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中习语的差异及翻译方法浅谈

2009-12-02 10:20
文学与艺术 2009年9期
关键词:直译意译

冯 琳

【摘要】习语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是各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从翻译技巧方面对如何处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出对于英语习语的准确翻译来源于对于中西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英汉习语;直译;意译;套译

文化与语言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通过语言来交流和传承,语言只能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所以有人说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的发展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发展。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并含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语组合,是语言的结晶。由于中西方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其民族个性特色,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广义的习语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等。习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一、直译法;二、意译法;三、汉语同义习语的套译法。

一、直译法

英语习语的直译应在那些不违背译文语言规则,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有关形象和地方色彩。尽管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但人类生活中总有相近的物质环境,对自然、社会及情感的理解也有许多共性的因素,尤其是习语,绝大部分来自生活感受和人生经验,许多时候同一形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心目中能够引起相同的感受和联想。因此,有时我们应在忠实于英语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完整保留英语的指称意义,采取直译以求得内容和形式的完全相符。例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Break the record 打破纪录

under ones nose 在某人鼻子底下

A gentlemans agreement君子协定

The cold war冷战

The hot line 热线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此外,直译法还适合于一类习语:它们看上去有相当明显的比喻意义,其中蕴含一定的历史或神话典故,然而由于使用范围广、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早已经被中国读者所接受。所以对于这类习语,使用直译法能保持原文表达的原汁原味。例如: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道通罗马 (同一目的可以有不同的途径)

Pandoras box 潘朵拉的盒子(灾难、麻烦的根源)

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

An olive branch 橄榄树枝(象征和平)

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比喻假慈)

二、意译法

由于文化的千差万别,英汉两种语言的联想意义也往往会不相同。有不少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翻译这些习语时无法保留源语语句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也无法找到译入语同义的习语借用,如果直译出来,译文要么难以确切表达原意,要么就是繁冗拖沓,对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译语读者很难理解。这时可将源语原文的形象更换成读者所熟悉的另一个译文形象,从而传达出源语原文的语用目的,可以采取意译或者意译加注的方法。

例如汉语中有“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但在英语国家中很少有人知道鲁班,这就构成了文化空缺,如果直译成“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恐怕英语读者会不知所云。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给译文加注,解释一下成语的来历,也可以采用简洁而达意的意译法将其译为“to 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甚至还可以找英文中对应的表达法“to offer/teach a fish how to swim”或者“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这两个熟语。

对于文化冲突的处理尤其要谨慎,一定不能使用直译法,否则会引起读者的严重误解,甚至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中国人听到别人的赞扬时要说“哪里哪里”或者“我做的还不够”之类的谦虚话,而在英语表达中则直接说个“Thank you”就可以了,或者在“Thank you”之后不上一些谦虚之辞。如果采用直译,就会闹出“Where, where”之类的笑话,或是让外国友人误以为自己没有眼光,要么是让中国读者误以为外国人很高傲。

有些习语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而只能译出它的隐含意义。这种情况在源于典故的习语中较常见。如“Achilles 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

三、同义习语的套用法

虽然中西方民族文化背景、地方风情有很大差异,但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社会经历以及感情等方面不免存在相似之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各自创造了许多在字面意义、形象意义近似且隐含意义基本相同的习语。当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含意和形象比喻相似或相同时,可采用套译法,即直接套用译入语的俗语或谚语来表达源文语的俗语或谚语。这种译法能传神地表达原文的神韵和形式,又能使译文易为读者所接受。

(一)双方有完全相同的形象比喻。翻译这些习语时,可借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成语、谚语或俗语直接对译。这样既可较好地保持原文的压韵和形式,又可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

Shut ones eyes against视若无睹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Turn a deaf ear to充耳不闻

Laugh and grow fat心宽体胖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

To be on thin ice 如履薄冰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鱼

(二)双方有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翻译这些英语习语时,我们也可以套用形象近似的习语,以使译文既喻义明显,又可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达意。例如: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

to show ones colors原形毕露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A stony heart铁石心肠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To return good for evil 以德报怨

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

通过利用汉语中非常相似或相近的习语对英语民族色彩不很浓厚的习语进行套译,能借助语言反映人类思维中的共性。套译不仅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较为吻合,而且保持了习语固有的鲜明性、主动性,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

结语

语言的意义一直是翻译学家和语言学家探讨的主题,而在翻译中尽量能够做到生动贴切地再现原文的意义,则一直是译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每一种语言现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而习语就是文化内涵的精髓,只有弄清习语的真实内涵才不会在交流中产生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英汉习语中多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并仔细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对照与对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2]冯伟年.最新简明英语翻译教程[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2.

[3]侯业勋.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 2005, (2).

[4]曲明江.习语翻译要充分注意英汉文化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5]邢春燕.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 2006, (3).

[6]宋小娥. 英汉习语翻译方法探微[J]. 科技英语学习, 2007, (3).

作者简介:

冯琳 (1982--),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论,外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直译意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汉英动物词“龙”与“凤”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习语英译探析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