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

2023-08-05 23:00孙贵鹏
考试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评

孙贵鹏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工作都围绕着科学的学习目标展开。新教育形势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能够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协调教、学、评三者的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具体而言,教师应明确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活动,学生则要了解哪些是学习重点、如何跟随教师完成学习。在完成学习后,师生应及时进行评价活动,反思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与学习计划。

一、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最早由教育心理学家科恩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教”包括了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等内容,涉及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指的是学生形成学习目标、理解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学习等学习过程;“评”包含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三者协调一致的课堂,具有高效性、有序性及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特点

(一)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般来说,教学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判定教学有效性的直观标准,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存在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及发展需求的情况,这就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围绕着科学的目标进行教学、学习及评价活动,这就保障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辅助学生成长

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为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系统引导。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做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笼统,教学时也只是直白地讲解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思维能力提升缓慢。在初中数学课堂融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教师需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出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鼓励、引导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促进教师进步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者,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学成效,为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推动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习需求,也没有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也阻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立足全局,结合各类课程文件及学生实际学情,科学规划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使教与学相统一。同时,教师也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反馈信息中反思教学方案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不断优化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

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作用

(一)发挥学习目标的统领作用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学习目标的作用并不突出,教师往往会在备课环节笼统设定学习目标,缺乏对学习目标确定依据及确定过程的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则强调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备课环节,教师需要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据此设计整体教学方案,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素养及能力。在学习目标的构建阶段,教师往往会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为此,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第二,确定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及学习起点,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在本课教学中是否会遭遇学习障碍;第三,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这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专业能力,挖掘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并开发优质的课外资源,为高效教学的开展提供资源保障;第四,确保学习目标利于评价,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尽可能使用能说出、能指出等行为动词。

(二)发挥课堂设计的导向作用

在以往,教师备课时往往会从“教”出发,思考怎么教、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设计课件、如何有效提问等内容,没有先行制定学习目标。引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后,课堂设计可按照设定学习目标、构建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等系统步骤展开。首先,教师结合多方因素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与方向;其次,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评价任务,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标准;最后,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有序性,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成果符合预期目标。

(三)发挥课堂评价的导航作用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评价活动带有随意性,教师大多以“对”“好”“正确”等词语评价学生,评价内容不够细致。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课堂评价开始向客观化、理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程及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工作及学生优化学习计划提供参考。结合教学经验来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其一,课堂评价的开展以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其二,课堂评价发挥了导向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评价结果为参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习目标与学生学习情况相适应,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决策。由此也可以看出,开展评价活动并不是要为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打分,而是让师生了解实际学习情况,为后续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其三,课堂评价与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在以往,评价活动往往在教学结束后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课堂评价贯穿了学习活动的始终,发挥了重要的导航作用。

(四)实现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及开放性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活动烦琐、教学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及素养发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应用则突出了学习目标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实现有序开展。同时,在教学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教学活动也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师生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五)实现学习信息的深度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知识理解程度,考虑如何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在完成课堂评价后,教师能从评价中获得许多有效信息,以此为依据设计后续阶段的教学活动,促成学习目标的逐步实现,以符合学生实际学情及需求的教学活动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四、 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现状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的备课流程有待优化。在备课环节,教师通常是先研读教材与工具书,再查找以往的课件与工具书,或是使用网络搜索更多备课资源,然后,教师开始设计教学流程与相关作业。备课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出现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透彻、教学方法掌握不全的情况,也常会忽略学生的学习途径,没有将评价融入学习活动。第二,教与学仍然存在脱节情况。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知识讲授,仅围绕着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点,没有补充完善教材知识,没有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与学习意义,也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导致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教师的预想相去甚远,制约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第三,教学评价带有随意性。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同时,教师给出的评价内容比较简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优势及学习问题,难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第四,教学活动烦琐,教学效率低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开展不充分的情况普遍存在,包括学生探究不充分、讨论不充分等。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为教师缺乏目标意识与评价意识,没有以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没有以评价指导学习活动。

五、 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难点

“一致”是“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核心,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判断教学工作、学习工作、评价工作是否一致,需要教师参考一定的标准与方法,而对标准及方法的摸索与掌握是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难点所在。结合教、学、评三者的关系来看,教师只要合理设定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教学指导,就能促成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教与学的一致以及评价与教学的一致,实现教、学、评的协调统一。但实际上,最终的教学效果还受到学生主观意愿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发展学生认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基本目标,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数学学习活动,保证教、学、评的一致。结合教学评价来看,现阶段很多数学教师都会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经验设定评价标准,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评价变成了教学目标,存在本末倒置的倾向。这样的数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难以凸显“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优势。为此,教师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基于评价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与后续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的良性循环。

六、 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设计思路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提倡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中,教师应以推动课程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围绕着这一基本目标制定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明确课程发展方向,充分解读新课标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认真研读、梳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及认知特点制定最终的学习目标。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应先行设计评价任务,以评价任务联系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及学习意义。最后,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解读新课标与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学习目标,再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根据评价任务设计相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环节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中,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预习活动,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一课教学前,教师可在班级群中发布导学案与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画出其中的关键内容;记录下自己还存在疑惑的地方;思考角的比较方法有多少种;完成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通过阅读导学案并完成预习任务,学生能在课前做好知识准备,在课堂中更快跟上教师的教学思维,深入探索课程内容。

(三)课堂教学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突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及开放性,在教学时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其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以学习目标为核心

科学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只有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合理建立学习目标,并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为学习目标服务,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起点及学习水平,充分挖掘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参照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并从多维度分析目标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

比如,在教学“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时,研读教材可知,本节介绍了菱形及其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等内容,教师可结合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如:①观察生活中的菱形,了解菱形的各边长度、对称性、对角线性质等特点,掌握菱形的定义与性质;②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思考菱形的判定,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紧密关联,生成浓厚的数学探究兴趣。

又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可将学习目标设置为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意义,能够快速确定物体的位置,形成良好的空间位置观念。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比如:假如要让你向家人介绍你在教室的位置,你会怎么表达?去电影院看电影时,老师买的票上写着6排10号,我该怎么找到这个位置?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调动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理解所学知识,并认识到“位置”相关知识对生活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画分布图、取包裹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加快学习目标的实现。

2.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推进多元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评价的导航作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评价融入学习活动,了解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目标的差距。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大多是单向的,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师生需要进行双向交流,从而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科学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节的复习课上,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整理章节知识点的学习任务。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差异性,教师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梳理章节知识点。有的学生会从概念知识入手整理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也有的学生会按照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整理,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与其进行良性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比如,在学生表达时,教师保持认真倾听状态,当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接着,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多种解法,让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

3. 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容量

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活动容量的设置是极为重要的。若教师设置过多的教学活动,则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若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过少,则不能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全面的理解认知,同样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促成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的一致。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学习目标: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图形的关系;能够借助图像求不等式。设计教学活动如下:根据一元一次等式绘制函数图像,思考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设置结合图像求不等式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除了要结合学习目标设置教学活动,教师还要从教学效率角度出发,仔细推敲筛选教学活动。这是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将教学内容全面呈现给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及学生需求精简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同样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解由不等式到一次函数图像的建模过程,给出一定的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将不等式与图像对应,实现高效教学。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往往围绕着学生的成绩展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自我提升情况,且多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优化调整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围绕着学习目标与学生需求设计评价方案,以客观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在设定评价任务之前,教师应通过多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知识水平、解题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将这些信息融入教学评价中,以科学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应遵循开放性及包容性原则设计教学评价,设置自评及他评量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学会在学习后反思自我,并从他人的评价中明确自身学习优势与不足。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往往呈现出高效教学、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发挥其功能及优势,突出学习目标的统领作用、课堂设计的导向作用、课堂评价的导航作用、教学活动的有序性与开放性、学习信息的深度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还存在着教师的备课流程有待优化、教与学脱节、教学评价带有随意性、教学活动烦琐等问题,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参考借鉴成功案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开展等方面做出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教、学、评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探析
初中英语“教、学、评”教学路径的有效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
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建构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任务”案例研究
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学、评”一体化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