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1997-02-05 01:14赵普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2期
关键词:负效应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

赵普光

近年来,高校对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视,比较突出的是心理咨询机构纷纷设立,这是高校重视心理教育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与此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使心理教育健康发展。

一、心理教育与德育

心理教育与德育关系密切,心理教育贯穿于包括德育在内的所有教育过程,缺少心理教育的德育也是不完备的。这方面我们曾有过惨痛教训:德育工作忽视人的个性,千篇一律的说教,不重视学生个体的心理差异,很难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致使德育工作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忽视心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心理教育的能力与素质,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往往统统将其归入思想品德问题一类,不予疏导、解救,反而批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显然,德育工作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忽视心理教育是不正确的,但以为有了心理教育就无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样是不正确的。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心理教育或心理咨询并不能代替德育。这里我们且不说心理咨询只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单就心理教育的功能看,它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问题。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所以高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放松,不能把一切都推给心理教育。这一点现在虽然表现不很突出,但要引起注意。因此,德育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模式,注重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使德育工作科学化;心理教育也应有明确的目的,它不仅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包括“德”在内的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心理教育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合理地、科学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在高校中热度日增,这是高校师生重视心理教育的结果。但是,目前的心理咨询只能满足前去咨询的少数学生的需要,工作人员数量也不多。而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不只是心理咨询所能完成的,这需要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管理人员都必须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高效运转。

心理咨询不等于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又是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心理咨询的开展与心理教育的其它方面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互促进。要注重心理教育的全面发展,不能以为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就是重视了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严密的组织、计划、制度来保证,这就要求建立一整套心理教育体系。从组织结构讲,大学应设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各院、系(部)设立分支机构,由懂心理教育的领导、专家组成。心理咨询室是指导委员会下的一个分支机构,负责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工作。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看,应有心理教育教材和阅读资料,有固定的课时保证心理教育课和讲座的时间,并经常研究、探讨教育方法。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专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心理教育的质量。

三、心理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者

心理教育是一门科学,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施教中要严格按科学规律进行,在普及心理科学、破除学生对心理现象神秘感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教育的科学性,避免产生负效应。具体地说,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心理教育工作者负有高尚的使命,如果自身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欠佳,对本职工作缺乏热心或丧失职业道德,那势必产生恶劣的影响,给工作造成损失。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献身心理教育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人须先正已,心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培养自己健康、强健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能以为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上岗了,如果自身心理素质不高,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负效应。

(三)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心理教育的科学性要求很高,因为它是直接对人进行的工作,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不能当作儿戏。发达国家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一般都具有教育学、社会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咨询、治疗的甚至要有行医执照。我国心理教育刚起步,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应加快人员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

心理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如果因为工作人员的以上三个条件之一或全部欠缺,将会造成心理教育的负效应。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的心理趋于封闭性,一般不轻易敞开心扉向人倾诉。对于鼓足勇气去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如果不能热情接待,不能耐心倾听,不能入情入理地帮助分析、解释心理现象,减轻、解脱其心理负担,或者有意无意地通过明示、暗示,把没有心理问题的说成有心理问题,把有心理问题的说成有心理障碍,把有心理障碍的说成有心理疾病,将给来询者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产生严重后果,这就形成了心理教育的负效应。所以,对心理教育我们一方面要提倡、鼓励、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使心理教育科学化、规范化。这是心理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高教研究室(青岛266071)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负效应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
从生态角度诠释科学技术两重性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
心理咨询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