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颜跃红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产科

颜跃红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办 广东 清远 511500)

产科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识别、处理产后出血,这也是产科护理人员必备的技能。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产后出血,同时这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护理工作的高效性,能够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概率,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细节管理,要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但是常规护理模式有着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活动是现阶段临床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能够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0 例患者,分析QCC 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0 例患者,并采取随机电脑分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22 ~38 岁,平均年龄(28.75±3.68)岁;观察组年龄23 ~37 岁,平均年龄(29.15±4.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产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和配合度;②肝肾功能不存在严重的障碍;③凝血功能正常;④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方面的疾病;②自己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协助产前检查、饮食和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入QCC 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1)成立专门的产后出血品管圈小组,护士长为圈长,辅导员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确定分娩效率提高、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是品管圈活动的主题。(2)分析要因:圈长组织圈员对要因进行讨论,总结和分析产科现状、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因素、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等。现阶段产科护理团队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反映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护理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欠缺实践经验,在处理状况复杂的产妇的时候,不能把评估工作做到位,在面对情绪波动大的产妇及其家属的时候,表现出慌乱,影响到对产妇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很多产妇认知水平不高,护理人员没有把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地做好,导致产妇依从性不高;产妇分娩的时候没有给予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阶段是产后2 h,要想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具备识别早期产后出血的能力,并能够准确地计算出血量。(3)问题处理:鼓励圈员组织以老带新活动,由资质高的圈员指导年轻圈员,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的指导年轻护理人员的工作,教会和指导护理经验欠缺的护理人员如何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评估产后出血风险的技巧,指导其如何正确地、客观地对产妇产出进行观察,指导其如何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高效的沟通并帮助他们疏导不良情绪;组织圈员定期进行处理产后出血问题的演练,对圈员之间的协作性进一步提升;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对分娩方法进行讲解,详细的介绍注意事项,充分向产妇说明产后出血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引起产妇的重视,详细的介绍产后出血的成因,并介绍预防的有效措施,并教会产妇在产后出血发生后如何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产后给予针对性、个体化的饮食、产后恢复等护理措施;产妇进行分娩的时候,要把预见性准备工作做好,要和血站、手术室等保持联系,一旦出现产后出血的能够通过绿色通道给予产妇及时的救治;嘱产妇及时排空尿液,指导其把握好时机正确的利用腹压,合理的使用催产素及缩宫素;产后指导家属给产妇按摩,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新生儿,叮嘱产妇食用温热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SAS、SDS 评分。(2)对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种并发症发生总例数/观察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SDS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30 53.45±3.56 68.23±5.68 55.62±4.28 66.52±5.14对照组 30 53.51±3.62 75.38±4.82 55.68±4.19 73.68±5.26 t 0.0645.2570.0465.332 P 0.9480.0000.9630.000分组 例数SAS 评分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 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中常常能遇到的一种分娩并发症,近些年来发生率有着上升的趋势,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500 mL,剖宫产者≥1 000 mL。在我国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3%,主要是由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四种原因导致的。通过研究大量临床数据得出,产后出血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是宫缩乏力,大概占到产后出血总量的70%,而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大概为20%。产妇一旦有产后出血的症状出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血容量迅速下降的问题,严重的产妇还会休克,甚至是死亡[4]。阴道分娩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分娩方式,产妇如果具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的条件,鼓励产妇采用阴道分娩,这样产妇的恢复效率才是最高的[5]。因此,现阶段产科护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阴道分娩率进一步提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产后出血现象[6]。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护理措施欠缺针对性,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效果。

QCC 模式现阶段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多个行业,日本企业在20 世纪60 年代首先运用评估安全活动,出色的效果被各方面认可,因为能够持续的改进医疗质量和效果被逐渐在临床中应用[7]。品管圈属于小团体,圈员主动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用集思广益的方式探讨解决方法,然后主动对工作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8]。产科围绕着对产后出血发生率进一步降低的目的组织品管圈活动,主动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影响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护理方案,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鼓励圈员主动参与相关活动,树立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综合和处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9]。品管圈活动具有群众性、目的性、民主性、科学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10]。护理人员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沟通能力、实践水平、理论知识水平、责任心,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产妇QCC 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的降低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显著的改善产妇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产科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