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选文的情境特征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2022-05-07 04:03贵州胡桂琼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常菜语言文字情境

贵州 胡桂琼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出台,近几年的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逐渐呈现出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的特征。

一、试题选文的情境特征

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有机整合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试题选文的规律

纵观2020年和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选文内容丰富且富于变化,并坚持反映时代要求,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详情见下表:

2020年、2021年全国卷及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题选文汇总表时间试卷语用题选文选文类型语用题选文选文类型2020年全国卷Ⅰ印章的发展、转变与成就传承中华文化全国卷Ⅱ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目前发掘情况,以及其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传承中华文化全国卷Ⅲ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路径传承中华文化新高考Ⅰ卷步行回家、吃门钉肉饼(散文,平常生活中的满足与幸福)鉴赏文学作品新高考Ⅱ卷放风筝的传统活动和风筝制作传承中华文化\\2021年全国甲卷语用Ⅰ通识课“家常菜”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语用Ⅱ新疆棉现代科技的应用;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科学的水肥管理经济 科技全国乙卷语用Ⅰ互联网缺点:会过度沉迷优点: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科技 生活语用Ⅱ水果含糖量高的水果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是不是必须“拉黑”的理性思考社会 生活新高考Ⅰ卷语用Ⅰ闹元宵,学“四史”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直播间宣讲;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传统文化党史入题语用Ⅱ南极“西瓜雪”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科技 生态新高考Ⅱ卷语用Ⅰ太空餐种类逐渐丰富;制定太空菜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语用Ⅱ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多元文化

续表

通过对2020年、2021年全国卷及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所选材料的梳理,笔者发现,这个板块的选文在设置情境时,主要以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为情境载体,兼顾了“立德树人”的要求。选文的情境设置具有真实性,且往往呈现以下规律:

1.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选文情境具有真实性

真实性体现在设置的情境往往就是学生实际所处的生活现实,也就是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发展所需要的生活实践,或是学生正在经历、正在体验的现实生活。

例1:2021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Ⅰ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纸上谈兵,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菜”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本题选取某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家常菜”的相关材料,让考生品味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同时培养考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劳动能力,是考生在目前所处年龄段的发展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可见,选材在对考生“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富有匠心。“家常菜”三个字,让这一材料的情境设置真实可感,给考生带来了熟悉的感觉,让考生瞬间产生代入感。考生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会有许多与“家常菜”有关的美好情感,这种真实的情境,可以消除考生在考场上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2.紧扣核心素养,选文情境以能体现考生发展需要的主要思维能力的材料为载体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语言的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些思维品质,在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选材中有具体的体现。

例2:2021年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Ⅰ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近在咫尺,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本题选择如何理性、辩证地看待互联网的相关材料,针对社会上人们普遍担心的互联网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提出过度沉迷互联网虽然“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但是互联网显著提高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效率,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这个选材的情境是非常具有真实性的,因为互联网已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选文探讨的关于互联网的利弊问题,也是真实的困扰我们的问题。

本段选文,旨在引导考生理性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互联网便利多,但不可沉溺;反之,也不能把互联网看作导致青少年沉溺的元凶。考生需要有理性、思辨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这正是培养考生核心素养所需要的。

再如2021年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关于水果含糖量的问题,提出“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的问题,引导考生理性地面对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又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中语言文字运用Ⅱ中,引导学生思考“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的问题,进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懂得尊重和包容等。

三、复习备考建议

1.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课程研究活动,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了解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前沿研究成果,分析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规律,为高三复习备考指明方向。通俗地说,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既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

2.复习资料的选择方面

首先,要以高考真题为主,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最具权威性的复习资料。做高考真题,相当于是在与命题者对话。高考真题做得多了,才能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方向等,从而形成有效的复习备考攻略。

其次,如果是自行组题进行复习,那么选文的内容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格调积极向上、健康明快,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选文的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良好的社会形象;选文的语言组织方式要考虑学生的语言经验,选用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的材料。

3.评价学生方面

猜你喜欢
家常菜语言文字情境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家常菜难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家常菜难做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王承英:甘当中国语言文字的“保护神”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道家常菜血管好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