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2010-04-11 12:40毕兴男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培养探究

毕兴男

(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毕兴男

(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呢?本文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充分运用多媒体代替化学实验和增设趣味实验,从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探究;培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中学化学实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类,从操作对象看主要分为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功能上分为概念形成实验、验证理论实验、探究性实验等;从形式上分为个体实验和小组实验;从时间上分为课堂实验、课外实验。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例如: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并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农具是怎样存放的,再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防范,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又如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地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发现真的有“血”,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为课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生活中的一些封建迷信,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通常有如下弊端: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②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②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例如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时,如教师先告诉给学生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个知识,学生心里必然会怀疑这是否正确,于是教师需要举一些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就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但如果教师先演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这样,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性质是学生自己得出的,因此学生不会怀疑结论的正确性。尽管这只是顺序的颠倒,但对学生发展能力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心理体验是前者无法相比的。

三、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实验比由教师演示给自己看,观察到的现象会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其心情激动、态度积极,思考问题的自学性会大大增强。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实验完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可见,学生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当多采取这种形式。一般地,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费时间不长,安全可靠又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只要有足够的仪器和药品,都可以改为学生实验。

四、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刚学化学时,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我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三第一堂化学课中,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先讲“化学的博大精深”、“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自制牛奶”、“白兰地变红葡萄酒”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并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使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我还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在讲乙醇可燃性时,设计补做“烧不坏的手帕”,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以增设趣味实验为引导,就使化学这门功课犹如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代替化学实验

当然,在课堂上做实验有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示宏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能艺术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现实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的模拟做出来。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另外,此实验有危险,不便于做演示实验。就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把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注意点全都体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

当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74-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41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培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