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刍议

2009-02-01 07:32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高专语文教学

田 猛

[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高专院校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关键词]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一、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发展得非常迅速,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此,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把技能训练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是人文教育的实施却严重缺失,不容乐观,在高职高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文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职生的人文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例如,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较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特有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

二、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原因综述

1.教学目标的理解——剑走偏锋。教育者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理解的偏差,使教学只注重培养有一技之长或多技兼而有之的应用型人才;使学校变成了“工厂”,学生变成了拥有某种技能却忽视个性发展的统一规格的“产品”。这导致人文教育被边缘化。

2.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一叶障目。在长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真、善、美的教育,对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具有高智力,动手能力强,但缺乏爱心、责任心和活力,我们的教育变得非常的功利化,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于文化底蕴的奠定,对于人格的提升,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非常地缺乏,所以狭隘的教育观念就导致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3.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利欲熏心。伴随商品化的进程,我国已迈入技术化社会,商品意识、科技意识、纯技能意识向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对技术、技能的盲目追求,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掌握技能以备就业之需。这使高职高专学生无暇也不可能认真地思考诸如人的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等问题。因此,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是高职高专教育不容忽视的责任。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并运用,通过语言文字俯理解来把握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生活,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人的思维、情感等意识性的东西得以外化。这就使得语文教育不可避免地具备了人文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众多人文因素传播、接受和发展的过程。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因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性进步,在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下,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里所讲的“语文素养”,实际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既要教给学生工具性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以及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等等,又要通过贯彻语文的人文性,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对祖国语文的良好思想感情,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等。

四、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一)“语文”、“人文”概念分明、和而不同

什么是“语文”?研究者们有各不相同的看法,如有影响的就有:语言和文字(吕叔湘);语言和文章(叶圣陶);语言和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等等。这些研究虽各有侧重,但都无一例外地包含了“语言和文字”这一基本要义,也即是说,讲授、研究语言和文字,应是语文的基本内涵,因此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本体特性,也是人的思维进步的主观需要,理所当然应是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的方向。

什么是“人文”?《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有明确的阐释: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体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

(二)“语文”、“人文”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1.搭设阅读平台,培养人文精神

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能综合于阅读,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因而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核心。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谈何容易,如今是视听游戏网络的时代,学生的兴趣多为之吸引,想要学生有阅读的兴趣,难;那些被标榜的名著大多与学生有时空的距离,想要学生爱上,难;现在流行快餐文化,那些长篇巨制想要学生静下心去认真读,难。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转变观念,革新教法,搭设阅读平台,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注重文本内涵,尊重个性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负载着传承文化和精神的任务。语文文本“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无不体现在语文文本中。在语文教学中,应开掘深邃的文化内涵,并充分利用这一积极因素,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崇高,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是构成人文精神的核心。教师要发掘教材人文内涵,展示语文学科的人文光辉纵观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无不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文学艺术的濡染、熏陶,从而涵养了道德、品性,成为至真、至善、至美之人。

3.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审美能力

赞科夫曾经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这个星球上”。那么从本质上讲,每一个人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因此我们怀着二颗“诗心”学语文,诗情画意便会油然而生。

语文文本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等审美因素。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当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后,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学生就会推而广之,在生活和工作中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追求美,甚至创造美。

4.转变教育角色,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异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客观上要求教师转换教育角色,即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而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的学者;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人文情境的营造者、教育对象道德形成的示范者、学生创新活动的欣赏者和评价者,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担,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普遍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产生着比任何语言都巨大的感染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才能教人以道义,教人以人文,教人以创新,教人以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完成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神圣使命。

综上所述,关于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高职语文教学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它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职学生。他们不再满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段落、主旨的程式化讲授,他们渴望吸收、融化中外文学的精髓,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力和人文素质。因此新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只为学生提供一些技能训练,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就定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倡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郭齐家. 塑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成功人生[J].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

[3]郭时明. 高职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断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4]杨苏.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与实践[J].语文月刊,2007,(1).

[5]陈雪红. 让语文阅读教学浸润人文之泽[J].语文月刊,2007,(10).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高专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