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骨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2021-10-20 02:53梁小凤唐四桂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作坊骨科预防措施

梁小凤, 唐四桂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明显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2]。因此需要加强骨科护士VTE防控相关培训,提高护士对VTE的认知及防控能力,促进VTE预防措施的落实。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让学生围绕问题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3]。工作坊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紧密结合实践,注重利用实例[4],已成为一种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类群体广泛认可的辅导模式。研究显示[5-6],将以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护理培训可提高教学培训效果。为了规范VTE的防控管理,提高护士VTE防控能力,我科应用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VTE防控规范化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我院骨科2个病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具有护士执业资格、从事骨科临床工作;②工作时间>6个月;③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 ①进修护士;②在培训期间因事、产假不在岗者。其中,骨科一区为观察组,骨科二区为对照组,各20人。观察组年龄22~54岁,平均(28.15±0.89)岁;男1人,女19人;本科5人,大专15人。对照组年龄22~52岁,平均(28.32±1.21)岁;男2人,女18人;本科4人,大专16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对两组理论、操作水平进行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成立骨科VTE防控培训教学小组,由病区VTE质控员担任教学组长,组织教学组成员,召开小组会议。培训小组成员共8名,均为骨科专科护士。小组成员制定培训内容和教案,编写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办法。对两组护士同时开展VTE防控培训。两组理论授课教师均由我院VTE护理预警小组组长即骨科护士长担任。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培训。培训项目包括集中理论授课2次,授课前护士需自学预习;组织护理查房1次;操作技能培训1天,操作技能培训项目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测量腿围以及VTE风险评估工具使用3项,授课老师演示操作项目后护士自由练习。

观察组:采取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培训。①教学内容设计:培训前通过微信问卷形式鼓励护士提出在VTE防控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结合护士理论、操作考核不足之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②主题介绍:由教学组长主持,召集所有培训对象,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目标,让每位参培护士有明确的方向。③理论讲授:主讲人以PPT形式介绍VTE的概念、危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控措施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出VTE病情观察、防控流程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让护士思考。④情景演示:结合临床实际,通过角色扮演展示VTE防控的具体流程,每个场景的演示确保连续。场景分为预防篇和治疗篇,预防篇包括患者入院当天的VTE评估与宣教、患者术后预防措施的执行流程、患者出院前VTE预防的相关指导、患者出院后的随访4个场景,治疗篇包括患者出现VTE症状后的处理流程和VTE患者的出院指导2个场景。⑤病案分析:从客观角度对VTE病例进行病案分析,包括发生原因、治疗措施以及预防VTE再发等,在互动环节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培训效果。⑥操作培训与练习:培训后护士分为3人一组,使用“亲身体验法”和“角色互换法”进行练习,即2名护士分别充当患者和操作者,另1名护士充当考官,进行操作训练,使护士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护理技术。⑦组长点评:组长针对本次工作坊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点评,提出活动中的亮点及不足。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培训结束后的成绩 培训结束后两组均分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采取百分制。理论考核采用统一考卷,操作考核项目、考核标准一致,考评老师经过统一培训。

1.3.2 两组VTE预防措施落实率 培训结束后利用3周时间自设查检表,内容包括VTE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规范使用、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5个项目。每个病区白班共分5个责任组,每个责任组设1名责任护士,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每天分别在每个责任组中随机抽取1名患者调查护士是否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正确落实相关的预防措施,共调查21天,两组各调查105例患者。对VTE低风险患者均采取了前三项预防措施为落实;对VTE中高风险患者采取前三项预防措施,且根据医嘱规范执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或)抗凝药物为落实。VTE预防措施落实率=预防措施落实例数/调查总例数×100%。

1.3.3 两组教学模式满意度 培训结束后通过发放自拟的调查问卷获取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整体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4个维度,每个维度25分,满分为100分,总分>85分为满意,60~85分为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与操作成绩比较

观察组VTE防控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TE防控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VTE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比较

观察组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为91.43%(96/105),高于对照组(64.76%,68/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33,P=0.021)。

2.3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教学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VTE已成为导致住院患者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医疗问题[7],但在临床中是可以预防的。静脉血栓形成包括三方面主要因素: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淤滞以及高凝状态。接受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均具有以上危险因素,是VTE发生的极高危人群。作为病情密切观察者的护士准确地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是采取合适预防措施的前提条件[8]。研究显示[9],骨科护士对卧床患者VTE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应加强护士对VTE相关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并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护士学习的需要,PBL教学法与工作坊相结合,为临床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于具体、真实的病例中融入相应的知识点,将临床与理论很好地衔接起来[10]。

本研究将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护士VTE防控培训中,结果显示,①更有效提高护士VTE防控理论和操作成绩,分析原因:首先,该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护士需求,针对护士在临床VTE预防中遇到的问题和未能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都是护士感兴趣的内容,区别传统培训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充分调动了护士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护士VTE防控理论知识得到提高;其次,该模式学习氛围比较轻松自由,在工作坊内各种仪器设备非常完备,护理人员可以全面地了解并进行操作练习,有助于掌握各种用品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操作考核成绩。②能提高VTE预防措施落实率,分析原因: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能够熟练运用VTE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加强了对VTE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并根据VTE风险等级对患者采取规范化、个性化的预防措施。③能提高教学满意度。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大多以讲座为主要形式,教育形式较单一,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情景演示环节,护士通过模拟临床VTE防控,可更加熟悉VTE预防及控制的具体流程,有效指导实践;在操作培训环节,让护士换位思考,体会当自己作为患者时的需求;在病例讨论环节,护士各抒己见,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充分激发护士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临床思维。

综上所述,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VTE防控培训,可提高培训的效果,有助于VTE预防措施的落实,为VTE的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得到护理人员的肯定,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坊骨科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大截面梁高支模架倒塌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与预防措施探讨
工作坊:独立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