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习生活的空间

2021-09-10 07:22刘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项目化微课程

刘红

【摘要】实施“新忠义”读写融合主题微课程,意在打通读写之间的壁垒,整体设计读写学习活动。打开阅读空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打开思维空间,搭建有效的读写支架;打开活动空间,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创设的项目情境实践活动中,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创造性灵活运用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项目化 思维可视化

小学语文教材,将“立德树人”一以贯之,着力于“文”的写作,着眼于“人”的发展。“新忠义”指忠诚和仁义,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集体;悦纳自我,关爱亲友。实施“新忠义”读写融合主题微课程,意在打通读写之间的壁垒,整体设计读写学习活动,从单篇、联类、整本书、跨学科四个方面,统整规划,循序渐进。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资源、工具、策略、支架、评价,实现读写融合。学生在语文读写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言语经验,促进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

一、打开阅读空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统编版语文教材实现了双线组织的体系创新与课程价值:教材人文主题鲜明突出,选文内容内涵丰富,学习语言,成长精神。我们研读教材,从“内驱力、思想力、表达力”三个维度构建微课程学习任务群,从学生的视角开发阅读的体验,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开始,进入思维机制,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创造性灵活运用的“语文能力”。

1.整体设计——构建读写融合学习任务群

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读写融合的学习任务群,以此丰富与改造教材中的课程设计,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五年级上册“舐犊情深”读写融合微课程,可以选用教材中的课文,拓展群文阅读,开展语文读写实践活动,达到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微课程学习中,习作表达能力来自阅读中的积累与习得,相互渗透与融合。我们在学习平台上提供了微课程的学习资源,如微课、阅读材料、名家朗读、微视频等。这些资源像魔法书一样,吸引着学生探究学习。

2.深度阅读——指向阅读与写作的统整

深度学习,是一种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基于单元主题阅读需要解决“怎么读”的方式方法,核心操作指向阅读与写作的统整。如教学《父爱之舟》,我们可以采用圈划批注法,让学生深入阅读。首先,请学生初读课文概括: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式,呈现师生概括的场景(见下图)

其次,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难忘的场景,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语句中,你体会到那浓浓的父爱。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入文本之中品词品句、得意得言。学生圈划批注,细细体昧文中的每一个标点、每一个短语所包含的意思,体会到一个如此节省到极点的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一次次凑钱缴费,把儿子托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了今天的画家、文学家。

学生借助圈划批注的方式,把品读时思维方法、过程、结果呈现出来,让核心问题启动下的思维可视化。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又利于师生开展讨论交流,还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矫正。深度阅读的过程不仅关注内容与方法的迁移,还需要兼顾内容及写法的重构。

二、打开思维空间,搭建有效的读写支架

在读写过程中,有效地搭建支架是读写融合项目性学习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

1.群读思维可视化

群读思维可视化是指在单元主题阅读过程中,借助阅读单、情节图等形式使阅读思维外显。我们根据单元主题与各篇课文的特点,向学生提供群读思维可视化的阅读支架(见下表)。

这样引领学生的阅读路径,既指明阅读方法,又有链接写作的铺垫,起到“读之有方”“读之有效”的作用。

2习作思维可视化

发展学生的习作思维,从思维入手逐步建构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系,这是从学习者内部语言的发展来推动外部语言的提升。如“舐犊情深”读写融合微课程学习中,我们根据习作内容,为学生设计习作思维可视化的支架(见下表)。

这样的习作构思支架涉及素材的来源、情节的安排、重点的把握等多个方面,有效帮助学生在追问中构思,在习作中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母爱。

三、打开活动空间,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紧扣语文要素重锤敲打,力图在“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过程中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共同发展。

1.一课一得,落实语用训练

王荣生教授强调:所谓“学的活动”,首先是保证学生在课堂里有相对完整的、比较充分的学习时间。我们要创设“完整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整理语言的时间、表达理由的时间、开放的答案空间。一课一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得到迁移运用,学习才是高效、长效的。

2.语境交际,留下美好童年

基于语境交际的“单元习作”,以情境任务激发写作动力,以铺设支架提供写作助力,以语境生成磨炼写作能力,以现场体验增强交际活力,操作性强,便教利学。如“舐犊情深”读写融合微课程,可以设置实践活动:孩子用真情给父亲写一封信,回忆童年往事,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家长为孩子准备了特殊的礼物——一封家书,浓浓的亲情在书信中流淌。每次“习作”都强调将“作文”运用于生活交际,从中增强写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逐步将写作从“目的性写作”转化為“功能性写作”,即把写作当成是一种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

“新忠义”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种课程模式,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新忠义”读写融合主题微课程中“活化知识”,在创设的项目情境实践活动中,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创造性灵活运用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项目化微课程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