合理的延续性护理,具有潜在的实际意义,能够改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出院后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提升治疗效果。此外,科学合理的延续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总之,从实践经验以及统计学分析来看,延续性护理对于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延续性出院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