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再孕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产钳助产的价值

2021-09-26 08:48崔秀飞
医疗装备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产钳胎头助产

崔秀飞

建平县医院急诊科 (辽宁建平 122400)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剖宫产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方法,可减少母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逐渐被众多产妇所接受。临床实践表明,剖宫产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方法,对降低新生儿宫内窒息发生率、母婴病死率有重要意义[1]。但若二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仍然选择剖宫产,会引发众多并发症,增加分娩风险。此时,阴道试分娩的优势凸显,如伤害小、恢复快、促进泌乳等,但会增加子宫破裂的的风险,少数产妇可能会出现分娩障碍,中途不得不转为剖宫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产钳辅助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tt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delivery,TOLAC)产妇娩出胎儿,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TOLAC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5.6±5.7)岁;孕周39~40周,中位39.75周;距上次分娩时间2~7年,中位4.2年。试验组年龄22~33岁,平均(25.7±5.5)岁;孕周39~40周,中位39.70周;距上次分娩时间2~8年,中位4.3年。两组TOLAC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顺产指征;单胎足月;宫口全开,胎膜破裂;所有TOLAC产妇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表示愿意配合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头盆不对称产妇;患有重要器官疾病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助产方式为胎头吸引器(上海晚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斯曼峰LX-3型):将润滑剂涂抹在吸引器开口端,用窥阴器撑开产妇阴道后壁,在拨开阴道右侧壁的同时用手将阴道前壁托起,在胎头顶部放置吸引器,仔细观察胎儿头部和吸引器情况,夹住宫颈组织器官后,在胎头上扣住吸引器实施抽吸,压力维持在500 mmHg(1 mmHg=0.133 kPa),形成负压后结合产妇宫缩情况进行牵引,辅助胎头向外俯屈。

试验组助产方式为产钳:助产前保证TOLAC产妇宫口全开,且无异常情况;在给予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切开会阴,检查产道情况,确定胎儿胎头枕骨位置,操作者将右手放在胎头和阴道后壁处,左手持产钳左叶缓慢置入阴道中,以相同方式置入产钳右叶,根据胎儿的弯曲面将钥匙放置在胎儿头部两侧后进行牵引,牵引方向与骨盆轴方向一致,在牵引过程中要小心,预防会阴损伤,直至胎儿前额娩出后再取出产钳,后根据常规分娩顺序分娩,并检查产道损伤情况。

1.3 临床评价

(1)中转剖宫产情况;(2)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软产道损伤、产后感染等;(3)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窒息、颅内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转剖宫产率比较

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在2016年出台“二胎政策”,该政策推出后,临床再次妊娠的女性不断增多,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而临床医师强调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中有发生子宫破裂的可能,会使众多产妇和家属在恐慌的状态下选择剖宫产[2]。相关研究指出,在分娩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时,新生儿的病死率却无改善,相反会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产妇的生殖器系统造成严重损伤[3-4]。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虽然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少、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状况(难产)等优势,但术后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子宫破裂是最严重的一种;同时具有出血量多、对子宫的损伤大等缺点,特别是首次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可能会发生膀胱位置改变、子宫、膀胱及盆腔粘连,而再次实施剖宫产会增加手术风险[5]。因此,分析TOLAC产妇的助产方法的利弊,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

胎头吸引器具有操作简单、对产妇骨盆侧壁影响小、不易发生产道损伤的优势,在对胎儿头部进行牵引的过程中方便旋转,尤其适用于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的产妇,但在吸引术后新生儿相关并发症较多,如颅内出血、头皮撕裂及挫伤等。产钳操作难度较胎头吸引器高,但牵引成功率高、牵引时间短,尤其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胎儿分娩;该技术对产妇的会阴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可松弛会阴部肌肉,使产钳更好地放置于合适的部位,避免对宫颈、阴道的损伤,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操作过程中,于产妇宫缩时牵引,宫缩间歇期时松开,可减轻对胎儿头部的压力,避免胎儿面部神经损伤与颅内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剖宫产后再孕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产钳助产的价值较高;但产钳助产后产妇依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尿潴留、产后感染及软产道损伤等,故术后应重视软产道检查工作;新生儿依然有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危险,故为降低以上风险,尤其是TOLAC产妇的分娩工作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后再孕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产钳助产的价值较高,利于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可保障母婴安全,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猜你喜欢
产钳胎头助产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
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