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2009-01-07 03:06徐金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导语语文学生

徐金玉

兴趣对人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学生对语文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都在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法很多,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一谈。

一、精心设计导语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牢牢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为新课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

导语的设计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如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导语可以这么设计:“同学们写过信吧?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意思就是‘给……的信。比如我给张三写信,题目就是‘与张三书。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就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叫‘与朱元思书。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也可以从学生所学的旧知识来进行,如学习《故乡》一文,导语可以这么设计:“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一幕幕美好的情景:那飘散着豆麦和水草清香的潺潺河流;那婉转、悠扬的横笛的吹奏;那朦胧的月色下,在灯火光中的“仙人楼阁般”的戏台;那一群活活泼少年合力摇船、吃罗汉豆的欢声笑语……这些美好情景在十年后又变得怎么样呢?是变得更美好了呢,还是变得萧索、悲凉了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小说中的‘我一起回故乡瞧一瞧吧。”

二、充分进行直观教学

1.学生可以自制教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冰心的《小橘灯》,学生可以依照文中小姑娘的制灯步骤,自制一盏小橘灯。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懂事、心灵手巧,以及面对困难时自信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优势,可以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如在学习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时,文中有多处景的描写,什么“阳光也更厉害了”、“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学生通过阅读仅仅感受到干巴巴的语言,没有什么深切的感受,特别是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通过观看录像,学生会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扮演着祥子这个角色。对祥子在烈日和暴风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需为了生计而挣命的悲惨遭遇会倍感同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兴趣就会得到激发,进而思考“祥子为什么要苦苦挣扎”,认识到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万恶的旧社会。

三、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平台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承认,取得成功。成功时,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多次努力却仍不能成功,就会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其实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非智力的因素更大。所以,给学生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篇文言文时,可以设置阅读课文、疏通字句、写作特点等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后进生时可以提问阅读课文之类的问题,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遭到同学的嘲笑,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因不同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掌握的知识有多少之分,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作业的及时完成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巩固学习兴趣。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课本固然是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但如果仅仅守住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是在课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开设图书角,新课改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给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目,如《羊脂球》、《西游记》、《智慧背囊》等,甚至可以是高新科技方面的书,这些书摆放在图书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去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2.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等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学生一定为世界和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感到振奋,并产生了追求科学的浓烈兴趣。在语文课代表的主持下,分几个小组分别设计一份关于了解高新科技、学习高新科技、展望高新科技的语文实践活动方案,最后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每个人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自己动手,激发了热爱并献身科学的激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导语语文学生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阔腿裤的小秘密
我的语文书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