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比赛中迸发出积极的“化学反应”——“换个角度”记化学方程式

2010-04-11 12:40胡金霞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方程式角度

胡金霞

(南京市九龙中学江苏南京210035)

让学生在比赛中迸发出积极的“化学反应”——“换个角度”记化学方程式

胡金霞

(南京市九龙中学江苏南京210035)

【引言】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时间短,内容多,新考纲对学生要求很高,题型新且涉及面又广。如何有效的进行复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一天,无意中听了我班语文老师上了一节“换个角度背诗词”的课,感触很深。首先他找出诗词中的“元素”——春花秋月、飞花雪月,要求学生从要考的诗词中找出符合“诗中春”、“诗中秋”、“诗中风”…的诗句。同样的一个班,为什么语文课上学生兴趣浓烈,课堂气氛活跃,而化学课“死气沉沉、一片寂静”,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呢?化学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有些记忆性知识点能不能也像语文课这样上呢?

【案例描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记化学方程式。

生: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怎么换个角度,难道是我们出题,老师写,还是……。

师:我们每天上课前都要默写几个方程式,每天我都听到你们反映,又默写了。今天“换个角度”记方程式,但还是我出题,只是你们说出或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式。我不但要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还要看谁的反应快。最后评出今天的优胜学生。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生:老师开始吧,我们一定行。

师:Letˊs go。(投影)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水,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

师:很好,到目前为止,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只学习了这一个。

生2:(2)分解反应:H2CO3=H2O+CO2↑

生3:(2)分解反应:Cu2(OH)2CO3=△2CuO+H2O+CO2↑

生4:(2)分解反应:Ca(HCO3)2=CaCO3+H2O+CO2↑

师:不错,你能想到这个很不易。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的有水生成的分解大概是这三个。

生5:(3)置换反应:H2+CuO=△H2O+Cu

生7: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都是是置换反应且都有水生成。

师:很好哦。

生8:(4)复分解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生9:(4)复分解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师:酸与碱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且有水生成。

生10:Ca(OH)2+CO2=CaCO3↓+H2O

生(教室里又沸腾起来):这个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师:什么叫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这个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生11: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这个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但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

(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生10,你现在明白你的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吗?

生10:老师,我明白了。

师:那你能不能再举一例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生10:6HCl+Fe2O3=2FeCl3+3H2O

师:非常好,你已经掌握了复分解反应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且有水生成。

师: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水,其实还有很多反应有水参加。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

【教学反思】

初三复习课,就得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进程、不同的复习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堂复习课可以是中考信息的提示,可以是题型的分析,可以是答题方法的指导,也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专项复习。至于课堂讲多讲少,练多还是练少,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这是没有唯一标准的。

没有哪一位专家之言,哪一种教学方法会适合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如果大家都千篇一律地去效仿某人某法,只能这样,不能那样,那我们的教学还谈什么创新,还谈什么个性化的发展呢?一个师傅一造佛,绝不能依葫芦画瓢。没有哪位名师、哪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个个是优等生,反之全是庸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有了参与的热情,也才能主动地感知,体验和实践。初中生好胜心强、思想单纯,竞赛很容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竞赛法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竞赛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们会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一旦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展开思维的翅膀畅所欲言,其奔涌的热情、新奇的想法、美妙的发现,常使教师自愧不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在课堂上照既定教案按部就班上课,课堂的预见性强,可控性强,在一讲一听的固定角色中,一般情况下,教师不用担心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但在竞赛中则不然。除了吃透教材外,教师在备课中要有前瞻性,要预见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上课时,学生在思辨、讨论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教师还要能灵活机动的处理,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上,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索,从而达到在更高层面上的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65-01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35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方程式角度
神奇的角度
巧配化学方程式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与阿里签署战略协议混改在即,联通与BAT“化学反应”?
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