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 ——混龄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探析

2024-04-27 15:41王晓芬王丽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年龄游戏幼儿

王晓芬 王丽

案 例

上学期,我园从幼儿兴趣出发,最大限度挖掘材料价值性,与幼儿一同设计了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自由和权利。我们尝试了混龄游戏的开展模式,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呈现出小班幼儿模仿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幼儿尝试使用游戏规则、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等有趣的画面。

然而,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以平行游戏为主,幼儿独自操作材料,经常出现不停换游戏的现象。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缺乏坚持性,而且行为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行动目的。儿童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面时,参与的方式不同、玩法不同,教师该怎么支持?如何实现“大带小”,需要使用哪些策略?(北京市顺义区建北幼儿园 孟倩)

正确理解混龄游戏的价值

在讨论混龄游戏中大带小游戏组织的策略和方法前,我们对混龄游戏应有正确的认识。混龄游戏是什么?

混龄游戏是指不同年龄的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在互动与合作中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从而获得不同层次发展的活动过程,是幼儿所从事的一种基本的、典型的人际活动类型。它打破了幼儿空间和年龄上的交往限制,能让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聚集在一起,自主选择游戏同伴、游戏主题、游戏材料和游戏角色等。

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具有重要意义,多年龄段幼儿共同参与游戏,能让他们有机会相互学习,构建多样化的人际关系。年幼的孩子会通过观察和倾听,将年长的孩子视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尤其是在塑造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和社会行为方面。而年长的孩子与年幼的孩子相处时,有机会学习养育行为,学会如何去照顾弟弟妹妹,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混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以及协作能力,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然而,混龄游戏在实际开展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常常会让教师们感到困扰。由于混龄游戏中涉及的幼儿年龄范围较广,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幼儿群体的特点、兴趣和个性化需求,需要规划混龄游戏中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如前文所言,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游戏中多为平行游戏,缺乏坚持性,因此教师在计划混龄游戏时,如果能设计吸引不同年龄段幼儿、又能动态调整的游戏活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比如,虽然大部分幼儿喜欢绘画,但年龄较大的幼儿能比年龄较小的幼儿更熟练、更长时间地专注于绘画,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仍在发展他们的精细运动技能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这时,教师可以拿一张大纸,让每个幼儿在上面进行绘画创作,添加一些自己想象的内容。如果幼儿不习惯一起绘画,有时让他们使用不同的创作工具会有帮助。大孩子拿笔画画,年幼的孩子可以拿贴纸进行装饰。借助不同的表现方式,尽量让一组的幼儿加入进来,共同创作表达。因此,大带小混龄游戏分组必须灵活。这也表明任何混龄游戏的开展都需要熟练的教师,熟悉幼儿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以便在此基础上有效组织开展混龄游戏。

此外,混龄游戏作为一项将处于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聚集到一起的群体性游戏,在游戏的活动主体的特点上具有较大差异性,也由此形成了混龄游戏中幼儿参与方式不同、玩法不同的现象。教师首先在观念上不能将其视为一个“问题”,更不能在组织游戏时处于“放手”与“高控”的两极状态,否则不仅无法有效支持幼儿混龄游戏的开展,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游戏参与和体验。事实上,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更专注于发现和好奇,而不是竞争。因为幼儿能接触到非同龄人的各种兴趣、才能和个性,并且,当幼儿意识到他们彼此之间的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同,会调整他们对彼此的期望和自身的行为,提升灵活性和适应力。混龄游戏的过程也丰富了幼儿的合作选择性,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游戏需求自主选择游戏伙伴和合作方式。

掌握“大带小”支持策略

那么,在混龄游戏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带小”游戏呢?

首先,适宜环境的创设和丰富材料的提供是开展“大带小”游戏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了有效组织户外混龄游戏,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高低不一的攀爬架、各种材质和大小的球等不同的游戏器材。在不同场地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行规划设计游戏活动,做好安全保护,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互相关心。并且,在组织全园户外混龄游戏时,可将户外场地划分为几大块,不必切分得过于细致。这样,幼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需求、兴趣和游戏开展情况自主安排。

其次,教师要帮助幼儿熟悉场地与积累前期经验。为了顺利开展户外混龄游戏,幼儿需要对户外活动场地有充分的了解。幼儿应该清楚知道每个场地的位置以及可以进行哪些游戏,并且在以往班级活动中已经有过充分的实践。同时,幼儿需要了解混龄的、跨班的游戏是如何进行的,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能够有怎样的解决办法。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小中大班户外混龄游戏。

此外,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分计划准备,可以考虑使用幼儿认可度较高的一般性主题,然后在大主题下计划级别不一、分别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这样既能满足游戏水平较高的大龄儿童,又能迎合正在发展各项能力的低龄儿童,使得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参与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游戏。与此同时,要准备一些幼儿可以随时参加的活动或随时使用的玩具,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投入其中。在主题设计上,多使用开放式和探索性主题,设置多维度、多层次、富有挑战性且可分解的游戏任务,以便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探索学习。通过主题任务的推动,幼儿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年龄较大的幼儿通常会主动参与,年龄小的幼儿也愿意主动倾听和配合,在模仿学习中尝试与同伴互动,并自然地完成角色的转换。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大带小”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互助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通过运用主题任务驱动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混龄行为的发生。当然,在使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幼儿意愿,不可强行配对,也不要以完成游戏任务作为评价要点。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适时肯定评价幼儿的互动行为,并通过分享和交流加强幼儿的主动混龄行为。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调整自身角色,提供必要的情感和行动支持以促进大带小游戏开展。如在游戏场景中鼓励年龄较大或者经验水平更高的幼儿充当领导者,发挥自身的组织领导和沟通能力,自主生发出主动合作的意识并通过相应的合作行为来带领小组完成游戏。为年龄较小或者经验水平不足的幼儿提供支架支持,让其也能够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并在规则的引导下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分工、协商与合作。除此之外,确保“大带小”分组的灵活性,注意因活动或学习需求不同而进行调整。

最后,教师要善于观察混龄游戏过程,及时提供适切的指导。混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难点之一就是要兼顾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需要,以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聚焦游戏中的倾听与观察,便于必要时提供指导。例如幼儿在户外玩爬梯,由于梯子是大班幼儿搭建完成的,教师在后续观察中发现,大班幼儿能够轻松自如地爬上爬下,而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却战战兢兢,行动缓慢。于是,教师邀请大班幼儿一同观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是因为他们搭建的梯子太高、木板又很窄,弟弟妹妹不敢玩。经过大家商讨后,爬梯又增设了许多难度不一的攀爬通道,帮助小中班幼儿也能获得安全愉悦的游戏体验。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等差异,对同一个游戏的体验会各不相同。教师发现问题后,应该鼓励幼儿探讨互助的方式,解决難题,让不同年龄、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都参与游戏,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年龄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变小的年龄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年龄歧视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算年龄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