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顾随对王国维词的继承和发展

2010-08-15 00:44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顾随造境采桑子

李 云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文学系,天津 300387)

试论顾随对王国维词的继承和发展

李 云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文学系,天津 300387)

顾随对王国维词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词中融入对人间的关注和人生的思考;二是擅于“造境”,以象征手法表现心灵中的境界;三是运用句法修辞增强词的表现力;四是对王国维词语言的借用和意境的化用。

顾随;王国维;造境;化用

王国维是顾随先生最推崇的一位近代词人,曾对王国维词给予很高的评价。如其言:“先生词与同时诸老旗帜特异,蹊径殊别,卓然名家,自是不朽之作;诚如杜少陵所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者。”[1]认为王国维词独树一帜,成就卓然,在词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和价值。从《顾随全集》中的《<静安词>扉页题记》、《沈启无编校<人间词及人间词话>序》、《评点王国维<人间词>》、《论王静安》等文论和讲稿可知,顾随对王国维的词和词话都曾仔细研读并进行过深刻的讨论,而且在此过程中受到了王国维词的影响。所以,刘梦芙在《“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中言顾随词“清丽真淳,新意叠出,每寄天人玄想与宇宙悲怀于形象之中,堪为王观堂后劲”,明确指出了顾随词与王国维词之间的渊源和联系。遍检顾随的500多首词可以发现,顾随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方面,还是在句法修辞、意象意境等方面都对王国维词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下面将从这几方面详细论述之。

一、在词中融入对“人间”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1.王国维《人间词》中对“人间”的态度

王国维的《人间词》,顾名思义,其词充满着对人间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索,在人间词甲、乙稿中“人间”一词共出现35次。在王国维的词中,“人间”的概念比较宽泛和模糊。如在“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蝶恋花·独向沧浪》),“谁道人间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蝶恋花·谁道人间》)中“人间”指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在“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踏莎行·绝顶无云》)中“人间”指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在“不辨旧欢新恨,是人间滋味”(《好事近·愁展翠罗衾》)、“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鹊桥仙·绣衾初展》)中“人间”指的则是人生。从词中可以看到王国维对人间的态度和对人生的体悟。如:“中有千秋魂魄,似诉尽人间浑浊”(《贺新郎·月落飞乌鹊》),“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虞美人·杜鹃千里》)表现了他对人间浑浊和不公的痛恨;“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鹊桥仙·沉沉戍鼓》),“一霎新欢千万种,人间今日浑如梦”(《蝶恋花·帘幕深深》)表现了他对人间事事难凭,悲欢如梦的感慨;“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阅尽天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蝶恋花·昨夜梦中》),“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好事近·夜起倚危楼》)表现了痛苦太多,欢乐太少的人生体验。

2.顾随词中对“人间”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探讨

在顾随的500多首词中,使用“人间”44次,“人生”26次,其对人间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索,明显是受到了王国维的影响。如“细味人生,事事无凭”(《采桑子·赤栏桥畔同携手》)是对王氏“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继承;“世事无端,争把人间比梦间”(《采桑子·双肩担起闲哀乐》)是对王氏“一霎新欢千万种,人间今日浑如梦”的继承,都表达了人间事事无凭和人生如梦的思想。当然,顾随词中对“人间”的认识和“人生”的探讨,还不仅止于此。

首先,顾随对“人间”有着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与王氏词中模糊的“人间”不同,顾词中的“人间”往往有着明确的界限和对立物。如在“桃源难久驻,又向人间去”(《菩萨蛮·夜来一阵潇潇雨》)[1]中,“人间”与“世外桃源”相对立;在“人间无路,他日伴君天上去”(《减字木兰花·人间无路》)[1],“山下是人间。山上青天未可攀”(《南乡子·难得是身闲》)[1]中,“人间”与“山上青天”相对;在“一枝一叶,总觉鲜妍。问是仙山,是天国,是人间”(《行香子·不会参禅》)[1],“他生来世谁能卜,人间天上费追寻。尘寰事,梦中心”(《山亭柳·古道长林》)[1]中,“人间”与“仙山”和“天国”相对。

其次,顾随对“人间”的态度,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直接和痛快。如:“把酒灯前欲问君,人间何事不酸辛”(《定风波·把酒灯前欲问君》)[1],“千古乾坤,百年岁月,落漠人间世”(《永遇乐·混沌开前》)[1],“衷怀悲感总无名,一身落漠人间世”(《踏莎行·天黯如铅》)[1],认为人间是充满寂寞和酸辛的;“更莫说,人间天地小”(《最高楼·愁来了》)[1],“动地悲风迫岁阑,人间逼仄酒杯宽”(《思佳客·动地悲风迫岁阑》)[1],认为人间是狭小逼仄的;“人间世,问何处,不匆匆”(《水调歌头·此际小儿女》)[1],“谁会,人间万事太匆匆”(《定风波·把酒高楼欲问公》)[1],认为人间万事是匆促的。

第三,顾随在词中表达的人生体悟比王国维更加深刻和丰富。如“人生原是僧行脚,暮雨江关”(《采桑子·一重山作天涯远》)[1],“人生原是苦修行”(《临江仙·廊下风吹败叶》)[1],“人生原自要凄凉,春暮景”(《天仙子·万丈游丝心不定》)[1],“人生难得如意”(《西河·愁未已》)[1],认为人生像出家人的修行,是充满艰辛和凄苦的,难得有如意的时候;再如“扰扰纷纷数十年。人生何处得安闲”(《定风波·扰扰纷纷数十年》)[1],“领取忙中真趣,这般就是人生”(《清平乐·晕头涨脑》)[1],“平地楼台,万灯照耀。人生正自奔流着”(《踏莎行·当日桃源》)[1],认为人生是纷纷扰扰的,整日忙碌奔波,没有安闲的时候;“百年人世,一丝生命一丝愁”(《金人捧露盘·雪漫漫》)[1],“人生只合长相思”(《忆秦娥·黄昏时》)[1],“人生常是悲生别”(《鹊踏枝·一曲高歌声欲裂》)[1],认为人生是充满悲愁的,难以逃脱相思之苦和离别之苦。

顾随虽然认识到人生充满艰辛凄凉忙碌与悲苦,但是他也认识到人生无价,面对人生不能一味的悲观叹息,而是要珍惜人生,坚强乐观,努力有所作为。如“花落花开,年华有尽,人生无价”(《小桃红·烛焰摇摇》)[1],“也知人世欢娱少,未羡仙家日月长”(《瑞鹧鸪·安心还是住他乡》)[1],“尝遍人生苦,有泪且深藏”(《水调歌头·佳节届重五》)[1],抒发了年华有尽,人生无价的人生观,人世虽然缺少欢娱,但也不羡慕仙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生活之美正在于品味人生,而且在尝遍人生酸苦之后,还要把眼泪深深地埋在内心,努力做一个坚强豁达的人。所以,他在词中言:“空悲眼界高,敢怨人间小。越不爱人间,越觉人生好”(《生查子·身如入定僧》)[1],“我今不恨人生。自家料理调停”(《清平乐·眠迟起早》)[1],“如此人生,者般人世,却要人担负”(《壶中天慢·旁人笑我》)[1],“人间事,须人作,莫蹉跎”(《水调歌头·收汝眼中泪》)[1],他把对人生的怨恨升华为对人生的热爱,把人生的苦难当作对自我的磨练和前进的动力,他义无反顾地担荷人生,并且在品味思索中获得面对人生的大智慧。这一点是顾随与王国维最大的不同,王国维词中的人生观是厌世思想的体现,顾随词却是释迦、基督“担荷精神”的代表。这种“担荷精神”王氏是认识到了,却无法做到,顾随先生从王氏的《人间词话》中看到这一点并且做到,不能不说是对王国维“担荷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二、擅长“造境”,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心灵境界

1.王国维的“造境”说与创作实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2]他的词中“造境”成功合乎自然者如《蝶恋花》:

忆挂孤帆东海畔。咫尺神山,海上年年见。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

金阙荒凉瑶草短。到得蓬莱,又值蓬莱浅。只恐尘扬沧海遍,人间精卫知何限。[2]

词写记忆中的一次海上航行,从“孤帆”可知这次航行是孤独的,目的地则是“神山”。这座“神山”近在咫尺,年年望见,其中楼阁的阴晴变化也历历在眼,但是要到达其地,却是异常艰辛,总有天风吹得波回棹转,欲近不能欲退也难。经过几番挫折和努力,终于到达了“神山”,但眼前的所见却不是理想中的情景,金碧辉煌的城阙是荒凉萧瑟的,奇异的瑶草是短小的。好不容易到了传说中的蓬莱,蓬莱的水却变得清浅。假若尘满沧海,人间的精卫就空有填海之志却无海可填。全词以象征的笔法来写对理想的见而欲求,却又求之不得,空有报负却无处施展,表现出理想的落空、对现实的失望等内心世界的重重矛盾。

王国维的“造境”之作,不止以上所举一例,如《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以登山寺窥皓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虞美人》(纷纷谣诼何须数)以坚贞女子的形象表现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都以“造境”的手法表达了心灵中的境界。

2.顾随的“造境”之作

顾随的词中也多有此种“造境”之作,而且体现了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对王国维的“造境”有进一步的发展。如《八声甘州》:

怕今宵无处解雕鞍,何须问吾庐。正月尖风紧,星高露重,人在征途。张目四围望去,身外总模糊。无奈青骢马,也自踟蹰。

渐渐星沉月落,又青磷走火,野蔽鸣狐。听白杨树上,宿鸟乱相呼。隔长林、夜灯一点,蓦向人暂有暂还无。鞭摇动、马长嘶了,踏过平芜。[1]

词写“我”骑着一匹骏马独行,深夜时人困马乏却无处可以停宿,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是“月尖风紧,星高露重”,月亮是尖尖的,夜风是凄紧的,星星看上去很小,露水却特别大。“我”在寂寞的征途中想找到人间的温暖和安慰,张目望去周围却是一片漆黑和模糊,不仅“我”觉得失望和沮丧,连青骢马都踟蹰了起来。气氛愈加恐怖和紧张,仅有的那点冷月和寒星也都隐没了,黑夜里只见鬼火闪闪烁烁,野狐凄厉的呜咽声,白杨树上宿鸟乱呼,都令人毛骨悚然。这时候,忽然看到了一点亮光,虽是“夜灯一点”,若有若无,但那确实是心中的希望之光,给了“我”战胜内心怯懦的勇气和力量,最终快马加鞭冲出了黑暗的荒野,勇敢的向着希望之光前进。很明显,这首词不是“写境”,而是“造境”,充满了象征主义的暗示性,暗示着词人在现实生活所受的迷茫困惑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顾随词中的“造境”之作颇多,如《卜算子》(荒草漫荒原)以一点光燃起熊熊火的形象表现革命者对真理的追求,《临江仙》(记向春宵融蜡)以春宵融蜡做蜡人,但蜡人却被烈日烤化来表现幻想的破灭,《鹧鸪天》(不是新来怯凭栏)以不画新眉只翻旧眉谱的坚贞女子的形象表现对祖国光复的期盼,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造境”,表现出词人心灵中的境界。这些作品即使放在词史上来综合评价也是比较独特和成功的,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

三、擅于运用句法修辞增强小词的表现力

1.王国维词中的句法修辞

王国维对词的句法非常重视,在句法修辞上也很有特点,他经常重复使用字词,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今雨相看非旧雨,故乡罕乐况他乡”(《浣溪沙·曾识卢家》)[2]重复用“雨”和“乡”字,使“今雨”、“旧雨”、“故乡”、“他乡”形成两组对比,突出人生本就寡欢,他乡更加寂寞的主题。再如:“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玉楼春·今年花事》)[2]重复使用“少年”一词,形成对比句式,突出了“我”因看花而生的青春年华不再的悲慨。王国维的词在句法修辞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当属《阮郎归》: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压征鞍,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馀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这一首小词中,4次使用了“复”字:“弯复弯”、“山复山”、“看复看”、“艰复艰”,突出了路途的曲折遥远,山势的连绵不断,分别是如此的依依不舍,见面却又是何等的难上加难,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国维词擅长使用重复的句法来表达内心深处不易言说的情感。如其《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釭燁。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2]

词写高城的鼓声敲响,室内香灯已燃烬,夜已很深,主人公却倍受心事煎熬,睡下又醒,醉了又醒,耳边隐隐听见孤鸿凄厉的叫声。人生好像风中飘舞不定的飞絮,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都要随风飘零,化为江上的点点浮萍。这首小词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词人在上下片各用了一组重复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心事重重、无法掌控自我命运的悲哀情怀。

2.顾随词的句法与修辞

顾随词中重复用字的例子很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浣溪沙》:“真个今年胜去年。有人劝我莫凭阑。东风才会作春寒。烛影伴将人影瘦,月痕照得泪痕干。此身堪恨不堪怜。”通过“今年”与“去年”的对比,“烛影”与“人影”的交错,“月痕”与“泪痕”的应衬,表现出内心的孤单和寂寥,突显了此身既堪恨又堪怜的主题。重复用字可以加强小词的气势,顾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词中也充分利用并发展了这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取得了空前绝后的艺术水平。如《采桑子》:

如今拈得新词句,不要无聊。不要牢骚。不要伤春泪似潮。

心苗尚有根芽在,心血频浇。心火频烧。万朵红莲未是娇。

“不要”重复使用三次,表现了立志打破牢骚烦闷和柔弱性情的决心,“心”字重复使用三次:“心苗”、“心血”、“心火”,形成了有力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对理想执著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给人留下句句滚烫、字字滴血的印象。

顾随对王国维的词是非常熟习的,以至于他不仅在手法上,甚至在格式上都对王氏词有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和继承。如他的《添字采桑子》:

朝来方寸都何物,时似波涛,时似蓬蒿。独自行来行去好心焦。

三杯软饱偏宜睡,睡也难牢,梦也飘颻。待到黄昏睡起越无憀。

这首词的写作手法与上面所举王氏的《采桑子》词如出一辙,在上下片的二三句都运用了反复,以起伏不定的波涛和随风摇荡的蓬蒿来形容内心的焦躁,又以睡眠难安和梦境难成来表现精神的无聊,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内心的情感世界。在顾随的词中,运用此种手法的词不止这一首,还有另一首《添字采桑子》:“劝君莫问春来未,已过元宵,又过花朝。争奈轻寒犹自不相饶。长街却在风沙里,人影寥寥,灯影摇摇。冒了黄尘独自过红桥。”以同样的句法和格式来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阴晴不定和内心的孤单寂寥。

四、对王国维词中语言的借用和意境的化用

顾随对王国维的继承除了相同的句式和手法之外,还喜欢借用王词中的语言来填词,有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非常的相似。如“一梦钧天只惘然。旧欢新恨自萦牵。”(《鹧鸪天·一梦钧天》)直接借用了王国维“依旧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减字木兰花·皋兰被径》)中的原话。再如王国维有“为缘此夜金闺梦,那信人间尚少年”(《鹧鸪天·楼外秋千》),顾随有“相思谁道催人老,使我情怀更少年”(《鹧鸪天·午睡醒來》),运用了相似的句式;王国维有“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蝶恋花·昨夜梦中》),顾随有“人间无复新相知,人生只合长相思”(《忆秦娥·黄昏时》),运用了相似的表达方式;王国维有“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蝶恋花·窈窕燕姬》),顾随词有“见说小梅依旧,灯前转盼嫣然”(《临江仙·幻梦连环》),运用了“嫣然”这个词和这个词所具有的神韵。

另外,顾随还喜欢化用王国维词中的意境。如王词有“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浣溪沙·天末同云》),顾随词有“露重霜浓星月冷。谁省。逆风孤雁正离群”(《定风波·再悼伯屏》,化用了王词中孤雁逆风飞的意境。再如王词有“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蝶恋花·百尺朱楼》),写大道边伫立着一座百尺高的红楼,“我”在楼上独自倚着阑干,悠闲的望向楼下的大道,数着看上去很小的行人。顾随有“百尺高楼万盏灯。流光似水照人行。楼头谁倚阑干立,翘首长空望月明”(《鹧鸪天·百尺高楼》),写百尺高楼上万盏明灯,流水一样的灯光照着行人,“我”在百尺高楼上倚阑伫立,很似王词中的意境,不同的是王词中“我”望向楼下数行人,顾词中“我”望向天空看月亮,但无论是向下数人还是向上看月,都表现了词人独立高楼之上探求人生哲理的意境。

综上所述,顾随的词具有对人间的广泛关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擅长运用“造境”来表现心灵中的境界,并利用句法修辞来增强词的表现力,无论是在内容、写作手法、语言以及意境等方面都对王国维的词有着比较明显的学习和继承轨迹。但顾随的高妙之处在于不囿于王氏一家或任何一家的束缚,而是以词抒写性灵,自然而成。如其挚友卢宗藩在《荒原词序》中所言:“本无心于规规之摹拟,盖假词之形式而表现其胸中所欲言。”[1]正是因为他无心摹拟,才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所以,顾随是王国维之后词史上又一位杰出的现代词人。

[1]顾随.顾随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王红丽)

On the Care w ith Gusu ion the Inher itance and Developm en tofW ang Guowei’sC i

L IYun
(School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Taijin university,Jin gu,TaiJin,China)

Gu Sui toW ang Guowei’sCi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 entm ain ly in fou r aspects:First is the integration in theworks fo r hum an attention and thinking about life;Second is good at"creating environm en t"to the perfo rm ance of the heartsof sym bo lism realm;Th ird is the use of syn tactic rheto ric,increased Ci’sability to exp ress;Fourth is language borrow ing and artistic concep tion of use ofW ang’sCi.

Gu Sui,W ang Guowei,Creating environm ental

I206.6

A

1672-2590(2010)04-0070-05

2010-02-16

“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课题

李 云(1980-),女,河北定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文学系教师。

猜你喜欢
顾随造境采桑子
采桑子·春
顾随的“三自经”
顾随的“三自经”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顾随:一灯燃百千灯
爱他莽苍苍青天碧海,熙攘攘赤县神州——顾随《游春记》杂剧主题意蕴新探
采桑子·秋夜书怀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采桑子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