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里打造儿童友好新基地

2024-04-27 15:41林晓培王清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空天小站物品

林晓培 王清

生活在北航大院的幼儿,对于“航空”“航天”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亲近感。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博物馆,他们能在其中感受展品的魅力,探究航空航天的奧秘。但经过多次活动,幼儿逐渐发现博物馆也有不友好之处:比如大飞机只能远远地看、有些讲解听不懂、休息的地方很少……当翔翔提出“如果有一个适合小朋友的航空馆就好了”的想法时,引发了全体幼儿的共鸣,构建空天小站的活动由此开始。

设计空天小站。幼儿将空天小站的位置确定在了博物馆内飞机的“机头”,这里空间大、温度适宜,不影响通行。设计的过程中,幼儿意识到公共空间应服务于大家,于是设计方案一改再改,结合大家的需求,最终确定了满意的方案。

实地测量空天小站。为实现设计,幼儿聚在一起商讨:“多大的家具比较合适?”第一次实地测量,幼儿自主分组、自主选择了想用的测量工具并设计了测量记录单,分享回顾中却发现了问题: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以及读数不准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空空的场地,无实物的测量如何能够保证准确性呢?

带着这些问题,幼儿不断寻找解决办法:想要精确尺寸,用尺测量更合适。短尺的连接怎么更精确?哪些适合长尺量?幼儿园物品的高度可不可以用?……带着丰富的想法,幼儿再次来到航空馆复测,终于得到了物品的精确尺寸。

购买空天小站的物品。幼儿在商店认真挑选,并主动咨询。在发现很难找到和测量结果一模一样尺寸的物品时,幼儿会选择小一点尺寸的物品。值得一提的是,幼儿通过回收废弃瓶子、作品义卖等,用自己的劳动筹集了部分资金,增强了对空天小站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空天小站中放置的物品通过班级寻宝、与其他班级联动获得,这既是物品共筹、合力构建,也是活动宣传、资源共享。

空天小站初建成。幼儿分工合作,你看图纸、我搬家具,你铺地垫、我放图书……终于,空天小站初步建成。但是,设计和现实还是有所区别,幼儿在回顾的过程中,开始了自我审视:地垫可以再加一排,椅子不够多,玩具、图书可添加等。在自我审视、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完成了对小站的第一次调整。

完善空天小站。周末,空天小站开始试运营。通过邀请不同的人群参与体验,幼儿以观察、访问、请大家留言等方式收集信息,为再次完善小站设施做准备。

师幼一同梳理信息后发现,问题聚焦在空天小站的建设和怎么当好小记者两个方面。比如还应增加图书、模型等。小记者遇到的问题是分不出参观者和受访者,并且只能记住一部分采访内容。于是幼儿开会讨论解决办法,确定了添置物品清单,并分头行动:通过园内联动征集图书、模型,制作提示标牌等解决小站建构问题;自主设计、制作了小记者证,增加访谈记录表解决访谈记录问题。

调整过后,第二次开放开始了:幼儿戴着小记者证,明确任务与分工,他们认真地观察访问,教师、园长、场馆工作人员也给予了幼儿建议。再次梳理后发现,大家对空天小站改进的建议变少了。

公共开放区域普遍的难题是随时进出、无人看护、现场混乱。我们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去实地调查,发现空天小站也比较乱。经过思考与讨论,幼儿、家长、教师、现场参观的小学生,一起动手绘制张贴了“小站公约”,完成了第三次空间调整。后续教师还补充了航空馆故事、寻宝单等幼儿非常喜欢的元素,使空天小站与博物馆产生了更多连接。而再次的开放调查,收集到的建议更少了,更多的是美好的感受:很温馨、有意义、很好玩、还想再来……

这是空天小站的故事,他们从自我体验到邀请不同人群,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的公民意识萌芽,与社群发生了紧密的联结。通过不断的调整,幼儿在博物馆中打造了一个小小的友好社区,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与自豪。

猜你喜欢
空天小站物品
美国空天防御作战指挥体系现状及启示
入口、入心……一杯清茶 三人小站 四成市场
俄罗斯空天防御作战指挥体系现状及启示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小站人的情怀
空天猎人 呼啸来战
空天飞行器跳跃巡航目标特性仿真分析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