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葛曙光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封闭式创口研讨

刘 杰,葛曙光,姜 辉(通讯作者)

(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溧阳 213300)

骨外科创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在骨科中发生率极高,其伤口愈合较慢,以往临床多采取开放式换药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伤口渗液不利于愈合,需多次换药方可愈合[1-2]。负压引流技术可促进伤口愈合,传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需多次更换敷料,使得伤口发生渗液等不良情况,极易引起导管堵塞、创面感染,因此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运而生[3-4]。本文结合溧阳人民医院骨科2017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分组运用传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溧阳人民医院骨科2017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66 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各33 例。参照组年龄23 ~64 岁,平均年龄(44.92±17.96)岁,男性21 例,女性12 例,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4 例、运动损伤10 例、机器压伤5 例、重物砸伤4 例,根据病灶位置分类为四肢开放性骨折19 例、软组织损伤8 例、骨筋膜受损6 例;研讨组年龄24 ~63 岁,平均年龄(45.06±18.07)岁,男性22 例,女性11 例,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5 例、运动损伤11 例、机器压伤4 例、重物砸伤3 例,根据病灶位置分类为四肢开放性骨折18 例、软组织损伤9 例、骨筋膜受损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骨科创伤-住院医生指南》中关于骨外科创伤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创面面积超过25 cm2,患者年龄超过18 岁,具备清楚的意识,能正常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研究事项已充分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损伤的患者,具有封闭式负压引流相关禁忌的患者,存在危重病情表现或不正常精神状态表现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7082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伤口清理操作,运用双氧水、0.9%氯化钠溶液等为其清洗伤口部位,之后为其敷设碘伏(浓度为0.05%)10 ~30 min。参照组患者运用传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简单处理完伤口后,于其创口表面敷设VSD 泡沫,注意敷设面积超过创口面积。如创口面积过大,可将敷料串联在一起后敷设。之后缝合固定伤口,并采用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进行伤口消毒。待干燥后,将创口采用医用薄膜予以覆盖,再由护理人员将负压吸引机接通,此时控制压力69 ~119 mmHg,期间仔细观察患者创口位置的密封效果,避免漏气情况发生。研讨组患者运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创口表面敷设VSD 泡沫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同参照组,然后去除输血器末端的针头,于软管上剪出2 个侧孔,再插入到泡沫性敷料中,要求全部敷料中插入此类软管。由软管接通负压设施,联通输血器端口注入0.9%氯化钠溶液,此时注意控制流速。治疗期间,每间隔1 h 完全开启阀门1 次,冲洗软管,观察到软管中流出清澈液体时可停止冲洗。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敷料使用时间、更换次数、治疗费用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观察与评价。其中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反映疼痛程度越高,同时对其疗效根据《骨科创伤-住院医生指南》相关标准[5]予以评价。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层级,经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无坏死、水肿表现,伤口已完全愈合可评价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无坏死,但出现一定程度的水肿情况,伤口面积有所减小可评价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无变化或加重可评价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敷料使用时间、更换次数、治疗费用以及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对比

研讨组患者敷料使用时间、更换次数、治疗费用均少于参照组患者,且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s)

敷料更换次数/次分组 例数 敷料使用时间/d治疗费用/万元疼痛程度/分研讨组 335.96±1.18 1.23±0.28 1.45±0.58 1.29±0.32参照组 339.67±1.53 3.27±0.54 2.84±0.61 3.60±0.76 t 11.030219.26589.486416.0922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

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参照组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对比(例)

3.讨论

骨外科创伤在临床骨科中较常见,患者的伤口多为开放性伤口,同时存在皮肤损伤、黏膜破裂等问题,而因伤口面积较大发生感染的事件较多,严重时出现伤口坏死、疼痛感加剧、治疗难度加大[6]。传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伤口感染,但失败案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引流管压力设置问题,由于骨科创伤患者的创面面积存在差异性,面对创伤面积过大的患者时,引流管中的负压会明显下降,从而减缓引流液的流速[7]。二是干燥的分泌物易阻塞引流管,患者的创伤面极易出现分泌物、血液等物资,其干燥后常阻塞引流管[8]。三是贴膜的密封性能较差,这是由于患者创伤面积受损、贴膜密封、皮肤坏死等情况均会影响贴膜的密封性,直接影响引流管内压力[9]。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在传统引流技术中增加冲洗管敷料这一流程,操作简便易行,且明显稀释创面的分泌物,降低干燥产生,延长敷料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10]。

本文结果显示,研讨组患者敷料使用时间、更换次数、治疗费用均少于参照组患者,且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93.94%高于参照组的6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加速创面愈合,同时满足经济易行原则,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封闭式创口研讨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封闭式负压吸引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