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户外游戏还给幼儿

2024-04-27 15:41刘晓静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建构儿童游戏

刘晓静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花期,成人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成长节奏,静待花开。在户外游戏中,教师怎么做才能让教育充满灵性、好奇与生机,支持幼儿大胆表现?一些幼儿园走近幼儿、看见幼儿,给予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空间以及资源,鼓励幼儿勇敢尝试,以增强户外游戏的开展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如今,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学前教育者的心中,并且近几年随着“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主题的不断推进,游戏从狭小的室内走向广阔的户外。从第一天来到明天幼稚集团六幼金沟河园,看到宽敞的大操场、绿树成荫的小花园,我便萌生了要在最美的季节把户外游戏还给幼儿的想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活动;游戏的动机来自儿童本身,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或者要求。游戏是儿童的自主性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拥有主体地位,可以自己决定去哪里玩、和谁玩、玩什么以及怎么玩。秉承这种理念,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让幼儿玩自己真正想玩的游戏,我们不断思考并调整。

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需要和兴趣

只有把游戏还给幼儿,才能让游戏真正“活”起来,从而激发幼儿兴趣、拓展幼儿思维。我们的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充分体现开放、自由的原则,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充分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符合幼儿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借助户外活动的契机,我们为幼儿提供能够自由寻找玩伴、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进行游戏的机会,全面打破区域限制,以不同维度的游戏材料促进各年龄段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我们采用大带小、同伴互助的游戏模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满足幼儿不断挑战游戏难度的需求,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去哪里玩,游戏中幼儿可以一个人玩,可以选择熟悉的玩伴一起玩,也可以跨班级、跨年龄段开展结伴游戏。

一是打破空间区域,挖掘园内适合幼儿户外游戏的场地,创设资源、区域、时间和空间“整合融通”的动态化户外活动环境,驱动幼儿探究、融汇、生成、迁移。基于幼儿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创设“五育融合”的九大户外游戏区域,比如球区、骑行区、沙土区、天台建构区等,使整个幼儿园都是幼儿的游戏乐园。

二是提供开放、多元的材料。幼儿园内的大型玩具、户外建构、涂鸦墙、小花园都是户外游戏的资源和材料,同时,教师通过提供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材料,让幼儿在与资源和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和创造。低结构的活动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营造关爱和支持的良好氛围。教师提供足够的空间、多种低结构材料,就近归类放置,便于幼儿取放,信任和鼓励幼儿游戏、学习、探索。例如,教师在天台建构区投放了纸杯、纸碗、纸板、奶粉桶、薯片桶等低结构材料,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操作、拆分、组合,从简单的造型到多种材料结合的组合建筑,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

三是调整时间,满足幼儿“弹性需要”。在户外游戏中,教师允许幼儿根据需求缩减、延长或者调整活动时间。例如,玩建构游戏的幼儿上午未完成恐龙城堡搭建,希望能继续进行,教师就满足幼儿的需求,利用午餐后或者下午的时间带领幼儿再次前往建构区游戏。

相信幼儿,放手观察、支持幼儿游戏

教师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把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儿童,基于儿童的立场支持他们发展。随着对户外游戏的深入研讨与推进,教师完成了从“想教幼儿玩”到“想看幼儿怎么玩”的转变。游戏材料的提供从一开始的把教室里材料都搬出来,到现在只放置基本的低结构材料。从一开始看到幼儿满场飞、害怕幼儿有什么意外,到现在教师重在观察、倾听、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了解幼儿发展状态。教师充分信任幼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予适切的支持,放手让幼儿游戏。幼儿拿回游戏的主动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例如,小班幼儿在户外涂鸦区,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彩色画纸,自由创作起来。一个小男孩认真地玩着颜色,教师问:“你想把幼儿园变成什么颜色呢?”他回答:“红色,因为我喜欢红色。”接着他又尝试往红色里加入白色、绿色、黄色,嘴里说着:“我要让它变成彩虹色。”经过一番搅拌,图案从彩虹色变成了灰色,他说:“各种色彩都混在一起,就变成灰色了,好神奇。”其他幼儿也在不断尝试、操作、探索中感受颜色的变化,发现不同颜色的美。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幼儿园变成了五颜六色,这也在幼儿的世界里种下了一颗美的种子。

两名幼儿爬上爬网,拿着玩具对着栏杆用力敲几下。一名幼儿说:“我敲碎玻璃,我们去救人。”另一名幼儿喊:“灭火了,灭火了。”然后两个人再顺着爬网滑下来,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教师忍不住询问她们在干什么,她们说:“我们是消防员,我们在爬云梯,去灭火。”在小班的户外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清晰,社会角色认知强,行为目的性强。教师引领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大型玩具材料,借助大型玩具的爬网替代云梯,用大型玩具替代高楼。简单的灭火游戏体现了同一个活动中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两名幼儿合作完成灭火,出现了合作行为,在攀爬大型玩具中又发展了大动作。

中班幼儿在小花园用泥巴制作恐龙小屋时,两个小班幼儿主动问:“我们可以一起搭吗?”在征得同意后,他们一起加入游戏,主动帮助哥哥姐姐递积木、拿恐龙……幼儿利用小花园的台阶,为恐龙构建了一个个家,同时运用树叶、树枝制作了一条林荫小路。在固定圆柱形积木时,教师发现需要挖坑才能固定,便邀请保安叔叔找到铁锹等工具,解决了难题。幼儿从游戏中体验到与同伴、成人交往的快乐,通过操作学习了生活技能,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游戏材料。

在不同的户外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表现和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和大自然密切接触,体验是丰富多元的,有助于提高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性发展。

在游戏后,每个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比如集体交流和幼儿个人记录交流。集体交流包括以现场的作品或情境作为主要内容分享的现场交流,以教师拍摄的视频或照片作为主要内容的回顾交流。幼儿个人记录交流是幼儿以个人记录的形式记录下游戏中的故事、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等,并和同伴分享。教师在旁即时倾听,或者延后倾听,并给予即时回应或者延后的支持,进一步助推幼儿的发展。

我们希望,幼儿既能在户外游戏中获得快乐,又能在游戏中增長知识和经验,获得各种能力。

猜你喜欢
建构儿童游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