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四川省红色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研究

2021-06-02 15:19张嘉昕刘雨欣
南方农村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脱贫攻坚新时代

张嘉昕 刘雨欣

摘   要:本文选取贫困地区和红色旅游景点都相对密集的四川省为分析对象,发现四川省红色旅游有助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巩固,但存在宣传推广工作需要加强,红色旅游专业性人才储备不足,红色旅游规范化水平不高和产业间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的问题,应提升宣传的实际效果,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规范化水平,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旅游;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1)02-0050-06

一、引言

一般认为,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担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1]。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直接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收之上,另一方面还能带动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的销售,提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收益状况,并通过提升对三大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当地就业的扩大和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起到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作用。

在《2016-20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被列为发展目标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全国各地均涌现出了发展红色旅游助力实现脱贫攻坚的成功案例,发展红色旅游形势大好。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日益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量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13.04亿人次,每年平均增长15%以上[2]。央视2020年推出的《走村直播看脱贫》栏目中有很多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脱贫的成功案例。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和历史因素,属于我国现存贫困现象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国际贫困标准法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我国的贫困标准历经几次调整,《扶贫纲要》规定:我国现行的脱贫标准是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综合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按照6%的年增长率调整后计算得到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大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如果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10000元。截止2019年,四川省常住人口数为83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0.4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7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03元/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732.85元/年①。在我国832个贫困县中,四川省占7.9%,即66个。其中已摘帽贫困县有59个,2020年计划摘帽贫困县7个②。同时,根据熊杰、章锦河等学者对中国红色旅游景点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我国红色旅游景点在全国尺度上属于集聚型分布,红色旅游景点集中分布在川、闽、陕、赣等10个省份,四川省就属于红色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因此四川省具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和历史文化条件,也适宜于探索红色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径。

本文选取贫困地区和红色旅游景点都相对密集的四川省为分析对象,分析近年来四川省红色旅游助力脱贫的现状和成果,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四川省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借鉴。

二、四川省红色旅游助力脱贫的现状和成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四川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较过去有所增强。取得这些成果离不开四川省政府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四川省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的措施。例如,四川在2018年明确提出红色旅游的“四大工程”,即创新工程、服务提升工程、精品培育工程、宣传营销工程等。“四大工程”的实施为四川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四川省的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稳中有序。除“四大工程”之外,2019年,四川省又提出了实施红色旅游“九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和影响力。“九大行动”是指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创新保护、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红色旅游精品打造、红色文化内涵挖掘、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推进、红色旅游宣传营销与市场开发、红色旅游扶贫富民促进、红色旅游资源创新保护、红色旅游人才培育[3]。“四大工程”和“九大行动”已经在四川省多个县进行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四川省天全县在2018年实施了天全县红军村风貌整治工程,该村在同年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风貌整治工程中,红军村一步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更好地接待与服务游客打好了基础。村民还借力红军村风貌整治工程扩展羊肚菌,土耳苕等土特产种植和农家乐产业[4]。四川泸定通过与对口帮扶单位合作,整合自然资源与红色资源,对泸定桥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进行统一打造,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与收入,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5]。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千佛山脚下的老望沟村,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情景体验旅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扶贫富民。四川仪陇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助力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仪陇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重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力争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6]。四川省广安县把独特的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7]。

除了四川省政府对红色旅游产业的支持和指导之外,四川省当地的人民群众也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中发挥了自主性和能动性,并在其中积极探索适宜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2019年,四川千佛老望沟村通过村两委、党员代表与村上贫困户共同入股的方式,籌建了四川千佛老望沟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农产品销售。许多村民得益于红色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得到了工作岗位和较好的收入。红色旅游的发展也推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直接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游客的增加也提升了村民们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村民们自觉主动地改善村容村貌,使得村庄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8]。

在四川省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已有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四川省南充市长坪山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示范点。早在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就启动了革命老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1.5亿元,栽植晚熟柑橘2.5万亩、花椒0.6万亩,建设产业道路6.6公里。预计项目建成以后能实现农户每户平均增收超过2万元,每年解决当地农民就业超过1200人[9]。四川省通江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旅游资源,成功成为四川省的旅游强县之一。2018年通江县一共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10]。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引入合作企业建设“彝海结盟”红色文化景区,并吸纳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全村110多户贫困户全部脱贫[11]。此外,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四川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的一大亮点,也是四川省红色旅游所具有的特色竞争力之一。示范区通过将红色旅游与抗震救灾,三线建设等主题相融合,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容,提升了对游客的吸引力。2018年,阿坝州通过创建“抗震救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8年前两个季度,阿坝州红色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83.13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总收入6.65亿元[12]。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公布了《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四川省广安市报送的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和梓潼县“两弹城”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荣列榜单。

三、四川省红色旅游助力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推广工作需要加强

总体来看,大众对于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认知程度偏低。四川省的旅游热点一直在于九寨沟,成都大熊猫保护基地等老牌景点。近几年,随着四川省美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兴起,大众在四川省的旅游重点有所转移,但对于红色旅游的了解普遍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四川省红色旅游的宣传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四川省的红色旅游景点相对于井冈山等广为人知的革命老区来讲很少被人们所了解,加之四川省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很少,即便是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四川省的红色旅游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外部的宣传仍然很少。这导致大众很大程度上不了解四川省的红色旅游,甚至不知道四川省的红色旅游景点。因此导致了四川省的红色旅游景区相对而言客流较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就宣传方式而言,四川省红色旅游目前采用的仍是传统宣传方式,即电视新闻平台宣传。当今互联网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宣传方式也更趋多样化,流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相较于电视新闻平台,在大众的生活中占据更大的成分。但是在这些平台上却非常少见四川省红色旅游的宣传,自然也导致了大众对四川省红色旅游认知不足。而且当今人们正处于一个对网络信息的快消费时代,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人留下印象,才是宣传是否有效的一大重要衡量因素。这也要求在红色旅游宣传的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强宣传的有效性。目前四川省对于红色旅游宣传仍未脱离传统方式,形式也比较单一,吸引客流的效果较差。此外,在宣传方面还应注意的一点是,红色旅游本身很大程度上有其特定的受众,如不加区分,不具针对性宣传,既浪费有限的宣传资源,也会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二)红色旅游专业性人才储备不足

当前四川省红色旅游相关人员主要以当地居民为主,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工作人员主要为当地的村民,比如四川千佛老望沟村红色旅游景区。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对当地脱贫成果的巩固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所阻碍。首先,由于当地本身多为贫困地区,当地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都偏低,几乎都没有受过培训和再教育便直接上岗,直接造成了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不高,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影响红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其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足也是导致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工作、创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等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当前四川省红色旅游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

(三)红色旅游规范化水平不高

当前四川省的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新建的红色旅游景点,处于建设的初步阶段,规范化水平普遍不高。虽然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具有外在政策支持,又有内在脱贫动力推动。但由于资金短缺和人才短缺,建设的水平较低,很多景区都是草草建设就直接运营,短期内可行,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卫生环境条件差,安全性差,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若不及时提升四川省红色景区的规范化水平。不仅从经济效益上来讲,会使客流越来越少,发展乏力,从社会效益来讲,不规范的状态更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问题,损害四川省红色旅游的长远发展能力。更有可能导致因此脱贫的地区重新回到贫困状态,还面临着比之前更难进行经济发展的恶劣的发展条件。

(四)产业间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虽然当前四川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对于当地的脱贫攻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红色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真正实现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要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产业间的多层次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当前,四川省一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脱贫攻坚的地区仍以單一产业模式为主,即仅仅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未能在产业间进行融合,对当地经济的促进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以第一产业为例,四川省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也有很多特色农产品,适合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互相推动,但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目前来说这方面工作做的很少,产业间融合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运输的发展程度也不足。

四、新时代四川省红色旅游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中共十九大以来,红色旅游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之下蓬勃发展,四川省作为现存贫困地区和红色旅游景点集中区域,抓住了历史机遇和时代条件,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四川省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本文在对四川省发展红色旅游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宣传的实际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红色旅游产业的活力与经济效益,以进一步提升其对当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作用,应该加大对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并不断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提升宣传的实际效果。

首先应将针对大众的宣传与针对特定受众的宣传区分开,分别采取适宜的宣传方式。针对大众的宣传应注重提升宣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吸引大众对红色旅游的兴趣。具体来讲,可以采用通过大众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进行宣传引流,采取小视频,歌舞宣传片,动漫,创意广告的形式。同时应最大程度发挥四川省红色旅游的特色竞争力,可以将大熊猫,川菜文化等主题与红色旅游宣传有机结合。针对特定受众,即对红色旅游有着需求的学生家长和文化工作者,在宣传方面要注重增加文化内涵,突出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所具有的文化知识背景和教育功能,贴合他们对于红色旅游的需求,增加他们对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了解和兴趣。其次,应在创新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投放宣传材料,同时应基于成本最小化原则,尽可能节省宣传所需的实际成本,使得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效益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对红色旅游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以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这样不仅能促进四川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进程,还能提升当地劳动力素质,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多方面的推动作用。具体实施上来讲,可通过与四川省当地的高校联合成立社会实践基地的方式进行,通过在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一方面以低成本向红色旅游景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他们可以助推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建设,规范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高校人才的素质提升,帮助他们将自身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提升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规范化水平

四川省省级及县级政府应该在深入了解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范化标准方案。并对其建设进行监督指导和定期检验,以确保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制定景区卫生标准,安全责任标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对景区商贩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管等,并对景区注意进行维护,以保障红色旅游景区免遭人为破坏和损坏,能够可持续发展。此外可以通过与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合作的形式,由更专业的专门团队来对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一方面可以鼓励相关的新兴创意型企业的发展,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带动文创企业的发展和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企合作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四川省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此外在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星级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广泛参与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的规范化建设,自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四)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

可以参考甘肃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甘肃省迭部县推出了红色旅游和农业、林业、牧业旅游相结合的高原生产、生活体验游,通过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打造参与性较强的体验式项目形成了融民族民俗风情、自然生态、红色革命于一体的旅游模式。四川省也可模仿这种模式,推出相应的红色旅游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生产、生活体验游,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几类产业进行融合发展都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前面也提到过红色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促进红色旅游景区规范化,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特别是四川省拥有知名的大熊猫保护基地,大熊猫可以说是四川省的特色之一,可以将大熊猫与红色主题相结合,推出相关的文创产品,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四川省红色旅游的特色竞争力。此外,还可以在增强四川省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征集产业间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并对有效可行的方案进行一定的奖励,加大创新力度和新发展模式探索。政府方面要进一步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加强对公路,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破除产业间融合发展的基本障碍。同时要鼓励当地多种产业同时发展,在红色旅游景区,要让当地居民明确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眼前利益和产业间融和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要忽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间的发展。在红色旅游中,可合理加入对当地优质农产品,手工艺品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当地经济更快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使当地真正做到脱贫且不返贫。

参考文献:

[1] 金鹏,卢东,曾小乔.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评述[ 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06):764-768.

[2] 辛旅.开创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N].中国旅游报,2018-09-14(A02).

[3] 金启宁,张宇,白骅.四川: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活力无限[N].中国旅游报,2019-05-16(01).

[4] 孙振宇.四川省天全县: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夯实群众致富基础[EB/OL].学习强国(2020-04-16).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4250788147914719339&item_id=4250788147914719339.

[5]  四川瀘定:小村建民宿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EB/OL].学习强国(2019-12-23).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

html?id=3256684036436072939.

[6]  白骅.举全县之力红色仪陇奋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N].中国旅游报,2019-07-29(A02).

[7] 李建勤.四川广安: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J ].衡阳通讯,2019(6):43-44.

[8] 安峥,王海涛.四川绵阳安州老望沟村:红色旅游带来“金饭碗”[EB/OL].学习强国(2020-06-07).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7493428685890709459&item_id=7493428685890709459.

[9] 张枥,李果.四川南充长坪山:依托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EB/OL].学习强国(2020-01-03).https://www.xuexi.cn/

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680432169093766976.

[10] 李明.四川巴中通江县: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EB/OL].学习强国(2020-07-28).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272265199995586271&item_id=15272265199995586271.

[11] 红色旅游助推大凉山脱贫[EB/OL].人民网(2019-09-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250299953646802&wfr

=spider&for=pc&isFailFlag=1.

[12] 阿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阿坝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EB/OL].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09-07).http://wlt.sc.gov.cn/scwlt/

c100281/2018/9/7/9f648ac3432e4a3fb0aba4a228952661.shtml.

(责任编辑:罗湘龙)

Research o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Red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ZHANG Jia-xin1,LIU Yu-xin2

(1. School of Marxism,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erbing 150001;

2. School of Economic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Sichuan Province, where the poor areas and red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relatively dense, as the analysis object, and finds that red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is helpful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red tourism, the low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of red tourism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inter industry integration. We should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publicit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tourism talent team,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level of red tourism scenic spo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 industry integration.

Key words: New Era;Red Tourism;Poverty Alleviation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脱贫攻坚新时代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