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2024-04-27 15:41庞青肖红陵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情智课程内容维度

庞青 肖红陵

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是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需,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径。园本课程评价在于了解园本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并为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园本课程建设指明方向。如若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会影响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研制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幼儿园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是以促进幼儿的情智融合发展为目标,从幼儿的需要和情趣出发,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应用、利用、创设典型活动情境,并将其有机融合到五大领域和家庭生活,引导幼儿快乐学习、情智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课程。

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聚焦幼儿园课程质量,基于幼儿园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探寻幼儿园课程质量的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实施的策略,推动课程持续优化发展。

情智融合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我们研制出情智融合课程评价指标的6个维度,分别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活动的有效度、课程资源的支撑度、课程管理的科学度、课程内容的适切度、课程理念的贯彻度,包括22个一级指标和83个二级指标,并基于此研制了一系列课程评价工具,探寻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在情绪愉悦方面,第一,关注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发现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大班幼儿和中班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显著强于小班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女孩的情绪理解能力得分略高于男孩。

第二,关注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发现幼儿情绪调节策略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中班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小班幼儿掌握得更好;女孩的情绪调节水平高于男孩。

第三,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发现小班幼儿离园情绪状态与来园情绪状态相比,“高兴”与“害怕”占比更高,“生气”与“伤心”占比更少;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总体情况一致;大班幼儿离园情绪状态与来园情绪状态相比,“高兴”占比减少,“生气”“伤心”“害怕”情绪占比增多。

在尚美怡情方面,第一,关注幼儿艺术活动表现。一是发现幼儿在“喜欢进行艺术活动”维度上“愿意参与到活动之中,能够听从老师的口令顺利完成活动,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常常被动进行活动”;在“能够进行大胆表现”维度上“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通过模仿他人来完成活动”。二是发现在“喜欢进行艺术活动”维度上,中班幼儿的表现水平最高;在“能够大胆表现”维度上,小班幼儿的表现水平最低,中班和大班的差异不显著。三是发现女孩比男孩更加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够大胆表现。

第二,关注尚美怡情实物得分情况。一是发现幼儿实物创造表现在“创造”维度水平最好。二是发现幼儿在实物评定的各个维度上存在年龄班的差异。三是发现女孩在艺术活动中的实物得分水平高于男孩。

在主动探究方面,发现幼儿主动探究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大班幼儿的主动探究水平最高,小班幼儿的主动探究水平最低;女孩的主动探究水平略高于男孩。

在合作学习方面,第一,关注幼儿的合作技能,发现幼儿合作技能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班幼儿的合作技能水平略高于中班幼儿;女孩的合作技能优于男孩。

第二,关注幼儿的合作认知与态度,发现幼儿对待“合作”的态度是愿意和觉得有趣;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在不同的情境下,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存在差异;在自然游戏中,幼儿的合作态度较为积极。

第三,关注幼儿的合作行为,发现幼儿整体的合作水平介于“1级合作水平”与“2级合作水平”之间;中班的合作行为表现最好,其次是大班幼儿;幼儿合作行为测试任务得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可持续发展潜力方面,发现总体情况是“主动性”得分最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分最低;大班幼儿可持续发展潜力高于中班幼儿和小班幼儿;女生可持续发展潜力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课程活动的有效度。总体上课程活动的有效度很高。在各维度中,“活动目标的可实现程度”得分最高,“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较低。

课程资源的支撑度。第一,关注教师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发现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第二,关注教师职业信念与专业能力,发现教师对情智融合课程的认识总体积极;教师对情智融合课程的体验较为正向;在情智融合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深感压力,其主要源于“支持不足”“缺乏灵感”等;教师总体表示非常愿意继续推进情智融合课程。

第三,关注活动环境设施,发现总体上活动环境设施得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具体来看,活动环境得分稍高于活动设施。

课程管理的科学度。课程管理制度及其各维度得分已达满分,表明幼儿园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

课程内容的适切度。第一,关注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落实程度,发现“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的相符程度”“活动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相符程度”和“活动过程对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在各维度上均达满分。

第二,关注课程内容对课程活动的覆蓋程度,发现每个活动都有相对应的课程内容。

第三,关注课程内容对幼儿的适宜度,发现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课程理念的贯彻度。第一,关注“把环境还给孩子”在课程中的贯彻程度,发现环境评定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第二,关注“让孩子在经历中学习”在课程中的贯彻程度,发现课程建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完善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

课程理念。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最初的理念为“孩子是环境的主人,让孩子在经历中学习,激活认识灵性,让生命愉悦而生动”。强调课程必须基于环境,环境必须基于幼儿。为此,幼儿园将课程理念调整为“思睿观通,情智共长”。“思睿”即思维通达,“观通”即智慧通达,情智融合课程必须适宜幼儿思维与智力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善思、善通、善行之人。

课程目标。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最初的目标是“培养愉悦主动、自信尚美、探究合作、和谐完整,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儿童”。原有课程目标相对忽视了幼儿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儿园将其调整为“德行明慧、才智敏慧、体魄灵慧、性情聪慧”。“德行明慧”即幼儿能够自尊、自信、自主,关心、尊重他人,并养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习惯。“才智敏慧”即幼儿能够在适宜的环境和真实的体验中学会主动探究与独立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魄灵慧”即幼儿能够获得大肌肉、小肌肉的锻炼,实现动作协调灵敏、身体强壮健康。“性情聪慧”即幼儿能够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稳定的情绪状态。

课程结构。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原有结构采用直线式模型,以课程理念为指引,形成了八大主题活动。但该结构过于强调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与培养。幼儿园将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培养“四慧”儿童为核心,通过“明慧润德课程”“敏慧启智课程”“灵慧强体课程”“妙慧悦心课程”“知慧雅行课程”五大课程模块与“通远记忆”“母城闪耀”“点赞渝中人”“文创公园”四大主题活动实现幼儿情智融合教育。

课程内容。情智融合教育活动原有课程内容预设性过强。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主要基于如上五大课程模块和四大主题活动,不再设置与规定每个主题下的具体活动,更加关注课程的价值性、趣味性和生活化,更多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动态调整。

课程形态。情智融合教育活动原有课程形态是以教师、幼儿、家长为实践主体,通过个别化区域学习活动、全园混龄自选活动、班级小组探究活动、家园亲子共育活动的开展,将主体的情智体验进行外显和表达,产生移情体验与反馈。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强调幼儿基于自我需求,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深度探究和学习,实现情智共生。

课程资源。情智融合教育活动原有课程资源多是来源于园内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如花园、小农场等,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忽视了园外及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现将幼儿园课程资源进行扩展,增加了园外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通过多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启迪幼儿智慧、豐富幼儿情感。

课程评价为幼儿园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要确保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还需要教师和幼儿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确保课程评价的建设性和针对性。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情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04—226)

猜你喜欢
情智课程内容维度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