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在护士对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抬高患肢情况的效果分析

2021-05-21 06:26郭小莹邓传芳赵静蔡双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床尾舒适度患肢

郭小莹 邓传芳 赵静 蔡双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广州 510000

抬高患肢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物理治疗方式之一[1-2]。微创手术的不断创新,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式不断进步。护理方面的临床工作却并未规范化[3],抬高患肢的操作未达到标准化[4]。本科2019 年4 月至6 月调查发现,患者对于抬高患肢的反馈意见不一,部分患者住院期间从未抬高患肢,而护士未能及时掌握患者反馈意见,未及时给予健康宣教和抬高患肢等操作。为保证患者抬高患肢治疗有效的进行,本科于2019 年7 月开始对护士进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抬高患肢的宣教内容及流程进行培训和整改,改善了护士的宣教情况及患者抬高患肢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9年4月1日至6月30日改进前81例患者;另选取本科2019年7月1日至11月30日住院的147 例有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没有抬高下肢禁忌证病史、将要进行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年龄范围为18~65 岁,均经主管医生及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有听力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使用脚垫组和抬高床尾组;护士动态监测患者抬高患肢的执行情况、患者出院前微信填写调查问卷等。

1.2.2 分析原因 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没有达到标准化,开展护理工作时常存在个人工作质量差异,患者入院时及围术期未予以抬高患肢、未及时行健康宣教等;为此,质量改进小组从护士工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下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2.3 对策拟定 (1)医护因素。①患者入院时,医生及时开“抬高患肢”的医嘱。②制定专科培训计划,针对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及评估规范化。③修订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宣教内容,重点提出向患者普及抬高患肢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④修订护理质量核查表,定时检查护士的宣教执行情况,并与绩效奖金考核挂钩。(2)材料因素。①根据陈妙霞和陈华丽[5]主编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中提到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术期抬高患肢30°,专门制作符合30°角的下肢抬高垫(血管外科专门定做的脚垫,下面简称下肢抬高垫)。②对病区所有的病床床栏制作标识,抬高床尾[6]时均达到30°,见图1。(3)方法流程因素。①入院时,护士需采用抽签法分组,向患者普及下肢静脉曲张相关宣教内容,包括:通过使用脚垫或抬高床尾的方式,及时到床旁指导抬高患肢30°。②制定调查问卷。患者通过自评方式,在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病情变化时、出院时使用微信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宣教情况、手术等治疗情况、患肢肿胀情况是否好转,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舒适度及疼痛评分情况等。③使用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7],该表格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 个维度来描述患者住院期间舒适状况的量表,由患者自评,共28 项,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④采用NRS 疼痛评分量表[8],由患者自评,反应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状况,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⑤下肢抬高垫(图2)制作完成,抬高床尾已达到标准化。制定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与护士的宣教率越高,绩效分越高。

图1 床尾抬高示意图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2 下肢抬高垫实物图

2 结 果

2.1 改进前后及改进后第1 次宣教时间点比较 表1 可见,从总体的宣教情况而言,改进后7 月至11 月的宣教率均高于改进前4 月至6 月(P=0.03),可见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护士的宣教情况有意义;从表2 可见,改进后7 月至11 月每个患者针对不同时间点进行宣教,大部分患者从入院时进行第1次宣教,7月至11月各个时间点的宣教率均高于改进前4 月至6 月;从第1 次宣教点分析,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第1次宣教,宣教率为88.44%,少数患者在其他时间点进行第1次宣教,宣教率为97.96%;入院时进行第1 次宣教患者抬高患肢的执行率为70.37%~100.00%、平均执行率为80.95%,症状缓解率为60.87%~75.00%、平均症状缓解率为67.69%;其他时间进行第1 次宣教患者抬高患肢的执行率为100.00%,症状缓解率为0.00%~75.00%、平均症状缓解率为67.59%。由于其他时间点宣教的数据较少、医生在术前术后的宣教情况不一、患者手术是否完成等原因导致其他时间的患者抬高患肢执行率及症状缓解率存在偏差,可再进一步的数据收集后再追踪。

2.2 患者使用不同抬高方式的情况比较 入组患者中,使用脚垫抬高患肢治疗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72.5±11.6)分,略高于使用床尾抬高患肢治疗患者的(72.0±8.6)分,同时,前者的肿胀缓解情况、治疗效果也略高于后者,见表3。

表1 改进措施前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宣教情况比较[n(%)]

表2 规范化护理改进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第1次宣教时间点的情况比较[n(%)]

表3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不同抬高方式的情况比较

3 讨 论

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是高位结扎[9]和抽剥及缝扎术。创新的手术方式包括泡沫硬化剂注射法[10-11]、透光静脉刨吸术[12-13]、腔内激光治疗[14-15]、射频消融[16]等。

“优质护理服务”是本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指导患者有效的抬高患肢便是本科优质护理的其中一个重要体现。从提高护士的宣教率出发,本科医护达成共识,无论是医生还是护理的工作都应规范化和标准化。每一位新护士或轮科护士都会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的专科护理及健康宣教内容的培训和考核;入院时医生开医嘱予“抬高患肢”,护士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健康教育及相关治疗;为了提高护士宣教的积极性,护士宣教情况会登记护理质量核查本,与绩效考核挂钩。表1 可见,从总体的宣教情况而言,进行规范化护理后的护士宣教率均高于改进前,可见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护士的宣教情况有意义。

本次研究,我们将护士宣教情况分成4 个时间点来统计分析,分别为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时。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时即进行第1 次宣教,少部分患者在其他3个时间点进行第1次宣教(表2)。但由于其他时间点宣教的数据较少、医生在术前术后的宣教情况不一、患者手术是否完成等原因导致其他时间的患者抬高患肢执行率及症状缓解率存在偏差,可再进一步的数据收集后再追踪。

从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出发,我们发现影响患者抬高患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患者抬高患肢的舒适度,当患者产生不适感及抵触心理时,抬高患肢的依从性差。不同的抬高方式对患者的舒适度反馈不一,本次针对本科常用的2 种抬高方式进行工具的标准化改进,包括下肢抬高垫的制作和抬高床尾的高度进行标识及标准化流程制定,同时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使用脚垫抬高患肢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使用床尾抬高患肢治疗的患者;单侧病变患者的抬高患肢舒适度优于双侧病变患者;而单侧病变患者中,使用脚垫抬高患肢舒适度均优于使用床尾抬高患肢治疗。

实践研究表明,规范化护理模式用于血管外科的护理管理有着重大意义,通过规范化护理措施,关注患者使用不同抬高患肢方式对患者的舒适度影响,有效的提高护士对患者抬高患肢的宣教率及患者抬高患肢的执行率,保证患者的有效治疗。

猜你喜欢
床尾舒适度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大型非标设备旋转不同步故障分析与处理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情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床尾抬高三角架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