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

  • 明清儿童礼教的兴起
    明清时期;儿童;礼教一、引言“兒童”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代典籍里。古代儿童年龄的上限是冠笄之年,男女未冠笄者都被视为儿童。《释名》:“牛羊之无角者曰童,山无草木曰童,言未巾冠,似之也。女子之未笄者,亦称之也。”由于古代冠龄的灵活性,女子一般十五而笄,男子则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儿童年龄上限难以统一划定。本文所称明清时期之儿童,有十五岁以下者,亦有二十岁以下者,但其主体部分包括从四五岁幼儿到十五六岁成童,这一年龄段儿童是在家庭、社学等场所接受礼教的主体。“礼教

    古代文明 2024年1期2024-01-16

  • 百年来中国礼教思想研究综述与展望
    ;儒家思想不限于礼教,而不能不承认礼教是其中心。”(2)蔡尚思:《中国礼教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页。他们均指出儒家礼或礼教在中国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陈来说,儒家文明的“礼”是以“敬让他人”为其精神,以“温良恭俭让”为其文明体系(3)陈来:《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80页。。两千年来,儒家文化培养了一种“礼教精神”,它起源于祭祀礼仪,而渐渐从宗教实践中独立出来成为社会交往之礼,在社会理论层面上表现为“制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2-22

  • 中国正义论视域下的儒家礼教重建
    的提法:“吃人的礼教”。时至今日,在儒学复兴的情势下,这个问题再次赫然凸显出来。其实,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究竟何谓“礼教”?这是一个值得深思、需要讨论清楚的重大问题。一、礼教的本意儒家“礼教”一语,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显而易见,这里的“礼教”乃是泛指“以礼为教”的教化、教育,意在使得人们的“为人”能够“恭俭庄敬”。因此

    中州学刊 2021年12期2022-01-17

  • 从历史的视角看礼教*
    遭诟病,儒家的“礼教”也备受批评。对此,笔者觉得需要对礼教从源头加以考察,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讲清楚其内涵与地位、意义和价值以及发生的异化,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返本开新,重建新时代的新礼教。一、礼教的内涵与地位《现代汉语词典》说礼教是指“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①,这显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国知识精英长期批判所谓“封建礼教”形成的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观点。《古代汉语词典》说礼教指“关于礼制的教化”②,算是比较中性的表达。其实,古代“礼教

    中州学刊 2021年12期2021-11-21

  • 儒家礼教的现代转化
    年前新文化运动反礼教以来,礼教的真正内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澄清。反儒者僵化地认为礼教就是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道德教训,必欲除之而后快;原教旨式崇儒者则视前现代礼教形态为儒门亘古不易的精华,而不可稍有改变,进而认为旧式的“忠孝节义”仍应大力提倡;主张儒学须现代转型的学者又大多未以礼教为中心展开研究,而多从礼学、礼制、礼俗等角度进行。儒学的核心概念无疑是“仁”,“仁”的落实却在“礼”,而“礼”之要义就是“以礼为教”。礼教真义的晦暗不明,势必会影响儒学的当代复

    中州学刊 2021年12期2021-11-21

  • 解读魏晋名士饮酒(二):从礼制的附庸到礼教的叛逆
    被推向反面,成为礼教的叛逆形式之一。先来看看西周时期一场饮酒盛典的描写: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厘尔女士,从以孙子。(《诗经·大雅·既醉》)诗中既描写了当年周成王在一场饮酒盛典中所展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3期2021-05-28

  • 重塑“礼制”和“礼教
    代中国人多认为“礼教”是“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是反动的“封建糟粕”。在“五四”时代,一些文化激进主义者,如吴虞,甚至把“礼教”与“吃人”相等同,宣称:“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与此种认知相关,“礼教”事实上已经完全退出了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礼教”经典如《礼记》等也就成了只能供少数专家进行“学术研究”的文化“化石”。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考察“礼”“礼制

    团结 2021年6期2021-02-02

  • 分析茶文化中礼教形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借鉴作用
    须加强对茶文化中礼教形态的有效借鉴和应用,并且将思政教育与茶文化的礼教形态相结合,也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一定的行为理念和品茶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1 茶文化中的礼教形态分析在优秀传统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茶文化礼教形态和意识形态内容,其中茶文化的礼教形态,主要以“仁”中心和原则,实现与他人之间的友好交流和相处。而且茶文化中的礼教形态,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与他人的友好交流和交往的方式,实现良

    福建茶叶 2020年5期2020-12-23

  •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探析
    晋南北朝;儒家;礼教;玄学;寺庙【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48-02中国历史自公元3世纪初至7世纪初的四百年之间,史学家称之为“魏晋南北朝”。由于该段时间处于历史中一个罕见的政治分裂,社会动荡的混乱时代,在20世纪初,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梁启超曾评价魏晋时期“实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衰落时期”。实则不然,后期章太炎发表了关于魏晋文化的研究论

    今古文创 2020年19期2020-09-10

  • 戏曲《牡丹亭》的季节叙事
    季节;伤春悲秋;礼教;时间叙事中图分类号: J8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3-0078-04文章以自然为本体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文学观念,从《诗经》开始,中国文学就一直延续着触物感情、缘物而发的抒情传统。《毛诗正义·序》:“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四季代序引起环境景物的改变,人通过敏锐的感官系统感知着外物的变迁,从而生发出不同的情感,自然物候的变化是抒情文学产生的重要原因

    今古文创 2020年3期2020-09-10

  • 戏曲《牡丹亭》的季节叙事
    季节;伤春悲秋;礼教;时间叙事中图分类号: J8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3-0078-04文章以自然为本体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文学观念,从《诗经》开始,中国文学就一直延续着触物感情、缘物而发的抒情传统。《毛诗正义·序》:“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四季代序引起环境景物的改变,人通过敏锐的感官系统感知着外物的变迁,从而生发出不同的情感,自然物候的变化是抒情文学产生的重要原因。郑玄在对《诗经·豳风·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3期2020-08-25

  • 试论《孔子诗论》中的主“情”观念
    》;言志;性情;礼教[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01《孔子诗论》的诗学观念主要围绕诗言志、诗言礼和诗言情三部分内容展开。《孔子诗论》第一简明确表明了“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的观点。在“诗言志”方面,其背景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实现自己“复礼正乐”的政治理想,而诗歌作为寄托其“志”的重要载体,成为了 孔子“礼”的情感抒发。[1]如第二十二简中“《文王》曰:‘文王在上,於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从逻辑的视角看祥林嫂与封建礼教
    祥林嫂”和“封建礼教”这些词汇一定非常熟悉,学生也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下,说出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如果我们多读几遍文本,就会发现其实小说中关于祥林嫂和封建礼教的关系不是这么简单,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清楚的。例如,祥林嫂去撞香案到底是遵从礼教还是反抗礼教?又比如祥林嫂婆婆把祥林嫂卖到山里去,合不合礼教,如果不合礼教,那些卫道者鲁四老爷为什么不出面维护礼教?柳妈告诉祥林嫂捐了门槛就可以赎罪,为什么鲁四婶还是不让捐过门槛的祥林嫂端祝福礼的贡品呢?要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期2020-02-14

  • 尊严与礼教
    锋以尊严追求者与礼教卫道者的视角,可以把《红楼梦》人物分为两大类。贾宝玉是尊严的追求者,所有人物都是贾宝玉的旁衬者或反衬者,读懂贾宝玉即读懂所有人物。四大美男和美女分别从不同角度旁衬贾宝玉,四大对立男性和女性分别从不同角度反衬贾宝玉,但贾宝玉性格极复杂,与相融者对立,与对立者相融,揭示了其立体的性格特征。一、打开《红楼梦》人物画廊的钥匙任务一:以尊严追求者及礼教卫道者的视角,将书中主要人物分为两大派系。《红楼梦》是以人物性格吸引读者的。但《红楼梦》人物众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12期2020-01-15

  • “情欲”与“礼教”:高彦颐与曼素恩的明清社会性别史研究
    〕 “情欲”和“礼教”是明清社会生活的两个面相,也是塑造明清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两个关键要素。美国女性史家高彦颐(Dorothy Ko)与曼素恩(Susan L. Mann)的明清社會性别史研究基于这两大范畴,讲述了明清妇女的生命故事。高彦颐侧重描绘女性在参与和带动“情欲”风潮时所流露的文化主张,曼素恩更注重考察女性在礼教系统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此二者的研究也体现出美国妇女史界在“社会性别转向”(gender turn)以后的学术动向。有别于早期的激进主张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6期2019-12-09

  • 简析《红楼梦》中薛宝钗形象特点
    神。她忠诚的信奉礼教,很人情世故,又具有一些美好的品格。关键词: 薛宝钗; 礼教;世故; 美好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9期2019-10-21

  • 《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含义
    。关键词:吃人;礼教;理;人性《狂人日记》是作者发表于1918年5月刊的《新青年》杂志且首次采用“鲁迅”笔名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因其地位和影响的特殊性,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狂人日记》以日记体第一人称自叙体的方式,记述了自己在身患“迫害狂”即妄想型迫害症这一精神疾病的时间里,由于神志不清、敏感、脆弱的精神状态使他对家人、邻里乡亲的日常言语行为产生了变形和歪曲的臆想,正是这种歪打正着、非常人所能发现的“吃人”臆断,为他去除了三十多年来遮蔽双目的垢障,使他看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崔母与杜宝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为大家长,是传统礼教坚定的守护者。但是,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崔母重视的是家世利益,一心维护“相国家谱”,杜宝更在乎的则是“理”。另一方面,比起崔母这个深宅大院里的妇人,杜宝这个人物形象更具有多维性,除却父亲这个身份,当他作为官员时,还承载着汤显祖的政治理想。【关键词】崔母;杜宝;礼教;形象比较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20-02《西厢记》与《牡丹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2019-08-09

  • 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浅谈
    图腾;修仙问道;礼教;神态;道释人物画;风俗画;小品画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与自然万物相接触,我们的先民对于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由于智慧相对稚嫩,生产力低下,对于自然的恐惧感,产生了原始的“自然宗教”,出现了图腾的艺术,题材以自然界中拥有不同自然力量的动植物为主。对于自我人类的认识和肯定比较弱,艺术随着巫术、礼仪、生产力等的产生而出现,产生了一些实用艺术、造型艺术,对于人类自己的研究的人物艺术也开启了,只是整体的社会生活的状态,导致了人物画在这个

    艺术科技 2019年2期2019-07-23

  • 活化祠堂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代村民进行美育、礼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治理。[关键词]祠堂文化;创新发展;上層设计;美育;礼教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遍布中国乡村,是各村落和集镇中最恢宏庄严的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等省,如今也留存众多并不断有修葺翻新甚或还有新建。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如何挖掘、活化祠堂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实践的重要问题。一、祠堂文化的历史内容祠堂

    神州民俗 2019年3期2019-06-18

  • 刍议《孔雀东南飞》中的封建礼教思想
    般会认为是反封建礼教和反封建家长制,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故分辨如下,以就教于大方。第一,刘兰芝是一位恪守礼教的女性,她和焦仲卿的婚姻本身就是奉行礼教的结果。坚持这种婚姻,就不属于反抗封建礼教的范畴,因为封建礼教在婚姻上并不反对恩爱和白头偕老。第二,刘兰芝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忍受折磨,顾全礼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君既为府史,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说明刘兰芝守礼教,辛勤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期2019-04-16

  • 窦娥与蔡婆的悲剧性及其原因探析
    》,窦娥与蔡婆在礼教之下都有其悲剧性。本文通过对窦娥和蔡婆两人的生平经历、家庭背景等进行比较,探析两个妇女一死一生的不同结局的形成原因以及关汉卿的礼教观念对其创作《窦娥冤》的影响。关键词:《窦娥冤》 关汉卿 礼教 孝 悲剧关汉卿在《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了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婪、无赖的凶残。关汉卿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尤为关怀,在《窦娥冤》中,他刻画了两个妇女——窦娥和蔡婆,这两个妇女有着相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0期2018-11-27

  • 吴芳吉教育思想的儒学渊源
    儒家“诗教”与“礼教”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吴芳吉对儒家的性善哲学与礼教思想进行了具有时代色彩的阐发与扬弃。在追溯吴芳吉儒学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吴芳吉的性善哲学与文学教育观的密切关联,并从道德哲学的层面析解吴芳吉伦理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展示吴芳吉儒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关键词:吴芳吉;儒学;性善说;诗教;礼教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7)06-0152-07晚清以降,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2-28

  • 浅析儒家之殇
    会埋下祸患;儒家礼教逐渐进化成吃人的工具,蚕食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关键词】儒学;儒家专制;仁政;礼教;思想孔孟之道乃先圣之言,儒家要义,以之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更是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孔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加封,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有言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儒家思想以思想控制维护君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儒家学说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它固化了社会形态,阻碍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最终致使中华文明走向衰落。一、儒学的专制与垄断儒学

    文理导航 2018年35期2018-02-16

  • 茶文化意识中“礼教形态”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设计的借鉴与思考
    )茶文化意识中“礼教形态”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设计的借鉴与思考杨 涵(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自人们形成饮茶习惯以来,茶文化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我国茶文化的意识形态是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与茶文化结合融入教育体系。通过对于传统礼教形态的研究,为高校课程的设计提供进一步的设计思路,促进传统茶文化意识的发展进步。茶文化意识;礼教形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劳动人民在饮茶过程中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2018-01-19

  • 小说《祝福》与电影对比分析
    :祝福;祥林嫂;礼教;迷信电影《祝福》改编自鲁迅的同名小说,由夏衍改编,桑弧导演,白杨主演,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电影基本尊重原著,以下着重分析电影与原著的不同:一、 情节的不同小说《祝福》视点集中在鲁镇,通过“我”的回忆,以及祥林嫂的邻居卫老婆子对祥林嫂两次短暂的婚姻生活的讲述,来展现其不幸一生,显然小说有关祥林嫂的细节不够。电影在叙事角度做了较多的改变,用旁观者的视觉讲述故事,增加了大量的情节,特别是详细的展现祥林嫂再婚、生子丧子的一段生命历程,突出祥

    考试周刊 2017年49期2017-12-27

  • 唐以来妾之法律地位初探
    于妻与婢之间。受礼教影响,妾之法律地位低下,不具有独立人格,在与夫、与妻、与夫族的关系中处于一种卑微的地位。关键词:礼教;等级;妾制;法律地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巨大。曹魏以来的立法者不断将儒家之礼杂糅于法律条文之中,至隋唐时,法律已为儒家思想所支配。①儒家强调人的等级差别,不同身份的人遵守的礼不同,法律地位也不同。儒家化的法律确立和维护了礼教社会的阶级性和不平等性。妾,从辛,从女,是古代男子共同生活的伴侣的一种身份。妾的产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1期2017-12-04

  • 论礼的近代命运
    离析。礼崩乐坏:礼教的衰败顾名思义,礼教即以礼为教,其内容因应时代而有所调整。孔子主张扩大受教范围,把周礼运用到庶民阶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还提出“正名”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化伦理教育。汉代尊崇儒术,明确提出三纲五常说,礼教走上细密化和程式化。宋代以降,纲常名教与程朱理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礼教之风大为流行。清末有人甚至称:“吾人舍名教纲常,别无立足之地,除忠孝节义,亦岂有教人之方?”可以说,从孩提时代的《童子礼》《三字经》等启蒙读物,到

    社会观察 2017年10期2017-11-21

  • 回忆中的风景
    词:《五猖会》;礼教;民俗;启蒙作者简介:苏美华,暨南大学中文系2015级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2一、“回忆”的意义《五猖会》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后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朝花夕拾》的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1927年7月,鲁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1928年9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2017-08-22

  • 荀子的“化性起伪”与“礼乐教化”思想
    恶论;化性起伪;礼教;乐教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不拘泥于儒家,而是积极吸收各派有益的思想,由此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性恶论为出发点的。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恶的。这体现在他的《荀子·性恶》中:“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

    大观 2017年7期2017-08-02

  • 被遮蔽的性别
    福》因“吃人”的礼教而出名,可究竟是否是礼教在吃人,又谁用礼教吃人,为什么鲁迅塑造了一名女性,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被遮蔽,从性别角度,重新审视祥林嫂之死,有着新的启发意义。关键词:祥林嫂;祝福;女性关于《祝福》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界多数认为是在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残害了祥林嫂的生命。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称:“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大多数人也赞同了这种观点,把《祝福》视为鲁迅抨击封建礼教的扛鼎之作。而从性别角度研究祥林嫂,似乎被强大的礼

    北方文学 2017年20期2017-08-01

  • 被遮蔽的性别
    福》因“吃人”的礼教而出名,可究竟是否是礼教在吃人,又谁用礼教吃人,为什么鲁迅塑造了一名女性,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被遮蔽,从性别角度,重新审视祥林嫂之死,有着新的启发意义。关键词:祥林嫂;祝福;女性关于《祝福》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界多数认为是在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残害了祥林嫂的生命。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称:“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大多数人也赞同了这种观点,把《祝福》视为鲁迅抨击封建礼教的扛鼎之作。而从性别角度研究祥林嫂,似乎被强大的礼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2017-07-27

  • 《诗经》中弃妇所处的社会环境
    中期,这一时期是礼教制度从松到紧的转变时期,《诗经》中写作年代较早的婚恋诗作风较为大胆地,由此推出这一段时期礼教松弛,原始婚俗的影响较大,对妇女的压迫,尤其对弃妇的态度社会是比较宽容的,妇女再嫁是常态,但到了春秋中期,礼教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婚恋越来越受束缚。弃妇的生存环境也更加严苛。但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作者对弃妇的态度是同情的,这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虽然礼教越来越严,但百姓对这些被弃的妇女却是深深的同情。关键词:《诗经》;弃妇诗;礼教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2017-03-10

  • 《狂人日记》的深层意蕴论析
    塑造,反映了封建礼教思想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关键词:狂人日记;精神病心理学;家族制度;礼教[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1一、狂人作为鲁迅白话小说主人公的原因(一)文化革命主张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胡适首次提出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并且,在同年的《新青年》杂志上陈独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了自己对胡适主张的认同。虽然文化革命先驱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张大力宣扬,却在社会上得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2017-02-22

  •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人性格异化的封建礼教的力量,象征着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探讨,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情感的疏远和生活的苦闷。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墙;礼教;生存状态;隔阂一、“墙”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墙”的本义是指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释名·释宫室》中曰:“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1]是指用泥土使建筑物竖直方向的主要构件,起分隔、围护和承重等作用,还有隔热、保温、隔声等功能。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墙”有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内涵,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2017-02-10

  •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的规矩,抛去封建礼教中的糟粕,识礼守礼的一些内容是很适宜我们现代教育的。教育学生无论是对天地自然,还是对待父母兄友,甚至是自己,都应学会“敬”“诚”“责”,从内心深处敬爱、诚信,承担责任。要将这些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班会课、课余活动、专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知“礼”、识“礼”、守“礼”的教育,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濡下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关键词]礼教 待人以敬 处事以诚 责任 礼仪[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1期2017-01-21

  •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词:陈芸;个性;礼教;纳妾;现实作者简介:王席席,女,山东菏泽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一、天性叛逆却难脱礼教束缚在华夏民族的文化环境里,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主导了我们上千年,在生活中,女子会受到条条框框观念的制约和束缚。陈芸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她坚强活泼的性格。芸“四龄失怙”,“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1]。家庭的贫困养不出娇滴滴的小姐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2016-12-23

  • 中国礼教与现代秩序 ——兼论创建新型礼教文明的意见①
    【学林人物】中国礼教与现代秩序 ——兼论创建新型礼教文明的意见①司马云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礼教是什么?是“吃人”的制度,还是一种文明进步?本文认为,礼教是超越宗教文明,以道设教所发展出来的高级阶段文明,是教仁义礼智之教,圣人教化天下的人性教典,是一套完备的政治礼仪制度。几千年来的盛衰治乱,西方从来没离开过宗教,中国从来没离开过礼教礼教兴,则天下治;礼教废,则天下乱;无礼教,则无以为治。近现代中国虽引入了西方科教文明,然由于它在知识论和

    文化学刊 2016年6期2016-12-23

  • 曹元弼先生《经学文钞》礼说初识
    士人矜式。其经义礼教,一出悲天悯人,爱人之德,表为学说,乃至经纶人道,所谓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洵之谓也。其主持两湖书院,讲经授业,必承师法,实事求是,所编《经学文钞》十七卷,虽成书于颠沛流离之际,天下多事之秋,而精心编撰,体例完整,系统分明,无异经学总集,乃经义之学之巨薮,可谓不凡。其中论《礼》者凡三卷,总归会通,起敬起孝,礼之为教,本出天衷。此中华经学与礼教之精义,具见此钞。故虽见弃百年,苟圣人横空而出,必能再显此钞之辉煌者也。自今以后,修齐治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11

  • 古希腊私法何以未壮大
    腊法;古罗马法;礼教一、古罗马法的自发发展古罗马由氏族发展起来,后氏族分裂演变为家庭。在早期城邦中,家庭与城邦相互独立,二元分离的社会结构导致法律治理也是二元的,即家庭社会以习惯即“法”维持秩序,而城邦的治理则依制定的“法律”。二者相互不干预,“法”高于“法律”。可见,在古代罗马的私法实践中就存在朴素的自然法观念,这为罗马法学家接受希腊的自然法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罗马城邦政体最初为王政形式,据《学说汇纂》记载,罗马城建之初,一切由君王统辖。而君王的权威是以

    商 2016年23期2016-07-23

  • 蒋光慈致初恋情人宋若瑜
    者,惟爱情多半为礼教所侵噬,致礼教为爱情之霸主。噫!牺牲多矣!今者,吾侪既明爱情之真义,觑破礼教之无人性,则宜行所欲为,不必再顾忌一般之习俗。若一方顾忌习俗,一方又讲恋爱,则精神苦矣。父母固爱子女者,然礼教之威权能使父母牺牲其自身子女而不顾,戕杀其子女而不惜;子女若欲作礼教之驯徒,则只有牺牲爱情之一途。吾妹若真健者,请千万勿为一般无稽谣言及父母指责所痛苦,置之不问可耳。我深不忍吾妹因我而受苦痛!吾妹若爱我,则斩金截铁爱我可耳,遑问其他。若真因我而受苦痛,而

    北方人 2016年1期2016-05-30

  • 儒学非宗教
    所谓儒教,而是“礼教”。在封建社会,中国历朝统治阶级一直自命为“礼仪之邦”。“礼”即礼治,或礼制,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所谓男女长幼、君臣父子等等规定。这是载入封建皇朝历代官方文档的,它崇尚“尊卑之风”,是以等级制去平衡社会各个群体的一种社会制度——被认为“普世真理”。礼教的经就是四书五经、纲常伦理。礼教的庙像其他宗教建筑一样遍布各地,在京城为皇宫,遍布各地为衙门,它们统一的朱红大门前,有统一的标志:两尊狰狞唬人的石兽。礼教的戒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

    金秋 2016年8期2016-05-03

  • 祥林嫂与刘兰芝抗争之讨论
    为一名更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妇女,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要做稳了奴隶”。所以她说“奉侍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她被休回娘家后,也只能是“进退无颜仪”了。她后来的“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她最后的许婚可能出于多种原因,但探究她思想深处,她想抗争,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有她的礼教思想,她想一切行为都要符合礼教要求,这就是她抗争的指导思想。那么,壹千多年后的祥林嫂又如何呢?她丧夫,她被强迫再嫁,她不愿再嫁,是因为这样不合礼教,所以她进行激烈的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期2016-03-18

  • 礼教文明与经济创新
    )【文化哲学】礼教文明与经济创新司马云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皆离不开它们文化本原最高存在,离不开它们的安身立命之教,总是从那里引出理想、信仰、信念、伦理、道德及精神世界存在,并以此为内在的目的论,寻求历史发展道路,不断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创新的。本文认为,以天道为本体的礼教文明,不仅是中国经济创新的大文化背景与哲学基础,而且是它也为经济创新提供最为根本的动力、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及最高价值判断。创新思维,终究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2016-03-17

  • 陈衡哲的礼教微观及其启示
    00)陈衡哲的礼教微观及其启示王聪利1,陈克娥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北京100191;2.湖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民国时期知识女性陈衡哲礼教思想做全新的阐释,她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诸多第一,其 “造命”思想贯穿一生,并成为成功“造命”的女性典范。她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为女性解放提出了很多有建树的意见,本文试图窥探其巾帼未敢忘忧国的国家观,新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6

  •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
    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人权;反孔非儒;孔教;礼教〔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4-0134-09整整一百年前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4期2015-11-27

  • Chinese Etiquette
    teness, 礼教 (lǐ jiào), protocol, and 礼仪 (lǐ yí), propriety.I hope you wont feel overwhelmed or daunted by the many words related to etiquette. I just want to let you know that in China 讲礼貌 (jiǎng lǐ mào), being polite, is a traditi

    CHINA TODAY 2015年10期2015-11-12

  • 从“死亡”角度解读《祝福》
    幸命运,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展现社会的病态以及在那样的社会中人的病态。文中不仅仅是祥林嫂的死亡,还有她的丈夫与儿子阿毛的死亡。因此,不仅要明白祥林嫂的死因,更要把它与促使其丈夫和儿子死亡的因素进行比较,才能更彻底地感受礼教吃人的力量之巨大、之恐怖,从而赋予文本更大的阅读价值。鲁迅把祥林嫂的命运遭际始终置于鲁镇特有的“祝福”等祭祀背景中来写,祥林嫂是在鲁镇的人们举行“祝福”时节死去的。文中主要有5次写到祭祀的情形,为方便下文叙述,我先将原文有关祭

    中学语文 2015年13期2015-08-15

  • 也说贾政
    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礼教的批判,也表达了对僵化、教条、迂腐人生的嘲讽。关键词:《红楼梦》  贾政  礼教一、也从名字说起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的评论,许多都是从他的名字上说起的。或释为,贾政者,假正经也。俞平伯先生说:“从给他取名这一点,即在贬斥。书中贾府的人都姓贾原不足奇,偏偏他姓贾名政。试想贾字底下什么安不得,偏要这政字。贾政者,假正也,假正经的意思。”俞先生还指出:“作者用烘云托月的办法,把贾政身边的人都一股脑儿搬了出来……门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2期2015-05-28

  • 论明季小说中节烈妇女形象的社会影响
    面有着完整严备的礼教规范,这种规范的落实得力于统治者在意识形态的控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在“女教”宣扬上的影响与作用未被前人足够重视。明季小说中大量采引节妇烈女故事,加之小说“教化为先”的创作传统,在明季盛行的小说一体亦足以成为除朝廷官方而外的更为普及、流传深广的“女教读物”。[关键词]妇女;礼教;节烈;女教我国古代对于妇女的伦理规范和行为约束,有着十分严整完备的礼教规范。在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尚死节、崇节烈”的社会意识形态下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3-20

  • 美的凋零
    薛宝钗 悲剧 礼教燕梦卿是《林兰香》中的“兰”的化身,她幽闲贞静、蕙质兰心,虽在小说中早早离世,但却贯穿着全文的始末。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的主要人物,她镇静安详、从容大雅,最终拥有名义上的婚姻,却从未得到过所谓的爱情。她们的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匆匆如也。对于封建女子来说,婚姻爱情便是她们终身的依靠,夫妻恩爱、举案齐眉成了每个女子心中的夙愿,但对于她们来说,这终究也成了奢侈品。一切如同一场梦一般,繁华落尽,最终也不过是红艳凋零。一、吾家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1期2014-12-01

  • 衢州牌坊女性文化探析
    大的牌坊下折射出礼教对女性禁锢,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是一种被强加的畸形文化。本文是以衢州牌坊为基点研究衢州女性牌坊数量、成因、历史承载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剖析研究。关键词:牌坊 女性 礼教 旌表 承载女性旌背景分析旌表制度起源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南宋牌坊旌兴起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旌表是封建历代王朝倡导礼教的特殊形式,立碑、牌匾、牌坊是常见的政治褒奖形式,宣扬仁、义、孝、忠、节、廉等封建道德。明清时期牌坊旌表最为盛行,女性则以节、烈、贞洁旌表

    艺术研究 2014年3期2014-08-29

  • 礼教规范与性别重塑 ——读《汉代女性礼教研究》
    姚圣良【书评】礼教规范与性别重塑 ——读《汉代女性礼教研究》姚圣良对于古代女性,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女性史、婚姻史著作甚多,亦不乏煌煌巨著。对于古代礼制、礼学等,学者们亦进行了不少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者有之,而专门研究女性礼教者则少有。多年来,吴从祥博士勤耕于这片“学术荒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其博士论文《汉代女性礼教研究》经过多年冷处理,再经认真修改后201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实乃其人生幸事,或许也是学术界一件幸事。细读此书之后,感触颇多,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30

  • 《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分析
    林嫂是不幸、恪守礼教、和遭受礼教残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环境下,自己也是恪守礼教的,为了守住贞操她不惜以死来威胁后来的丈夫,为了能够换回清誉,她不惜花费重金去捐门槛。但是她的努力却并没有减少别人对她的嘲笑,因为四婶的一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摧毁了她心中的礼教底线,祥林嫂在别人的冷言冷语中也许可以暂且苟且生存,但是当做祝福的时候,因为不让它接近却让她倒下了,可见她被礼教毒害至深。三是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却依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2014-03-23

  • 浅析谭嗣同“仁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
    专制;三纲五常;礼教中图分类号:B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17-02谭嗣同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舞台上出现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作为一个身处晚清新旧中国混杂的思想格局中的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之际,他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的政治思想大胆而激进,集中体现在《仁学》一书中。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晚清,更是腐败不堪,落后的专制主义统治使中国气息奄奄、病

    学理论·中 2013年3期2013-04-22

  • 是反抗,还是回归? ——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是杜十娘反抗封建礼教的最后宣言。但是,笔者认为,从社会环境和故事的实际情况来看,杜十娘不仅不能算是封建礼教的反抗者,相反的,她一直渴望着被封建礼教所接纳,努力地把自己融入那个礼教社会,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礼教的回归。我们来简单地梳理一下,杜十娘那短暂又壮丽的一生:杜十娘刚登场,就是京城的名妓,如何流入青楼的,小说中没有交代,总之不会是自愿的。成为京城第一名妓之后,生活虽然还算不错,表面的风光也有,但是杜十娘心里很清楚,混迹青楼的生涯不能过一辈子,于是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2012-08-15

  • 美的颂歌 爱的悲歌
    内涵;人格尊严;礼教;叛逆精神《孔雀东南飞》是东汉末年的一首乐府诗,最早收录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人们习惯以长诗的第一句称之。诗歌通过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着力塑造了刘兰芝这一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千百年来人们对刘兰芝的同情多于歌颂,对这一形象的悲剧内涵仅限于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借以表达下层人民渴望美好爱情的良好愿望。但是“任何形象都大于思想”(别林斯基),对文学作品形象的内涵的把握,只有细读文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