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留守儿童网络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2024-02-18 14:25贺琛朱富娟
新闻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媒介素养留守儿童

贺琛 朱富娟

【摘   要】随着新媒介技术发展,媒介生态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置身于智媒时代。面对新媒介带来的冲击与改变,留守儿童是否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以在日益复杂的媒介环境中独立生存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使用及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首次网络媒介接触年龄较低、上网设备偏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电视、节假日网络媒介使用时间较长、网络媒介使用目的主要为娱乐和社交;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信息获取能力低下、信息甄别意识不强、信息创作能力不高、信息批判意识薄弱。

【关键词】智媒时代;留守儿童;媒介使用;媒介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妇女研究会重点项目“湖南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3ZDB0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超过 3 亿,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面覆盖[1]。2023年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显示,四成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一半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手机;67.3%的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2]。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作为“把关人”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网络使用出现问题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儿童。

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3]。智媒时代,民众的网络媒介生存能力和本领要求远高于麦克卢汉时代。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分析信息中所隐含的意义并予以评价,以及传递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4]。

智媒时代,留守儿童经常深受网络沉迷、信息茧房、网络暴力、非理性消费等困扰,说明其媒介素养水平不高,为了使留守儿童能正确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信息所控制,媒介素养提升是必经之路。

基于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使用情况和媒介素养水平的目的,课题组选取湖南省张家界市N镇两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其网络媒介使用及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N镇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孩子多交由祖辈照顾,留守儿童较多。研究选取9—15岁的留守儿童(即4—9年级学生,该镇从4年级起须在学校寄宿)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留守儿童年龄较小、文化水平较低、在校手机使用受限等因素,本次问卷全部采取线下发放,问卷调查面向班级全体同学,统一指导填写,当场回收554份问卷。后期,课题组剔除了47份无效问卷(非留守儿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07份。此外,课题组进一步对学校5名任课老师、20名留守儿童及5名留守儿童家长(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深度访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42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深度访谈,共得到访谈录音72份。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使用情况、媒介素养现状有了一个总体认识,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网络媒介使用情况及成因分析

调查样本中,女生258位,男生249位;4—6年级的有268位,7—9年级的有239位;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比例达到将近六成;隔代监护是最普遍的形式,59.24%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照顾;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39.64%的监护人为小学学历。

(一)留守儿童首次接触网络媒介年龄偏低

调查结果显示,58.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接触网络媒介超过1年时间(如图1 所示),因此,可以推断出接近六成的留守儿童首次接触网络媒介在8岁左右。13.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接触网络媒介超过3年,可见留守儿童首次触网年龄偏低,部分留守儿童甚至在上小学前就开始接触网络媒介。

进一步访谈得知,监护人教育方式不当及监管不力是造成留守儿童首次网络媒介接触低龄化的重要原因。留守儿童年幼时,即被外出务工的父母交由祖辈照看,但由于照看人文化水平低,几乎不懂如何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对孩子网络媒介使用的管理方法往往简单粗暴,有的溺爱袒护,也有的放任不管。调查结果显示,49.7%的留守儿童表示“监护人并不监管自己的网络媒介使用”。课题组了解到,照看人在整理家务和务农之外还会在家附近做工补贴家用,常常疏忽对孩子网络媒介使用的监管。闲余时间,打麻将是当地人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他们常将孩子带进麻将馆,为防止其吵闹,会将手机交由留守儿童自行上网娱乐。

(二)留守儿童上网设备偏好

调查结果表明,受访留守儿童偏好的上网设备为智能手机和网络电视(如图2所示),智能手机由于其便捷性成为留守儿童上网的首选设备,占比83.4%;其次是网络电视,对于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来说,网络电视发挥了重要的陪伴作用,占比74.36%。

进一步访谈得知,媒介持有率高及家庭媒介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上网设备偏好的主要因素。首先,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聯系方便,会给家庭配置智能手机,其照看人虽然会通过没收手机方式强行制止留守儿童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但家里的网络电视依旧能作为留守儿童刷短视频和打游戏的替代,这对于甚至不知如何打开网络电视,日常网络媒介使用仍需小辈反哺的祖辈来说其监管难度很大,常常束手无策。其次,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照看人的网络媒介使用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观察到照看人平时在家常使用的上网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待在祖辈身边的留守儿童经常会和祖辈一起使用,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上网设备偏好就形成了。

(三)网络媒介使用时间偏长

留守儿童节假日网络媒介使用时间总体偏长,每天使用1小时内的为27.02%,1~3小时的为29.98%,3~6小时的为23.27%,7小时以上的为16.57%,完全不接触手机的只有3.16%。

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家庭监管的缺失及手机App青少年模式的“形同虚设”是造成留守儿童节假日网络媒介使用时间总体偏长的主要原因。尽管两所学校均严格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但仍有部分同学心存侥幸携带两三部手机配合老师的检查企图能保住一个。平时节假日很多留守儿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性地玩手机或看电视,尤其是寒暑假,卸去课业压力的留守儿童更是将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看电视或玩手机中。有的照看人表示“自家的小孩偏内向,周围同龄孩子比较少,也怕和别的孩子起争执受伤害,平时较少出去玩”。接受访谈的留守儿童则表示“即使出去找朋友玩也是聚在一起刷短视频或打游戏”。尽管目前各大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都有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实际效果有限。针对“我使用的手机App对我有时间限制”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只有近三成的留守儿童明确表示自己所使用的手机对自己有时间限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很少知道如何设置青少年模式,有的监护人虽然设置青少年模式,也很容易被孩子破解,甚至有些留守儿童会使用没有青少年模式限制的长辈的手机。

(四)网络媒介使用目的娱乐化

留守儿童网络媒介使用目的主要为社交和娱乐。调查结果显示,刷短视频、聊天和打游戏分别占比67.46%、64.1%及54.24%(如图3所示)。

访谈进一步了解到,文娱设施、教育资源匮乏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是造成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主要目的为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原因。镇上课外活动培训机构仅有两家,由于距离等原因只有极少数的留守儿童父母会为其报名。游玩场所的匮乏及居住分散、 玩伴较少进一步导致留守儿童选择躲到网络世界里寻找情感寄托。他们表示“通过玩网络游戏能与人交流且游戏的晋级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聚在一起就是一起打游戏或刷视频,平时刷短视频可以刷一上午,刷到有趣的会和朋友分享”。针对“您是否会随便通过陌生人添加QQ好友或微信好友,接受陌生人聊天的请求”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三成的留守儿童表示会同意陌生人添加QQ、微信好友或接受陌生人的聊天请求。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主要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及身体健康,较少关注心理健康和网络安全,祖辈也更多的是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因此需要情感沟通的留守儿童会选择通过网络寻找陌生人进行情感倾诉。

(五)网络媒介依赖情况

网络媒介依赖是指受众使用网络媒介以满足自身特定的目标需求,而一旦受众缺乏其他方式代替由媒体提供的满足或特定目标,就会对媒介产生依赖[5]。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三成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不依赖网络媒介(如图4所示)。

访谈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上网的便利程度日益提高以及自制力薄弱、监护人监管不力及同辈影响等因素造成留守儿童网络媒介依赖日益严重,并发展成为留守儿童的群体性问题。留守儿童网络媒介依赖以手机游戏和短视频依赖为主,他们常刷的短视频平台为“快手”和“西瓜视频”,爱玩的游戏主要为动作射击类如“和平精英”。有任教老师反馈,部分留守儿童网络消费不理性,会偷偷用自己生活费充值游戏购买装备,甚至个别留守儿童会在长辈不知情的情况下绑定银行卡进行高额充值。

二、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一)媒介信息获取能力较低,未能构建健康“媒体食谱”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8.86%的受访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能熟练使用网络媒介获取信息。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对于大部分低龄留守儿童来说,“西瓜”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留守儿童受自身媒介素养的制约难以主动进行信息搜寻或检索,造成其对信息的获取有明显的算法依赖特征,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已沉迷其中仍不知道短视频的应用依托算法推荐技术,往往沉沦于网络平台所营造的“信息茧房”。

获取信息的质量也是信息获取能力的表现,传播学者方可成建议,智媒时代的民众应打造合理的“媒体食谱”,摄入均衡、充分的信息营养,摒弃低质的信息源。智媒时代,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留守儿童往往缺乏辨识力与自制力,很容易被一些有恶俗字眼或“吸睛”配图的信息所吸引,如长期处于低俗信息流中,未能构建合理的“媒介食谱”,难免“营养失衡”,导致留守儿童的价值观扭曲及审美低俗化。

(二)媒介信息甄别意识不强,造成信息传播行为失范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74%的留守兒童认为自己具有“甄别和判断网络媒介信息的能力”。智媒时代,任何来源的信息都会不可避免地承载着一定的观点和立场,网络信息中的情绪化表达已经成为常态,理性表达反而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信息审核与把关的缺失,导致大量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空间。涉世未深、三观未定、信息辨识力不高的留守儿童很容易被信息裹挟成为网络谣言的助推者。因此,留守儿童需要提高网络媒介信息批判意识,在信息分享时,首先判断信息的真假,以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调查结果显示,44.27%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信息”。社交媒体为受众分享信息提供了便捷平台,一些虚假的、情绪化的信息在没有信息甄别能力的网友的助推之下往往得到大肆传播。在鱼龙混杂的信息裹挟下,辨识能力薄弱的留守儿童往往会不恰当地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传播权,陷入“集体无意识”地跟风分享,造成了信息传播行为的集体失范。

(三)媒介内容创作能力不高,未适应媒介化社会发展

媒介内容创作能力不高是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缺乏最重要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43%的留守儿童会通过网络媒介发布信息,可见,留守儿童在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信息,而不会主动地输出信息。通过访谈得知,两所学校均未开设媒介素养或信息素养课程,加之父母的缺席,导致留守儿童网络媒介内容制作指导和实操经验都严重缺乏,这是留守儿童媒介内容创作能力不高的直接原因。智媒时代,留守儿童媒介内容创作能力不仅是其媒介素养水平的体现,更关系到他们能否主动适应媒介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应提升留守儿童媒介内容创作能力,赋权他们更好地适应媒介化社会。

(四)媒介信息批判意识薄弱,易被媒介不良信息误导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能认识网络媒介上的各种不良信息”的留守儿童仅占36.49%。信息批判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高级阶段,是以信息接收者的理性思考与批判意识为前提的[6]。长时间浏览短视频和进行碎片化阅读会降低留守儿童的思维感知能力以及批判能力。信息传播活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信息传播之快、信息数量之多、受众参与传播热情之高,导致网络信息严重过载,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一些内容生产者开始不惜以低级的内容迎合受众偏好,网络媒介所营造的这种信息环境会对批判能力缺乏并处于成长阶段的留守儿童群体的社会认知、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媒介信息批判能力才能很好适应信息环境,尤其是对处于强好奇心、认知不成熟的留守儿童尤为重要。

三、结论和建议

湖南省张家界市N镇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水平较低,网络媒介使用中面临各种困扰:网络媒介接触低龄化、媒介内容娱乐化、媒介消费不理性、媒介使用沉迷等。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7]。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课题组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媒体应该共同努力提升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首先,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是推动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强大后盾,政府应做好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顶层设计,构建媒介素养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南,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媒介素养课程教育的投资,壮大基层教学队伍弥合教育资源不足。其次,学校教育在个人成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要完善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提升的教学体系,可以尝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政治、信息等课程教学中,并探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媒介素养教学实践。再次,家庭方面的引导尤为重要,但是留守儿童祖辈照看人自身媒介素养水平低下,缺乏媒介素养教育意识和能力。因此,村委/社区应开展丰富的家庭教育活动,尤其是开展群众性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照看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规范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最后,媒体应该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把关传播内容、杜绝低俗、暴力、色情信息的传播,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注释:

[1]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2023-08-28.

[2]留守儿童,如何与手机共处[EB/OL].人民网,2023-08-22,http://gd.people.com.cn/n2/2023/0822/c123932-40540131.html.

[3]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肖芃.媒介素养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Ball-Rokeach,Sandra J.&DeFleur,ML.Adependencymodel of mass-media effects[J].Communication Research,1976,3(01):3-21.

[6]尤佳.融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与路径[J].传媒,2022(07):83—86.

[7]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3262.htm,2021-09-27.

(作者:贺琛,湖南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朱富娟,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媒介素养留守儿童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