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条件的中药专业学科群建设思考

2020-12-22 03:51何先元喻录容付利娟李昕燃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药学药用植物中医药

何先元 喻录容 付利娟 李昕燃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1331;2.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6

从20世纪五十年末我国开始成立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以来,由于学制限制和人才培养服务对象差别使得中医与中药学就分为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学习就难以深入学习,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药发展既需要学习借鉴和使用现代科技研究思路和仪器设备[1],又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中医药理论知识,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仅针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从中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对象、服务行业和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对中药专业学科群建设进行分析,供中药高等教育参考[2]。

1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1 专业必修课

学生通过对中药专业必修课的学习,需要掌握中医药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解决在为医药卫生健康事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有关中药生产、分析检测、创新研究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3-4]。主要课程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质量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资源学、药事管理。这些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特性,而且要求学生熟悉中药作用对象——机体特点,还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药物使用方法。

1.2 专业限选课

在学习了专业必修课等相关基础课程后,中药专业学生需要更加深入了解中药专业的研究内容、涉及方向。为了有助于学生今后发挥特长,使学生在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上通过学习能够获得相对完整而又成系统的课程,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提高,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想,不同学校开设部分专业限选课,如药用植物栽培学(GAP)、药厂管理(GMP)、中药新药开发(GLP)、临床中药学(GCP)和中药市场营销(GSP)。这些课程涵盖有中药现代化规范基本知识,目的是促使学生对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科技、中药临床和中药商业等方向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以便于服务这些行业特别是管理时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和促进其继续学习。

1.3 专业选修课

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人文背景,对专业选修课有极大地影响,既要考虑本校教师是否能够很好讲授课程,又要考虑培养的人才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还要考虑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兴趣等因素。但是针对中药专业学生来说,有些专业选修课还是有共性的,如药用植物地理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商品学、中药仓储管理等与中药专业相关的课程,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后既可以扩大专业知识视野,又可以促进中药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还有利于学生拓展研究思路。

2 中药专业研究对象学科体系

2.1 中药源头药用植物学科群

一般来说中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但是药用植物是中药的主要来源,如果以中药专业研究对象为药用植物来看,所涉及的学科群主要包括10门课程,即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地理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GAP、GLP。这些课程简单来说,需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植物可做药物?分布在哪些地方?这些植物的活性成分什么?如何采收加工变成药材?有什么生物效应?以及通过生物效应再去寻找新的药物[5]。

2.2 中药材学科群

药用植物作为中药使用,采收后按照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要求,其加工品就是中药材,把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的中药专业学科群有11门课程,包括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GAP、GLP、GSP、中药商品学、中药仓储管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需要熟悉理解中药材的功效、药性理论以及成分与功效之间的联系,中药材生产、经营、销售、仓储和运输等中药产业链各个环节。

2.3 中药饮片学科群

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饮片,供临床医师处方应用,中药专业调剂以及研究开发时,必须学习以下14门课程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GLP、GMP、GSP、中药商品学、GCP、中药仓储管理。饮片应用于临床,中药专业学生在调剂和应用研究临床药物时,必须要有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饮片仓储运输涉及到贵细饮片、有毒饮片严格管理知识的储备[6]。

2.4 中成药学科群

中成药由于其携带方便、服用方便、存贮方便、使用方便,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引进使用,使得中成药成为社会大众依从性最好的中药,不仅有中医师处方,而且有西医师处方使用,还有民众自行购买使用(OTC)药物,对中成药规范、研究和应用等学科群有15门课,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质量分析、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GLP、GMP、GSP、中药商品学、GCP、中药仓储管理。中成药研究使用涉及到安全、有效、稳定等各环节。

以研究对象为切入点的中药学专业学科群(植物药来源为例),见图1,中药专业学生如果能够学习这些课程,对于进入中药行业或社会其他相关行业,基本能够适应工作要求和较快拓展学习[7]。21门课程涉及到4个研究对象,这中间就有不少课程内容有交叉,这些交叉内容,在现代大数据条件下,有必要综合分析,做到信息互通共享,既保证教材体系完整,又能够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新药开发等课程对4个研究对象都要涉及到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中药学研究4个对象,需要理解记忆熟悉药物的药性理论、功效、应用和注意事项;中药化学需要采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提取分离鉴定中药成分,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鉴定学则是从源头开始直至临床以及患者自行购买药物各个环节就要涉及到真伪和质量标准;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新药开发采用现代手段探讨中药活性物质作用效应,以及使用世界其他民族都能理解的实验方法和数据探讨中医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3 中药专业服务行业学科体系

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服务于中药产业链,见图2,需要掌握的知识涉及多个行业,在课程建设时既需要考虑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和努力创新的精神。

3.1 中医与中医学

中药专业学生主要服务于中医药行业,所以需要首先涉猎中医与中医药相关课程内容,只有学生具有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拓展学习,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其他知识可以在工作生活实践中终身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图1 中药专业学科群(植物药来源为例)

图2 中药产业链涉及的行业

3.2 中药农业

中药源头特别是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农村,药材的采收、加工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中药农业发展也牵涉到农村经济发展,就现阶段来看,发展中药农业也是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鉴于中药农业生产与大田经济作物生产的区别是大田经济作物的目的是获得高产量的碳水化合物等初级光合作用产物,而中药种植的目的是获得含量稳定的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两者生产目的有差异,这就要求从事中药农业不只是照搬大田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更重要的是符合中药材生产基本规律。因此,从事中药农业相关工作,既要有中药基本知识,又要有农业生产以及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学科知识[8-10]。

3.3 中药工业

农业发展走向工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前我国中药的工业化程度相对比较落后,导致中药走向世界进程缓慢,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经济发展迅速,在国际经济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药工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完善,中成药剂型越来越多,中药药效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高,中药专业学生除了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学课程外,很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信息化条件下中药工业发展趋势有关知识[11]。

3.4 中药商业

中药商业是中药服务大众的重要途径,由于中药的特殊性,中药商品的自然属性导致其商业属性也与其他商品的经营管理存在差异,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仓储、流通和用户使用必须要有可溯性,特别是对于毒性类药物和中药的不良反应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支撑完成全过程的可溯,这样就要求中药专业学生对信息管理知识要有比较深入的学习。

3.5 中药科技

中药科技涉及从田间地头到使用者手中每一个环节的科技创新,药用植物种植、产地采收加工、饮片炮制生产、中成药生产以及仓储运输,狭义理解中药科技主要考虑应用现代科学仪器设备研究中药的效应作用以及新药开发,中药专业学生必须获得新仪器设备的应用技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知识,要求中药专业学生既要有对新知识渴求愿望,又要有创造性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中药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3.6 中药文化

中药文化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载药365味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开始,至20世纪90年代载药8980味的巨著《中华本草》,中药学著作记载药物数量有极大增加,更主要的是中药理论逐渐完善,中药知识历代都是在吸收世界各民族先进的用药经验和药效明显的药物,这种兼容并蓄的理念,是中医药文化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2016年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战略部署。中药专业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历朝历代人们对健康追求做法的了解,这些课程知识需要在具备中医药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学习。

4 信息化条件下中药专业课程变革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及其迅猛,特别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中药专业学生在日后要更快、更准确、更有效地完成中药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就需要对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12-14]。特别是对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有哪些?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对这种大数据,在现有条件下还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来分析统计和流程优化这些海量和多样化的信息,只有要求中药专业学生有信息科学知识储备,才能在将来的实践中依托云计算运用大数据模型分析,预测中药多成分、多环节和多靶点综合作用效果[15-16]。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中药高等教育时奠定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丰富发展起来的,已经在我国中药高等教育院校普遍接受实行,但在大数据时代,每门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需要互通共享,课堂教学需要协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便空出更多时间促使学生学习了解多学科知识,向多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中药学药用植物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吉林省一温专业建设点
——通化师范学院中药学专业简介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