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味辨治紫癜验案3则

2023-01-05 19:25吴美达曾秋菊李红毅
江苏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瘀斑牡丹皮凉血

吴美达 曾秋菊 李红毅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指导:廖列辉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1]:“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原用于治疗妇科癥瘕,后世医家拓展其应用范围,包括冠心病、脑出血、慢性前列腺炎、痤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认为桂枝茯苓丸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整剂,并将适用本方的患者体质归纳为瘀血体质[2]。

紫癜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红细胞外渗引起的皮肤或黏膜颜色改变,其西医学分类较多,治疗方式不一[3]。紫癜的形态学表现为瘀点瘀斑,可将红细胞外渗视为离经之血,病位在血分,属中医学“血证”范畴。廖列辉教授认为血瘀是紫癜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并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其中血热者热迫血出,当重视清热凉血;血寒者寒瘀互结,应重视温经通脉;老年者肾虚血瘀,重在益肾养血。现将其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辨治紫癜验案3则介绍如下。

1 血热型紫癜,重在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吕某,女,63岁。2019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瘀点瘀斑反复发作4个月。患者于2019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颜色鲜红,伴有瘙痒,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激素及抗组胺药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停药即复发,为减撤激素遂来就诊。刻诊:精神疲倦,怕热,动则汗出,口干口苦,无咽痛,无发热,无腹痛、关节痛,食欲旺,眠差,小便黄,大便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双下肢瘀点瘀斑,色暗红,呈对称分布。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紫癜(瘀热互结证)。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方选桂枝茯苓丸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处方:

桂枝10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生地黄15 g,水牛角15 g(冲服)。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嘱患者停用激素及抗过敏药。

2019年5月18日二诊:患者双下肢瘀点瘀斑较前增多,疹色鲜红,部分融合。皮疹抚之碍手,触之稍热,食欲旺,眠差,小便偏黄,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初诊方水牛角用量增至30 g,牡丹皮用量增至15 g,加大黄5 g(后下),14剂。配合四黄消炎洗剂(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芩、黄连、黄柏)于局部皮损处外搽。

2019年6月1日三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散在暗红色瘀点瘀斑。继予二诊方调治2个月。

随访半年,患者诸症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为血分伏热,加之长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使正气受损,卫外不固,风湿热邪犯于营血。血热瘀阻,壅盛成毒,灼伤脉络,血不能循经而走,溢于脉外,发为本病。血热上炎,热邪扰动胆火则见口苦、食欲旺,热扰营卫则见怕热汗出,热盛伤津则见口干、小便黄,热扰心神则难以入睡。激素等抗炎治疗可短暂取效,停药则反复,乃因有形之炎症易除,无形之血热难去。辨证属瘀热互结,治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方选桂枝茯苓丸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经脉,推动血液运行,以行瘀滞;芍药的作用和桂枝相反,酸敛之性使血回收,一通一收,对瘀血有消磨作用。《金匮要略》中并无赤白芍之分,一般野生者为赤芍,栽培者为白芍,两者均有活血化瘀之功,赤者偏重凉血散瘀,白者偏重敛阴和营,叶天士云:“至入于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本案患者血热明显,故选用赤芍。桃仁味苦,入心主血,且种仁类药有柔润滑利、降泄下行之性,故可破血分之瘀滞;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苦能肃降,辛可开散,微寒之性可除热,故牡丹皮可辛散祛除血分之郁热;“血不利则为水”,茯苓通利三焦,利水渗湿以促进血瘀祛除;犀角(现以水牛角替代)入心、肝经,清热凉血活血,清解血分热毒而不留瘀;热在血分,必伤阴津,故以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诸药合用,热清瘀化血行而无耗血动血之弊。二诊时,患者皮损加重为戒断激素的反跳现象,眠差、小便黄、大便干为热入阳明、炽盛伤津,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为血分实热,故于初诊方基础上加大水牛角及牡丹皮用量以增清热凉血之力,稍加大黄取釜底抽薪之意。血热清则炎症无以生,血瘀行则紫癜无从显。配合四黄消炎洗剂外搽皮损,达消炎止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目的。本案患者为单纯皮肤型紫癜,不伴有其他系统损害,故可大胆停用激素,但需告知停用激素后症状可能会加重,乃激素的戒断反应,勿过于焦虑。

2 血寒型紫癜,重在活血化瘀、温经通脉

潘某,女,38岁。2019年5月27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瘀点瘀斑反复发作,进行性加剧1年余。患者1年前双下肢出现多处铁锈色苔藓样斑片,无自觉症状。外院曾予复方左氧氟沙星软膏及蛇油外搽,金银花、蒲公英煲水外敷及激素等治疗,均无效。刻诊:神疲乏力,恶寒,无汗,四肢凉,口干无口苦,胃纳可,眠差,小便可,大便偏稀,每日一行,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既往月经量少。查体:双下肢多个铁锈色苔藓样斑片,边界清楚,大小不等。西医诊断: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中医诊断:紫癜(寒瘀互结证)。治以活血化瘀,温经通脉。方选桂枝茯苓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

桂枝10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白芍15 g,炙甘草15 g,细辛3 g(先煎),当归10 g,大枣15 g,川木通5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019年6月4日二诊:患者旧皮疹较前稍变暗,无新发皮疹,神疲乏力改善,大便成形,余症同前。继予初诊方21剂。

2019年6月28日三诊:患者原皮损遗留暗色色素沉着,手足偏温,无口干、恶寒,有汗出,二便调,月经量适中,周期规律。予初诊方去细辛、川木通,加薄盖灵芝15 g,14剂。

随访半年,患者诸症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恶寒、四肢凉、大便偏稀、平素月经量少,皆为厥阴肝血虚寒之象。肝主藏血,肝寒则血寒。血液循经脉流注有赖阳气的推动,寒伤阳气,寒凝血滞,寒与血相互搏结成瘀,故皮肤瘀血反复不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的功能不足,机体无力输布阴津,阳气不能运化阴形;“阴成形”太过,则瘀血难以排泄。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辅以温经通脉,方选桂枝茯苓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木通入肝经,能通厥阴之邪,细辛则可通少阴,两药合用疏通厥少二阴之气机,使寒邪有出路。当归入肝体补肝血,合桂枝温通经脉,使阳归于阴;白芍养血和营,配当归增补益阴血之功,伍桂枝增调和营卫之效;大枣补血,配归、芍可补血,配桂、辛则通阳;甘草补中兼调和诸药;再加茯苓治水兼治血,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以消癥,使瘀血去,新血生。三诊时,患者已无口干、恶寒,皮肤有汗出为阳气驱寒外出、血液温通之象,故去细辛、木通,加薄盖灵芝补益脾气。薄盖灵芝味甘性平,功擅补肺益肾和胃健脾、安神定志,其补益之力优于普通灵芝。新血生瘀血去,故诸症除。

3 血虚型紫癜,重在活血化瘀、益肾养血

张某,男,83岁。2019年5月9日初诊。

主诉:双手臂瘀斑、瘀点反复发作2年。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双手臂、前臂等多处皮肤瘀点瘀斑,皮损可缓慢消退,无痛痒等自觉症状,多次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示正常。刻诊:精神疲倦,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口干,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查体:双上肢皮肤散在暗黑色瘀斑,皮肤干燥、松弛、变薄,似羊皮纸样改变。西医诊断:老年性紫癜;中医诊断:紫癜(肾虚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益肾养血。方选桂枝茯苓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

桂枝10 g,茯苓15 g,白芍15 g,牡丹皮5 g,桃仁10 g,生地黄10 g,怀山药15 g,山萸肉10 g,泽泻10 g,熟附子5 g(先煎)。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019年5月17日二诊:患者口干较前减轻,余症同前。初诊方生地黄、山萸肉用量增至15 g,7剂。

2019年5月24日三诊:患者精神尚可,已无口干,畏寒肢冷明显减轻,脉象较前有力,皮肤未见新起瘀斑。继予二诊方7剂。

2019年5月31日四诊:患者瘀斑基本消退。予二诊方易桂枝为肉桂5 g(焗服)。

予四诊方调治半年余,患者诸症基本痊愈未见复发。

按: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藏先后天之精,决定着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老年性紫癜是一种慢性血管性出血性疾病,本案患者皮肤发生老年性退变,胶原和弹性蛋白减少,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本病核心病机为肾阴阳俱虚。肾阴亏虚,精血虚少,皮毛失于濡养,故皮肤干燥、枯槁;肾阳亏虚,火不暖土,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脾不统血,故血液失于固摄而溢于脉外。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肾阳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停而成瘀。治宜活血化瘀,辅以益肾补血,方选桂枝茯苓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方中生地黄色黑,封藏肾精,山萸肉味酸,收敛肾气,两者均为补肾水之要药;山药补脾益胃,亦能补肾,为后天给养先天之意;肾水既补,瘀血未消,浊水未去,伍以茯苓、泽泻、桃仁利水袪瘀,以固中焦脾土;桂附温煦肾水,推动气机之转输,若瘀斑未消,宜用桂枝之温阳发散,若瘀斑已消,宜用肉桂之温阳收敛;白芍与牡丹皮均入肝经,一收一散,可制桂附之火。二诊时,患者口干减轻,但余症未变,故增加生地黄、山萸肉用量以增滋肾水之力,寓意阴中求阳。三诊时,患者脉象搏动有力,为肾气始足,使肾水上承,则无口干,且津液随肾气输布滋养周身血脉,故畏寒肢冷减轻。四诊时,患者瘀斑基本消退,故易桂枝为肉桂以温敛肾气。肾虚血瘀体质得以改善,则瘀斑自消。

4 结语

上述3则验案均以血瘀为基本病机,符合桂枝茯苓丸之方证。血热者热迫血出,合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选用赤芍以凉血散瘀;血寒者寒凝血滞,合当归四逆汤温经通脉,选用白芍以养血和营;老年者肾虚血瘀,合金匮肾气丸益肾养血,斑消后易桂枝为肉桂以温敛肾气。血瘀的根本病因迥异,需随证灵活遣方。具体用药时,赤芍多用于热证、实证,白芍多用于寒证、虚证。

猜你喜欢
瘀斑牡丹皮凉血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陈渭良伤科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瘀斑的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