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指导策略

2023-02-10 09:45周慧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事例思路习作

周慧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存在忽视学生的经验而追求模式化、习惯于从审题到修改套路的重复、贴标签评价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回到学生立场,重新审视习作的价值,从不同层面指导学生提高习作能力。

一、习作话题体现回归生活

编者拟定的习作话题,有的缺乏针对性,远离学生的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对习作话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适合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

首先是通过语境还原回到生活原点。习作话题需要最大限度地对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觉得就是在写自己的当下生活,使他们一看到话题就能够产生表达的欲望。这就需要采用语境还原的策略,将学生的习作放在学生熟悉的真实或者拟真的场景中。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话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学生一看就觉得这个话题太笼统,不知道写谁。教师给学生提示,建议将“身边”的范围改为自己的班级。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能够从班级中找到值得一写的人物。

其次是采用话题转化来体现交际本质。学生习作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交际特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材提供的习作话题进行转化,让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对接、与学生的情感相契合,让学生喜欢谈论这样的话题。如三年级下册的“这样想象真有趣”,学生不知道编一个具有丰富想象的童话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话题的转化:“学校将举行年度童话故事创作比赛,以富有想象力和创意为评奖标准,获奖作品将由教师重点指导修改,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明白了这一话题表达的交际意义,才会用心去写。

二、习作思路体现精准对接

有了合适的话题,学生完成材料选择就不是什么难事,而接下来的难事是如何有效组织材料进行表达,也就是从构思的角度寻找适宜的表达思路。

首先是在唤醒经验中打开思路。这里的唤醒经验是指与本次习作有关的经验,包括此前习作中形成的表达经验等。如五年级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要求学生用典型事例反映人物鲜明的特点,这就是习作中的难点,学生一时找不到表达的路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浸润式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抓住表达人物的身份,思考这些人物为什么成为作者表达的对象;关注作者选择的事例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思考这些事例来自哪里。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重新审视身边的普通人,才能找到发生在表达对象身上的典型事例。

其次是用支架引领理清思路。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中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形就是思维受阻的突出表现。教师及时提供支架,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提供的支架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比如构思支架、结构支架、语言支架、评价支架、修改支架等。这些支架可以是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图表形式。教师每次提供的支架都是学生急需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习作指导的精准对接效果。

三、习作评价体现催生动力

传统的习作评价是教师以批语的形式写在学生的习作上,再集中发给学生看一看,让学生对照教师的评语去修改习作。这样的习作评价缺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动力。教师应该将习作评价引入学生习作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来催生学生习作的动力。

首先是发掘习作亮点与创新点。学生在选择材料、语言表达等不同阶段,教师都可以适时开展评价活动,及时发掘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与创新点,促使学生在习作不同阶段都能及时修改习作,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其次是共同确定评价细则,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习作提示中抓住本次习作重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确立分级别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对照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才适合学生的评价能力,对学生修改习作有帮助。

总之,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看清学生习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而采取有效的策略,讓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猜你喜欢
事例思路习作
不同思路解答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